解開“自雞娃”之謎

作 者 | 無才姐

公眾號 | 女子無才便留德(ID : wucai6de)


人一生中會有兩個時刻,發現“生而平等”這句話是在鬼扯。

一個是拼爹的時候。

一個是比娃的時候。

爹的存在告訴我們“被誰生”這件事很重要,直接影響到起跑線在哪裡

而娃的存在告訴我們“生了誰”這件事很重要,直接影響到路障會有多少

本來跑得好好的,自從有了娃,賽場上畫風突變,有人被迫改行跨欄,有人只好繞道越野,最慘的是有些人不知道做錯了什麼,要去玩鐵人三項了,哭都沒處哭去。

這時候最可惡的是什麼?

是大家苟延殘喘之際扭頭一看,我去,那個誰,居然還越跑越精神了?!

憑什麼?

就憑你家的娃是純手動的、半自動的搞不動的,而他家的娃居然是全自動的

你娃弄作業弄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時候,他娃不僅作業早就寫完還主動刷課外題刷得不肯停,一下把你娃甩開了八條街。

這就是傳說中的“自雞娃”,太不科學了!

解開“自雞娃”之謎

“自雞娃”這個品種之所以珍稀又神秘,是因為他們往往是“別人家”的。

當我們垂涎三尺死皮賴臉地想打聽一點內部消息的時候,“別人”卻總是一副“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欠揍模樣,讓我們羨慕嫉妒之餘,更恨了。

講真,“自雞娃”我家也是沒有的。

我家最多算是半自動,每次給她們上完發條就能自己動上一陣子,僅此而已。

不如家裡的掃地機器人呢,電量不足會自己跑回去充電。

但我偏偏就敢寫這篇文章,解開“自雞娃”之謎。

因為不好意思,我曾經就是那個聞名鄉里、人人稱奇的“自雞娃”本娃

聞名和稱奇,倒不是因為我有什麼驚人的天賦,而是因為逆境成才的故事實在可歌可泣。

沒有什麼顯赫的身世,但我的確出身世家,麻將世家

解開“自雞娃”之謎

包郵區人民搓麻搓得比四川人民還野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的童年回憶帶聲音的,嘩啦,嘩啦,嘩啦,吃!碰!和啦!

我的學前教育也是有靈魂的,清一色對對和槓頭開花算算看一共幾番啊?

五歲學會打麻將,和莫扎特五歲作曲相比也沒有很差,都是很有靈氣的小朋友嘛!

我奶奶教會所有兒媳婦搓麻之後就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而兒媳婦們著手培養自己的娃,主要是為了在主力隊員尿急的時候,可以有人替上一把。

在同齡人中我娘無疑是最優秀的,因為她不僅定點作戰,還移動作戰,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小縣城的

麻將巡迴賽

在巡迴的過程中,她始終帶著她的親生替補小隊員,我。

解開“自雞娃”之謎

每天一放學,我就揹著書包跳上她的自行車後座,直奔賽場

先搬個小板凳在麻將桌邊寫作業,寫完了就在一旁觀戰,缺人了就挺身而出

幫忙贏錢

晚上實在熬不住了就趴著睡一會兒,等戰鬥結束我娘一聲令下,揉揉眼睛打道回府。

我娘從來沒有管過我的作業,她一看我的作業就很慌,太難了嚇死人了你自己搞定吧。

她也從來不教育我要好好學習,畢竟她自己都不想好好學習。

所以當我門門考第一,老師讓她上臺介紹經驗的時候,她迷茫地憋了半天,告訴大家,小孩不用管啊,我就從來不管的。

但是這麼說太容易得罪人了,讓那些為孩子鞍前馬後嘔心瀝血的家長情何以堪?

所以後來她改口了:不行的話,那就揍一揍?哦對,我揍起孩子來是蠻無情的!

從小到大,每次看到我娘眉飛色舞地介紹她的育(揍)兒(我)經驗

時,我都汗如雨下,事後總要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向聽眾百般澄清:住手!事情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解開“自雞娃”之謎

我學習好和捱揍確實沒有半毛錢關係,後面會詳細說明。

但是不管怎樣,隨著我孃的搓麻事業蒸蒸日上,我也變得小有名氣

常有人慕名來參觀我,口裡嘖嘖稱奇:居然還有這麼要好的小孩,麻將桌邊寫作業,偏偏這麼爭氣!

