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長大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3項能力必須教給他

最近,有網友在網上發起了“給小時候的自己道個歉”的話題:

我們終於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紀,

卻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什麼樣子是你想要的,

你有沒有想過?

評論裡有人說:

對不起,讓你變得更胖了。

對不起,我沒有認真讀書。

也有人說:

對不起啊,你有那麼多夢想,我卻一個都沒有幫你實現。

對不起,當年誇下的海口如今沒能讓你實現。

還有人說:

對不起,丟掉了你所有的驕傲。

對不起,你好勇敢,我做不到了。

童年的時候都曾有過憧憬,期望遇見最好的自己,而大多數人卻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習慣、心中的夢想、自信心都影響著未來。

真正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人,他們往往都有著非同尋常的品質。

自律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做過一次棉花糖實驗:召集幾百個4歲的孩子,分別坐在不同的桌子上,每個桌子上放有棉花糖。遊戲規則是:研究人員離開一會兒,沒有吃桌上棉花糖的孩子,遊戲結束後可以獲得一個棉花糖。

想要孩子長大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3項能力必須教給他

遊戲開始幾分鐘,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的吃起來,有的孩子舔一舔,有的孩子閉上眼睛忍住不吃,堅持著。

研究人員連續追蹤這些孩子14年,到了18歲最後發現不願意等待的孩子成績更差,不善於面對壓力環境、體重超標、工作一般。擅長等待的孩子,更能獲得成就。

研究結果表明:懂得自制的孩子,往往擁有可貴品質——自律。自律是成功的要訣,自律的孩子未來會更成功。

很多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觀點:所謂的自由就是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事實上,自律的孩子才更自由。

凡能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自律的人:

能管住自己的嘴,控制體重;

能堅持鍛鍊,身體健康;

能管理時間,高效學習。

若想讓孩子成為自律的人,言傳還需要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自信是孩子人生大廈的基礎

知心姐姐盧勤在《木棉說演講》中分享了她小時候喜歡畫畫的故事。5歲上幼兒園時,老師發給她一張白紙和幾支水彩筆,畫完後,老師問她畫的什麼呀?

“這是煙。”

“這是什麼煙呀?”

“這是家裡煙囪的煙。”

“那你回家好好觀察家裡煙囪的煙是什麼顏色?”

想要孩子長大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3項能力必須教給他

第二天老師繼續問這是什麼煙的時候,盧勤還是肯定的回答說:是煙。老師再問:你們家煙囪的煙還有顏色嗎?這時,她大膽地說出五個字:這是未來的煙。老師拍拍她的肩膀,誇讚她想象力豐富。

就因為老師的一句誇獎,盧勤就認為自己是有想象力的孩子,從此愛上了畫畫。

還有一次畫了一隻大公雞,興高采烈的問媽媽好不好看?媽媽說:太好了,我早就說過,非常好看,你畫的公雞比我養的公雞還好看。

從此就天天畫,從小學到高中班上的黑板報都是她畫,下鄉插隊給農民辦報,最後就辦成了中國少年報。

可見,自信的孩子,與老師和家長的鼓勵息息相關。

你認為孩子是怎樣,孩子就是怎樣。

那些經常拿自己家孩子別人家比較的家長,就是在扼殺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認為處處不如別人,覺得自己不好。

這一定不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倘若真的為了孩子好,不要吝嗇你的肯定、認可、鼓勵。因為你的每一句話都決定著孩子的成敗。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夢想是孩子的燈塔,指引人生

電影《了不起的菲麗西》中,在孤兒院長大的菲麗西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芭蕾舞者,為實現心中的夢想,和小夥伴一起逃離孤兒院,勇闖巴黎追夢,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夢想成真。

想要孩子長大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3項能力必須教給他

每個斑斕的夢想,執著讓前行更有力量。

從未接觸過芭蕾舞的她在教室裡格格不入,舞蹈老師直接說菲麗西永遠不可能參加他的舞臺劇,但菲麗西突破重重困難,每天刻苦練習,最後和卡米耶鬥舞獲勝,獲得了演出機會。

卡米耶表明跳舞是被媽媽逼的,而菲麗西是真正的熱愛,把舞蹈當成生命的一部分。

當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讓他有熱愛的事情,夢想的成功不僅需要努力,且還需要熱愛,才能堅持到最後。

夢想是一粒種子,用心澆灌,每一滴雨露都能讓夢想絢爛如花,輕舞飛揚。

泰國有則勵志廣告:從豆芽開始的夢想。小女孩的媽媽在菜市場賣菜,生意慘淡,小女孩看到對面賣豆芽的攤位生意很好,於是向媽媽提出種豆芽賣的想法,媽媽立刻答應好。

母女倆滿懷信心地回家準備籃子、肥料、綠豆,開始了種豆芽的夢,第一次,卻以失敗告終。於是小女孩帶著沒讀過書的媽媽一起學習種豆芽的知識,估計這次肯定你能成功了。不料,當揭開布料時,又一次失敗了。媽媽鼓勵女兒沒關係,再試試看。

當媽媽坐在漏雨的房子裡苦思冥想的時候,突然一滴水滴在了媽媽臉上。女兒問:媽媽,你為什麼流淚?激動的媽媽腦海裡想起了種豆芽需要早晚澆水的事情,馬上和女兒一起自制澆水工具,最後大功告成。

想要孩子長大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3項能力必須教給他


女兒說:媽媽這句“試試看”,就是最好的肥料,讓我的求知慾慾望,能夠不斷的精益求精,沒有滿足的一天。

最後女兒在瑞士攻讀碩士研究生。

孩子再微不足道的想法,家長都應該尊重。就如種豆芽這樣不起眼的小事,用心引導,或許就會成就孩子未來的夢想。

家庭的支持,就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有夢想的孩子,人生路途不迷茫。有夢想的孩子,能守住孤獨。有夢想的孩子人生更精彩。

你對孩子長大後的樣子有什麼期望?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


我是恩瑾,嘟嘟媽媽,堅持原創寫作的寶媽,歡迎關注 ,一起聊聊育兒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