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勇敢的羅


不會的!
因為你可以保證蘇聯受到東西夾擊,卻不能保證蘇聯不會得到美英等國的援助。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這邊德日瘋狂地讓蘇聯掉血,而那邊美英瘋狂地給蘇聯輸血,而且輸血的速度還賊快,加上蘇聯不斷造血,最後不但沒有把蘇聯打垮,反而把自己拖垮了,這就非常不划算了。

而事實上,德日對美英等國的援助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1941年3月1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訂《租借法案》,此舉標誌著美國開始免費或有償為法國,英國,民國,以及蘇聯和其他同盟國提供糧食,軍事物資以及武器裝備。美國開始參與到二戰的大潮中。

1941年6月22日,德國即僕從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軍隊共550萬人突破蘇德邊境,開始閃擊蘇聯。由於大清洗帶來的軍官斷層,蘇軍上下不能迅速反應,加上斯大林對局勢的樂觀估計,導致開戰初期,蘇聯軍隊一片混亂。

不到4個月,蘇聯損失軍隊高達300萬,其中超過70萬人被俘,飛機損失了96%,火炮坦克等損失不計其數。到莫斯科會戰前夕,蘇聯損失國土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里,人口損失超過蘇聯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1941年10月,莫斯科會戰開始,此時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這裡。戰役的結果是蘇聯守住了莫斯科,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蘇聯用這次勝利贏得了西方國家的尊重,莫斯科會戰前蘇聯接受的援助主要以英國援助為主,莫斯科會戰後逐漸轉為美國援助。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援助的主要物資包括:

炸藥:132237噸,

鋼材:2589766噸,

鋁:26110噸,

石油:2622357噸,

化學品:631017噸,等等。

另外還有:

魚雷艇:200艘,

小型獵潛艇:60艘,

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美:77艘,

登陸艦:43艘,

“塔科馬”級護衛艦:28艘,

雷達:1196部,

聲吶:329部,

卡車和吉普車:420000輛,

拖拉機:8700多輛,

機車:1981輛,

機床:350000臺,

防空火炮8218門,

反坦克炮5800門,

槍彈:4.7億多發等等。

而美國援助的途徑主要有以下三個:

1、北大西洋-摩爾曼斯克路線

北大西洋航線是美國援助蘇聯最近但是最危險的航線。二戰期間,德軍建造了大量的U型潛艇,出沒於整個地中海、英吉利海峽以及北大西洋地區,對同盟國的船隻造成巨大的威脅。

在二戰開始的第一年時間,德國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上就擊沉了超過400萬噸的船隻。

這條航線從美國東海岸出發,除了支援英國之外,剩下的船隻順著北大西洋暖流向東北方向行進,繞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蘇聯的摩爾曼斯克港口。

雖然在北極圈內,但是由於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導致這裡常年不凍,在這裡卸下裝備後,這些裝備可以通過蘇聯在東歐地區發達的鐵路網運到列寧格勒、莫斯科等地。

2、印度洋-伊朗高原路線

這條航線在三條援蘇路線中距離最遠的航線,也是最艱難的路線,但是卻是最安全的路線。

從美國東海岸啟航的船隻,繞過好望角,穿過印度洋到達伊朗海岸。

由於此時的德日都沒有侵佔中東地區,因此從這裡卸貨最為安全。從伊朗卸貨後,物資會沿著陸路北上,從黑海高加索等地進入蘇聯境內。

由於伊朗高原地形崎嶇,且海上航線最遠,所以這條路線的運量也相對較小。

3、太平洋-西伯利亞路線

這條線相對於前兩條航線而言距離適中,運量也很可觀。但是在太平洋地區受到日本海軍的威脅,此條線路在戰爭前期也是無法高效使用。

在美國取得太平洋地區的優勢後,這條線路成為最安全的路線。

從美國西海岸以及阿拉斯加啟航的物資到蘇聯遠東的港口卸貨,然後經過西伯利亞大鐵路最終運到東歐前線。

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日本進攻蘇聯,只能導致美國援助蘇聯的遠東路線被切斷,對於伊朗高原的路線,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沒有辦法將其徹底封鎖。所以美國援助蘇聯是一定的,是德日無法阻擋的。