記得高考出成績那天,巡迴賽正好巡迴到我家,客廳里人聲鼎沸,戰況激烈。

我打電話查完分數,我娘一邊摸牌一邊笑得花枝亂顫。

鄰居大叔幽幽嘆了口氣,說,你也搓麻,我也搓麻,我兒子五門成績加起來還比不上你女兒三門成績,你說世界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可事實上,世界是公平的,看似一致的現象背後,是截然不同的本質。


解開“自雞娃”之謎

其實除了沉迷娛樂無法自拔,我娘是深藏不露的教育高手,只是她自己不知道而已。

不自知就算了,還瞎總結,號召全世界人民一起揍娃,這種把錯誤答案拿出來給大家抄的精神也是沒誰了。

好吧,我娘確實揍我,很暴力

但是揍我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因為我喜歡頂嘴口才又實在太好,明知道她說不過我還要以下犯上,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剩下的百分之十就很神秘了,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事情就發生了。女人啊,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吧。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是,我娘

從來沒有因為學習上的事揍過我,無論我考幾分,作業做成什麼鬼樣子,都沒有過。

解開“自雞娃”之謎

小學三年級以前,我也曾經是個渣娃,寫字奇慢無比,語文考卷永遠也做不完,數學倒是沒問題,但有時候考著考著就自己玩了起來,交卷了才發現一半沒寫。

我娘永遠都很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拿到考卷問一聲,

你都會嗎?確定我都會做,就行了。

她從來不和任何人提起我的成績,也從來不問別的孩子考得怎樣,無論是在我渣的時候,還是後來好起來的時候。

我只記得她說過:學習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你自己想學成什麼樣就學成什麼樣,為了你自己,不是為了我。

她對我唯一的要求是寫完作業再玩,作業要自己檢查,沒了。

除此以外,她還給我辦了一張借書證,定期帶我去圖書館借書。

安靜的小孩最可愛,別來煩我謝謝,我彷彿聽到了她的心聲。

解開“自雞娃”之謎

當我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翻閱了數不清的教育書籍之後,才明白這種Less is more,無招勝有招的奧妙。

更厲害的是,她還有個珠聯璧合的隊友,我爹。

如果說我娘負責戰略上的藐視,那麼我爹負責的就是戰術上的重視

我爹當年的常態是忙到飛起很難著家,但只要著家,他就盤我。

還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給我買了個正經八百的書包。我天天揹著這隻包在門口走來走去,驕傲地告訴每個路人,各位,我長大是要當科學家的!

當上科學家就走上了人生巔峰,我爹說的,一定錯不了。

我爹說,科學家很有文化,我就很努力地跟著他

背古詩

我爹又說,科學家數學很好,我就很努力地跟他練心算

我爹學歷不高但很愛讀書,天文地理來者不拒,家裡的藏書從巴爾扎克到養貂技術,從雪萊普希金到機械原理,雜就一個字

所以我經常跟他學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幾秒速記電話號碼、天文星座(沒學算命)、幾何圖形、元素週期表、七大洲四大洋國名地名。。。

盤什麼,怎麼盤,完全看他心情。

解開“自雞娃”之謎

時間一久,就像手串被盤出了包漿,我這個如假包換的普通小孩竟也被盤出了幾分牛娃的氣質

心算無敵,過目不忘,見多識廣,一入學就深得老師寵愛。

即使前兩年上課不守紀律作業亂七八糟考試很不靠譜,也完全不影響自信心。

那些我都會,沒什麼了不起。

等到某一天我突然決定要把會的都做對的時候,就像打開了一個神奇的開關,後來的事大家都只知道了,我娘被請上臺去介紹經驗了。

但是正如大家看到的,介紹經驗的人未必知道自己真正做對了什麼,要想解開其中的秘密,得有一點理論基礎才行。

是的我又要放大招了,來跟我擼心理學吧同志們!

“自雞”學名“自我激勵”,即內在動機驅動。

要想研究人類行為的內在動機如何形成,不得不提到兩個牛人:美國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

他倆提出的“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你可能不熟悉,但這個理論引申出來的激勵機制被廣泛運用在教育領域和管理領域,你一定體驗過

小時候老師給你發小紅花,長大了老闆給你發年終獎,都是在向SDT默默致敬,儘管他們很有可能並不知道。

解開“自雞娃”之謎

那麼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知道呢?

因為只有把理論擼清楚了,我們的行為才能理性且連貫,避免因盲目而犯下不必要的錯誤。

否則就會像我娘一樣,明明做對了很多事,卻把揍娃當做教育的精髓。

SDT的理論系統從上個世紀70年代研究到這個世紀,內容已經相當複雜。為了防止把大家繞暈,我把精華部分為大家總結一下,不用謝可以誇。

首先,SDT把人類的行為動機分成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內在動機指促使一個人行為的理由是這樣的行為本身能帶來娛樂與滿足感,分為三部分:


  • 去了解(To Know);
  • 去達成(To Accomplish);
  • 獲得刺激(To Stimulate)。


翻譯成人話就是興趣,覺得好玩就去玩了。


解開“自雞娃”之謎

外在動機指有外在的誘因促使個人做出該行為,與賞酬概念有關。


外在動機分為四部分:


  1. 外在賞酬:做這件事會獲得來自外部的獎勵或酬勞;
  2. 內在賞酬:做這件事會被誇獎或避免被責罵排擠;
  3. 自我認同賞酬:認為做這件事對自己有幫助,儘管可能不感興趣;
  4. 整合賞酬:考慮以上三者,認為整體來說做這件事對自己是有益的。

看暈的朋友不要捉急,舉個栗子你就懂了。

如果考得好你媽會帶你去吃肯德基,這是外在賞酬;考得好你走到哪裡都倍兒有面子,這是內在賞酬;考得好你可以上名校前途一片大好,這是自我認同賞酬;綜合以上三點,你發現考得好一本萬利值得投資,這就是整合賞酬。

解開“自雞娃”之謎

敲黑板,重點來了:整合賞酬的動機類型已經無限趨近於內在動機。

這說明什麼?說明外在動機是可以轉化為內在動機的,這個轉化機制叫做內化。

它還有個令人血脈賁張的名稱叫做:激勵。

敲完黑板再丟個粉筆頭:我們說到現在,出現最多的詞是什麼?

