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一百年前,一個戲子練好基本功,就會過得很好;五十年前,一個賣報小童,會吆喝,就會過得很好;二十五年前,一個收廢報紙的老頭會撿垃圾就會過得很好。

所以,當年的戲子不會理解現在明星競爭白熱化,大批明星沒有戲接;當年的賣報小童不會理解如今幾乎沒有人會為報紙付費;當年收廢紙的老頭,更不會想象到如今會實行垃圾分類。

時代在發展,新的事物層出不窮,不跟上時代,就會被時代所拋棄。如何跟上時代、如何把握風口、如何創新,成為了大家日益關注的問題。如果你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讀書可以幫你參透問題的表面,找到解決之法。最近閱讀的《第二曲線創新》非常適合創業者和剛步入職場的人閱讀。

《第二曲線創新》是混沌大學首部創新必修教科書,作者李善友在國內沒有完整的創新學科的情況下,利用8年的時間,研究了無數學科,深度剖析了300多位世界頂級的創新者的經歷,最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李善友老師在書中構築了12個創新模型,利用了哲學思維、科學思維、經濟學上的例子創新的回答了怎樣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由於《第二曲線創新》的理論比較抽象複雜,包含大量的經濟學專有名詞。所以我用自己的思維將12個創新模型細分,進一步分為2個基礎曲線模型和10個創新方法模型,用通俗的語言帶大家學習。

首先在學習創新方法之前,我們需要了解 2 條基礎的曲線模型:

1、認識第一曲線:“S曲線”

著名的諾基亞公司在功能手機時期,連續保持了14年行業領先。全世界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用的是諾亞手機。

2007年,諾基亞市值1500億美元,出貨量4億部,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40%。然而這是諾基亞最輝煌的這一年,也是諾基亞達到了極限點的一年。之後智能手機時代來臨,諾基亞以區區7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微軟,下場慘淡。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我上篇分析《貧窮的本質》的文章中,我曾提到過,窮人的投資曲線為“S曲線”,當窮人投資到達極限點的時候,無論再追加多少投資,收益和之前都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而連續性創新曲線也是一條“S曲線”。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連續性創新不可能無限持續下去,無論是技術、產品、組織或者公司,一定會到達極限點。當創新曲線到達極限點後,主體再繼續創新就會很難。

麥肯錫榮休懂事理查德·福斯特在《創新:進攻者的優勢》一書中,這樣說道:如果你處於極限點,無論多麼努力,也可能取得進步。

隨著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到達極限點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企業逼近自己或行業的極限點時,越是堅守本業,便越容易走向末路。諾基亞公司的失敗,就是因為已經到達了他自己的極限點。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小男孩玩諾基亞手機


在諾基亞成功成為功能機行業老大哥的時候,它並不是沒有參與智能手機的銷售。只是在當時的諾基亞看來,智能手機只是一個新興的小物件,遠遠比不上功能機帶來的利潤多,因此諾基亞並沒有重視智能手機的開發,而是繼續專注於創新功能機,放棄了更加長遠廣闊的智能機市場。

所以對於企業來說,識別創新極限點的能力就非常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辨識極限點呢?

《第二曲線創新》告訴了我們答案:

如果企業至關重要的某一個單一要素出現出現了10倍速變壞的跡象,就是其業績將到達極限點的一個信號。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接下來,以英特爾公司為案例,為大家講解一下。

20世紀60年代,英特爾公司發明了計算機儲蓄期,百分之百的佔有了市場,利潤可觀。

然而,1981年,日本突然進軍儲蓄器市場,來勢洶洶。這導致英特爾公司連續6個季度銷售量下滑。

面對這種情況,英爾特果斷選擇斷臂自保,利用創新另開新路——轉戰銷售中央處理器。

最後英特爾公司成為了CPU行業中當仁不讓的領導者,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在這個案例裡,英特爾公司就是從連續6個季度下滑的銷售量判斷出計算機儲蓄器已經到了創新的極限點,所以英特爾果斷放棄計算機儲蓄器,另尋它路,最後取得了很好的結果。

那連續6個季度下滑的銷售量,就是那個單一變壞要素,預示著計算機儲蓄器的創新已經到了極限點。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2、瞭解第二曲線:創造就是破壞

企業的歸宿,似乎是出現——發展——快速度發展——到達極點——衰落。那麼企業如何利用創新,打破這個圈套,給企業帶來持續性的利益增長呢?