所以,即使德日同時夾擊蘇聯,最後先倒下的也會是德日。

另外,決定德日合擊蘇聯必敗的因素還有以下兩個:

一、首先,日本陸軍能力不足

1939年諾門坎戰役戰役中被朱可夫打得滿地找牙後,產生了強烈的恐蘇情緒。

不過,諾門坎戰役以及先前的張鼓峰之戰,本質上都是關東軍和蘇聯的試探性交鋒,並不是雙方的決戰,而且雙方分別使用偽滿洲國和蒙古國的旗號,和蘇德戰場上的大兵團廝殺差了好幾個層次。

在日本軍隊中,存在著嚴重的“下克上”的傳統,也就是說挑起事端並非日本高層的意思,而是關東軍內部的下級軍官,而日本高層採取是默許和縱容的態度,一旦取勝了他們就繼續支持這樣的軍事冒險,如果失敗也怪罪不到天皇身上,鬼子奸詐可見一斑。

雖然蘇聯的裝備落後,但是依靠巨大的數量優勢對日軍形成了碾壓之勢,使日本徹底失去了北進的勇氣。

諾門坎戰役中,暴露出日軍兩個問題,一是兵力不足,二是裝備簡陋。

此時的日軍正在中國境內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且進入相持階段,因此日軍不可能從華北地區調兵北上,而關東軍鎮守東北都捉襟見肘,更不可能增兵北上西伯利亞。

在裝備上,日本將大量的鋼材等用於海軍建設上,航母和戰列艦一個比一個精良,而陸軍的裝備可憐到普遍裝備三八式步槍,大量製造薄皮坦克。這樣的裝備對抗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來說可能還佔優勢的,但是面對基本完成工業化的蘇聯而言就是巨大的代差了。

這樣的軍隊數量和裝備,是不足以北上西伯利亞的,即使打贏了諾門坎戰役,也不可能打垮蘇聯。

最可怕的是,雖然斯大林調兵數十萬遠東軍區的西伯利亞師增援莫斯科,但是蘇聯仍然在遠東招募了很多二流軍隊,繼續威脅日本,這讓日本十分消停。

二、其次,德日同盟貌合神離

德國和日本,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一個陸軍很強,一個海軍見長。

這種不同決定了雙方雖然結盟,但是隻能求同存異,不可能做出協調一致的步伐,比如夾擊蘇聯。

話說1941年12月9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曾經讓希特勒暴跳如雷,大罵日本人蠢。而在希特勒大罵日本人之前,日本人也對希特勒非常不爽。

1939年5月11日,諾門坎戰役爆發,此時的德國,早已經在1936年和日本結盟。作為盟友,希特勒應該知道日本和蘇聯開戰的目的。

此時,即使希特勒不能及時進攻蘇聯,給日本提供實質幫助,在西方拖住蘇聯,保持壓力也是應該的。

然而,1939年8月23日,為方便進攻西英法,消除後顧之憂,蘇德在莫斯科簽訂《蘇德互不侵犯協定》。

得知消息的日本人心中真的是一萬隻草泥馬來回奔騰。

從這裡以及以後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德日的結盟,與其說是結盟,倒不如說是德日相互妥協的結果,因為對雙方而言,不相互拆臺火併,就已經是老天保佑!