賞酬!

不是懲罰不是揍娃,為什麼?

絕不是因為政治正確只敢在家偷偷揍,而是因為揍的效果不行,浪費感情浪費力氣,想揍出個學霸來純屬做夢。

勉強是沒有幸福的。一個人只有心理上滿足了,愉悅了,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不是雞湯,這是科學。

SDT提出,人類與生俱來需要滿足三個心理需求:自主(Autonomy)、勝任(Competence)和歸屬(Relatedness)。如果三大指標均能達成,則會為個體帶來最佳的發展與進步,反之則會出現零碎/反作用/疏離的自我。

滿足這三個心理需求,是激勵機制的核心所在

解開“自雞娃”之謎

✧ 自主(Autonomy)是指行為的動機發自內心,行動的決策不受外人影響。

無論是學校教育中的主動性培養,還是企業管理中的權力下放

,都是以滿足個體對“自主”的心理需求來達到激勵的目的。

如果你不喜歡在老闆眼皮底下幹活,那麼也就不要事無鉅細地盯著孩子學習,除了相互折磨,沒有一點好處。

制定好基本規則,定期檢驗成果,足矣。

我娘對我的學習所表現出來的不太關心愛理不理,無意中令我的自主感無限膨脹,這種歪打正著的解鎖方式你不得不服。


解開“自雞娃”之謎

✧ 勝任(Competence)是指個體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個體對於任務可能完成的結果與效能。

為什麼有的球員換了個位置就能大放異彩?為什麼有的員工換了個崗位就再也待不下去?

實力有沒有得到證明,有沒有建立強大的自信心,這是一個人能否接受艱鉅的任務、克服重重困難的關鍵所在。

回想起我爹盤我的種種,正是讓我具備了一些“核心競爭力”,每分鐘都覺得自己棒棒噠,簡直就是滿足“勝任感”的完美打開方式。

友情提醒:盤的過程你得細品,和市面上的拔苗助長可不是一回事。


解開“自雞娃”之謎

✧ 歸屬(Relatedness)是指基於想與他人互動的本能,該行為是否具有製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一個工作能力超強的大人在同事中的受尊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而一個學習能力超強的小孩在同學中的受歡迎程度也是顯而易見的。

我小時候身後總是跟著一大波人,抄作業的,對答案的,想要一起復習的,家裡總是熱熱鬧鬧,用門庭若市來形容也毫不誇張。

而我娘帶我參加巡迴賽的同時也給了我巡迴表演才藝的機會,從小聽著叔叔阿姨們的誇獎長大可以說是很有營養了。

解開“自雞娃”之謎

我娘從來不提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其實每一個全自動的“自雞娃”都不是天生的,除了一點自帶的微不足道的學習興趣,其它都是外在動機內化為內在動機的結果。

被雞而後自雞,這才是最終的真相。


看到這裡,機智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娘把我雞成了全自動,而我卻只把我娃雞成了半自動?

明明我掌握的理論看上去更厲害啊!

原因只有一個,在我看來,過早養成“自雞娃”並不是好事,激勵的單方面成功並不能掩蓋教育上的其它不足和失誤。

兒童的成長有著自己的

節奏和規律,獨立和快樂是兩個並駕齊驅的教育目標,以快樂為代價的獨立絕不可取。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背後是物質的缺失,而忙人的孩子早自雞背後往往是精神的缺失

一般來說,小學培養基本的學習習慣,中學形成基本的學習動力,大學開始為人生目標全力以赴,這是一個從純手動到全自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從播種到開花結果的過程。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把學習當做頭等大事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精力,那麼大概率上他是早熟的、孤獨的狹隘的,成長格局是不夠的。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解開“自雞娃”之謎

一個人人稱羨的“自雞娃”擁有的,是單調的童年、擰巴的少年和經歷了無數次自我懷疑、否定和調整的青年,學業上的“容易”背後,是人生的種種“不易”。

所以我更樂意看到我的孩子,有著符合她們年紀的天真,偶爾貪玩一點也無妨。

我不需要她們一夜之間變得獨立成熟,她們明明有足夠的時間長大。

所有好的習慣在一天天養成,就是成長最好的模樣。

我願意陪伴她們,為將來的奔跑積蓄力量。


解開“自雞娃”之謎

--END--

本文轉載自“女子無才便留德”,作者“無才姐”。無才姐,資深留德華,淡定倆娃媽。當你感到煩躁、焦慮、挫敗的時候,不妨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看一看無才姐的爆笑故事,聽一聽無才姐的歪理邪說,看看這個才華有限而熱情有餘的女子,是如何把一地雞毛的生活過成了科學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