答案:通過創造性破壞,到達第二曲線。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第二曲線在第一曲線的極限點前經歷破局點,而後穩步上升。

上文中的英特爾就是利用了第二曲線。英特爾一邊繼續經營經營第一曲線,用計算機儲蓄器創造營收,一邊利用賺來的資金研發新項目“中央處理器”進行第二曲線創新,用第二曲線的破局點戰勝了第一曲線的極限點,最後成功取得了ICU霸主地位。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曲線創新與第一曲線創新具有非連續性,它們的關係不是一個延續另一個,而是一個破壞著另一個。

頂級的CEO都是無情之人,他們會為了創新,自己攻擊自己。騰訊集團在QQ發展遇到瓶頸時推出了微信,就是一種自我破壞。

這時要注意避免兩點:

  • 生硬轉型

企業在第一曲線運行順暢,偏要將其生生的擰向第二曲線。也可以說是,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如果企業經營良好,可以讓它先自然發展。

  • 新舊合併

將第二曲線擰成第一曲線,兩者合為一體。也可以說是,一味的將新創意、新技術應用於老產品上。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瞭解這兩條曲線後,我們進階掌握10個創新思維模型:

1、分形創新

加強主業務,將企業第一曲線分形 ,得出第二條創新之路。

美團的主業務是團購到店,隨著時代的發展,實體業衰退,團購到店業務很快到達了極限點。

不過美團十分機智,在到達極限點錢,在第一曲線上,生髮出了酒旅、外賣、影票等多個分型創新。其中美團外賣迅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成為了美團的第二曲線,延續了美團的企業生命。

2、組合創新:拆分基本要素並重新組合

創新不等於發明創造,創新可以將事物的基本要素拆分,然後重新組合。

拆解大王馬斯克就是拆解了12萬美元的電動汽車後,進行了優化創新,推出了6萬美元的新型電動汽車。

我們寫公文也是如此,可以拆解範文,找到其中的寫作邏輯,然後記住精華語句,然後進行模仿,最後寫出自己的文章。

3、單一要素:找到並擊穿破局點

決定企業生存的基本元素越少,企業越容易創新,越容易存活下去。

也就是說當你把需要控制的要素,撿到越少,越容易控制,越容易集中精力進行創新。

2012年,美團資源有限,所以毅然決然的放棄PC端,專注發展手機客戶端。時間告訴了我們,他的原則是對的。

4、戰略槓桿: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上圖就是“戰略槓桿模型”,真北目標(企業真正面對的問題、企業的像“指北針”一樣的長線目標)、戰略支點、核心能力、創新紅利構成了這個槓桿。只要企業設置好這四個要素,並堅持下去,就能夠實現創新。

為了更好的瞭解這麼模型,我們用亞馬遜公司的案例,去分析它什麼利用這個模型的。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 真北目標:長期增長

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的看法是:“因為我們強調長期目標,所以亞馬遜的決策與其他公司有所不同。我們將保持對於長期市場領導力的投資,而不是追隨華爾街所謂的短期效益。”

在亞馬遜眼中,無論現在賺多少錢,有多少短期盈利項目都不重要;亞馬遜不在意現在的虧損,只在乎能產生長期現金流的項目。

  • 戰略支點:以客戶為中心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在1997年致股東的信中寫道:“從一開始,我們的關注點便是為客戶提供有吸引力的價值。”

亞馬遜以“客戶為中心”為戰略支點,全方位為客戶服務,以滿足用戶需要為己任。一旦客戶與企業發生衝突,亞馬遜會立刻選擇站在客戶的一方。

  • 核心能力:用戶運營

亞馬遜通過增加用戶選擇的權利、提供給用戶最低價格、提供快速配送的服務,實現了高效的用戶運營,讓用戶對亞馬遜產生了信賴。

  • 創新紅利:互聯網的高速發展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在1994年,發現互聯網一年的運行速度提高了23倍,產生了10倍速變化,所以他認為,未來可能會有人選擇在互聯網上購物,所以他開始了辭職創業。

亞馬遜就是明確了這四點,一步一步有了現在的地位。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5、錯位競爭: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錯位競爭是一種新興的競爭方式。