所以,在陸軍不給力、德國不給力的情況下,日本海軍開始發揮作用。1941年12月9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標誌著日本開始執行南下戰略。隨後,美國參戰,二戰進程加快!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在諾門罕戰役前日本有過北進(打蘇聯)的計劃,但諾門罕戰役後日軍認為很難戰勝蘇軍,應該把更多的軍力投入中國戰場,於是與蘇聯人簽訂了《蘇日中立協議》。自此蘇聯能夠騰出手來,把大量遠東集團軍調往歐洲戰場;同樣的日本得以抽出關東軍的精銳入侵中國。日本1939年諾門罕被蘇聯打怕了,進攻蘇聯無非是奪取戰略資源石油 ,偏遠的遠東和西伯利亞的極度寒冷,並且當時還沒開採出石油,對日本意義不大。

日本之所以選擇南進,首先日本有強大的海軍,其次進攻東南亞好處很多,第一個原因東南亞是英法的殖民地,美國英國無暇顧及,東南亞有豐富石油資源和橡膠,這是日本最缺乏的,日本本土沒有石油資源,中國的東北和朝鮮當時也沒有發現大的油田,主要石油資源靠進口,但是美國的封鎖限制了日本的石油供應,石油是戰爭血液,並且美國當時已經很傾向於加入盟國,不如先下手為強,要想取得東南亞,首先要控制西太平洋,那麼日本和美國的戰爭不可避免。何況中國戰場已經牽制了大量日本陸軍。所以日本選擇挑戰美國而非進攻蘇聯。

在東方戰場,交戰國關係非常複雜。日本和德國是盟國,可蔣介石治下的中國也和德國保持著不錯的關係,蔣介石軍隊中很多嫡系部隊開始裝備的都是德械,希特勒還幾次想調停中日戰爭。蘇聯和德國在西線打的昏天黑地,但在東線卻和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直到納粹投降,也沒見到德日夾擊蘇聯的場面。不僅如此,由於日本未能發動北侵蘇聯的戰役,蘇聯在二戰期間共東方戰線先後抽掉了5000多門火炮、3800多輛坦克和54萬大軍回防西方,為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巧的貢獻。

就算日本進攻了蘇聯,勝算很小。例如諾門坎和張鼓峰兩次試探後,日本一直對進攻蘇聯信心不足。日本陸軍的整體裝備水平,尤其是裝甲和大口徑火炮方面與蘇聯差距依然巨大,難以彌補。二戰中日軍所謂的中型坦克,在蘇德等國的標準中就是典型的輕型坦克,而日軍所謂的輕型坦克在蘇德等國軍人眼中,僅是汽車上蒙了一層鐵皮而已,稱其坦克已是勉為其難,此類裝備實在無法參與高烈度的戰爭。雖然在對付中國軍隊時日軍這些坦克可以所向披靡,但在和蘇聯僅有的兩次較量中都是一敗塗地。特別是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關東軍將炮兵、裝甲兵和空軍等主力悉數調往前線,但戰績依然令人沮喪:近5萬名士兵死亡,積攢的裝甲力量被打的所剩無幾,司令官甚至剖腹自殺,而蘇軍僅傷亡數千人。蘇聯軍隊的強大炮火和難以抵禦的裝甲鐵流讓日本人印象深刻。所以日本就算當時進攻蘇聯,勝算真的很小。


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如果日德夾擊蘇聯,結果還是輸,因為日本打不贏遠東的俄羅斯紅軍,且在遠東地區蘇聯一直駐紮著超過130萬的部隊,雖然斯大林調了30萬支援莫斯科,但還有百萬之眾的紅軍,可是讓日本關東軍發怵的。

諾門坎戰役蘇聯繳獲日本武器。

日本深刻知道蘇聯不好惹,早在1939年日本在滿洲里和蒙古邊界,諾門坎與蘇聯交戰,但是各自沒有宣戰,日本以偽滿洲的名義,蘇聯以蒙古的名義。那時候蘇聯的工業水平遠高於日本,日本的坦克在蘇聯面前像紙糊的一樣,不堪一擊。結果日本傷亡6.1萬人,損失飛機646架,日本第一戰車團幾乎覆滅,被迫和蘇聯簽訂了《蘇日停戰協議》,諾門坎戰役以日本慘敗告終。

圖為蘇聯紅軍和中國軍人在松花江畔。

在歐洲戰場打得如火如荼時,在蘇聯的遠東地區,還駐紮著超過130萬的蘇聯紅軍,他們裝備精良,善於冬季作戰,這是為了預防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的,1941年德國集團軍群進攻莫斯科時,斯大林下令30萬遠東紅軍日夜兼程支援莫斯科,而剩下的100萬紅軍依然可以阻擋日本關東軍的進攻。

圖為俄羅斯軍人穿二戰蘇聯制服遊行,紀念當年蘇聯紅軍奔赴前線。

再補充一句,希特勒把蘇聯的兵力預估嚴重不足,本以為打敗蘇聯140個師即可贏得戰爭,誰知蘇聯常備軍就有360個師,在後期的日本已經分身乏術,無法和希特勒配合。如果必須配合,日本只能放棄在中國內地的部隊全力支援東北,那這樣更好,中國肯定會集中兵力北上,配合蘇聯滅了日本,所以日本敢和德國夾擊蘇聯,中國就會和蘇聯夾擊日本!


圖文繪歷史


蘇聯有一種厲害的武器叫極寒天氣誰都打不贏,不管是如日沖天的拿破崙還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都折在這上面了,


日本早在1939年就有這個想法了,但是諾門坎戰役後,日本就不和蘇聯打了,日本當時攻打農業國家還行,可蘇聯屬於歐洲,工業化程度比日本還高,武器不比日本差,諾門坎一戰,打得相當慘烈,就算當時日本勉強打贏了,進入蘇聯面對的不僅是百萬兵力啊,還有呵氣成冰的西伯利亞大地,日本人到那了,槍都能給你凍上。日本的機動部隊,尤其是汽車坦克都是不防凍的,到了西伯利亞是根本就發動不了。

德國的坦克才到了莫斯科就凍得發動不了。何況是西伯利亞那地方都零下四十度了,日本的坦克質量沒有德國的好,只能用步兵跑,後勤補充不上,就算沒有中國拖住,給日本全力進攻蘇聯,估計也難。 為什麼那誰選擇重慶,就是看重那裡地理環境,果然日本久攻不下被迫轉南下太平洋,而日本要和德國匯合莫斯科,戰線比到重慶長得多多了,環境惡劣程度不知高几倍。只要把遠東鐵路一破壞,根本就沒有路走,當地人大部分是遊獵,坐狗撬的,還有用馴鹿拉。


就算是把遠東百萬兵力調走,留下幾萬游擊隊,採用的柴堆戰術對付日本大軍都綽綽有餘,當年蘇聯攻打別國的時候也吃盡這種戰術的虧!還有假設日本和德國打下蘇聯,然後莫斯哥以西這邊歸德國,給你日本莫斯哥以東西伯利亞大片地方。這結局是日本願意嗎?分贓不均兩國在蘇聯打起來,說不定反被蘇聯紅軍殺個回馬槍趁機全殲。
所以對日本最好戰略,由德國牽制蘇聯,反正靠近日本這邊沒有什麼油水,日本重點發展滿洲以此為基礎,南下發展更有希望,就算德國打敗蘇聯,離日本還遠著呢!日本如此狡猾不會想不到這些!它才會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自由奔跑


歷史沒有如果。然而,日本若真的和德國拼命夾擊,答案只有一個,蘇聯大概率會滅亡!理由如下:一,德國一個國家開戰,蘇聯已經危在旦夕,德軍已攻至莫斯科城下。二,蘇聯當時的實力不足以抗衡德日兩面夾擊。時機只要選在兵臨莫斯科城下前,日本往北進攻,蘇聯雙面做戰。首尾難顧,必敗。三,希特勒本身犯了很多顛覆性錯誤,如進攻時機,方向等。另一方又選了一個豬一樣的隊友,最後,二者均被戰敗,這就是中國人天佑能有今天的強大和幸福。中國復興!復興!復興!