阿里巴巴曾經高調的創造了聊天工具“來往”和“微信”競爭,然而最後卻以失敗告終。因為“微信”已經佔領了最大的市場,阿里巴巴創新不過騰訊。

經歷這次教訓後,阿里巴巴吸取經驗,從“微信”的短處出發,側面進攻,打造了專門用來辦公的聊天工具“釘釘”。在2020年初,“釘釘”在APP Store的下載量首次超越了“微信”。

6、顛覆式創新:從低端切入

顛覆式創新指的是新興企業用技術生產出一些價格更低、性能更簡單、更方便消費者攜帶等產品。

這種創新降低成本,從低端出發,具有破壞性。大企業在行業中穩住地位後,很容易的便會引領潮流,但是當他們面對這種低端破壞性創新的時候卻會束手無策。

對於選擇這種創新方式的企業來說,從低端出發,不一定永遠低端,可能從從此邁進下一個階梯,成為更大的企業,生產更好的產品。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小米,從低端出發滿足大眾需求,最後成為了一種非常有國民度的大品牌。

7、邊緣分化:創新往往來源於邊緣的非主流市場

有時候,一些高端的創新往往來自於邊緣市場和非主流的產品和技術。

這些產品和技術,在最初的是時候,可能功能少、受眾少、市場小、無人問津。然而當它們堅持下去,它將成為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新物種。其中,最好的案例就是抖音短視頻。

抖音短時期一開始只是小眾音樂愛好者們的平臺,隨著抖音短視頻的完善,現在抖音已經佔領了國內國外大部分的短視頻市場,影響了人民的娛樂習慣。


創新要有戰略!2條曲線10個思維模型,幫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8、價值網絡:定義企業的目標和戰略

技術、產品、市場、資本和組織等相關要素一旦組合起來就是企業的價值網絡。

你所有擁有的客戶和技術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毀掉你。亞馬遜在最早期是一個用來專門賣書的網站,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增多,只滿足亞馬遜早期的客戶需求,有可能會讓亞馬遜走向衰落。

《第二曲線創新》:在成功地將AWS業務發展為企業的第二曲線之後,亞馬遜從一家電商公司慢慢過渡為一家技術公司,核心能力由運營變為技術,成為舉世矚目的開放平臺。與國內的阿里巴巴不同,亞馬遜只負責基礎架構的搭建,平臺上的各種功能和產品皆由第三方開發者負責。

所以企業在經營中,需要關注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價值網絡,重新定位企業的目標個戰略。

9、組織心智:自我突破心智模式

企業內部的思維模式是組織心智,組織心智指的是

組織依據以往的見聞和思想模型影響公司認知和行為的心智模型。

對於成型的大企業來說,當它們面臨非連續性皺起轉折期時,除非將原有組織心智模式的負責人換掉,否則公司沒有辦法重生。

微軟公司在比爾蓋茨在位期間統治了PC時代,接班人鮑爾默延續推崇Windows 在企業中的首位。

一切有可能損害Windows作為公司品牌和主營業務的行為都應該被禁止,這種組織心智硬生生地將微軟限制在Windows的認知囚牢之中。

最終,微軟的問題在納德拉成為下一任CEO後得到了解決,因為納德拉比起PC端更注重移動端,比起Windows 更注重於雲服務。

10、破界創新:打破“假設”,想象更多可能

破界創新是書中最推崇的一種創新思維,他是利用三個步驟完成創新的:

  • 打破“隱含假設”,跳出現在的思維,打破固有的系統;
  • 重構“基石假設”,思考一個比原來更有廣度和深度的“隱含假設”;
  • 演繹“第一性原理”,回顧事物本質,思考最基本的要素。

蘋果公司的破界創新也遵循著三部曲的典型模式。

第一步,質疑並打破原有“隱含假設”——憑什麼計算機只能用於商業。

第二步,奇點下移,重構“基石假設”——每個家庭都可以擁有一臺電腦。

第三步,升維“第一性原理”、邊界向外延展——既然電腦應該進入家庭,那麼電腦的所有相關要素都應在家庭使用的大前提下展開,如價格、軟件、體積等。

總結

企業的基礎業務幫助企業在市場上存留了下來,企業的創新思維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上能走多遠。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對於企業來說,創新就是企業發展中的那個“支點”。利用創新,可以小博大,幫助企業實現鯉魚跳龍門。希望這些創新思維,可以幫助大家成功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