海洋187203052


其實當時日本想把戰爭進行下去,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那就是有石油的供給。日本如果佔據東北後,選擇北攻蘇聯,那麼美國也是會發動對日本的制裁。


美國對法西斯勢力擴張,有巨大的警惕

美國在當時就明白,如果蘇聯被滅亡,那麼歐洲形勢將變得無法控制。而且美國當時就有討論,是早參戰好還是晚參戰。如果日本佔據東北,不選擇繼續南下進攻中國和東南亞。那麼蘇聯陷入兩面夾擊,美國一定會暗中幫助蘇聯,制裁日本是一定的。

假如美國一制裁,那麼日本又不得不進攻東南亞,獲取油田。那麼結局都差不多,還是日本冒險偷襲珍珠港,最後美國參戰。

比起蘇聯遠東,中國富饒的土地對日本更具有吸引力

諾門坎一戰,日本陸軍部認為蘇聯在遠東的實力,日本至少需要動用150萬人才有可能勝利,而且遠東地區地處極寒,物資匱乏。所以為了一片這樣的土地去投入大量的兵力,根本不值得,日本的目標是富饒的中國大地。

而且當時日軍自信的認為,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然後便可以騰出手來再做打算。然而中國人民的抵抗力度超過了他們的想像,百萬大軍深陷中國戰爭泥潭。所以當時希特勒叫日本進攻蘇聯的時候,日本在東北只有70萬關東軍,根本沒有很大的勝算。

加上美國製裁,日本索性利用自己的艦隊力量,開展南下作戰。


小司馬遷論史


謝邀!首先蘇聯的重心在歐洲的,如果德日聯手進攻蘇聯,她們只要把遠東部分地區放棄,這樣就能暫時穩住日本,同時抽調大部兵力應對最具威脅的德國!對於蘇聯來說,只要穩住了歐洲的基本盤,要收復遠東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日本一旦佔領遠東了,那美國將不得不立即投入戰鬥,畢竟那已經離美國本土只有一個白令海峽了!再看歐洲戰場,在法國已經投降的情況下,英國是不會再放任蘇聯被德國進攻的!儘管英國二戰本土看似被打的很慘,但就是這種情況下,英國二戰期間生產的物資也並未必德國少了,也許雙方不能立即分出勝負,但最終德國終將被拖死的


拾光者


小鬼子欺軟怕硬,就算是今天也劣根猶存;

他在諾門坎被毛熊按地上摩擦,視為精銳的坦克部隊,被牛高馬大的毛熊大坦克直接開上去輾壓,炮彈都省了。

歸根結底,鬼子慘淡的家底惜鐵如金,惜油如金,惜橡膠,惜銅錫等等等等都如金,所以根本不敢生產衝鋒槍與厚裝甲;

面對財大氣粗 資源滾滾的鋼鐵洪流,捉襟見肘的小鬼子就是拿雞蛋磕碰石頭!

莫斯科大戰猶酣,希特勒當然希望有人助拳,左右夾擊,但東條英機犯得著如此嗎?

一,大陸物產豐富,一帆風順的攻勢,財源取之不盡;他捨得放手?

二,中國軍民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雖然一直在退,但又一直在集結,在找機會反攻,他不能掉以輕心;

三,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道路漫長,泥濘布遍,寒風凜冽,就算不打仗,他三十萬大軍走過西伯利亞,補給都成問題。

四,就算他到了莫斯科,希特勒能分給他什麼?何況毛熊的拳頭與爪牙帶來的傷害還沒敢評估出來;

上述四條,他都無法出兵!

換成我這個軍盲,都不會理睬;

各人有各人要解決的問題;

而後美國收縮資源賣買,不給日本送油,逼得日本走投無路,偷襲珍珠港!

二次大戰全面開始!


蒼茫大地東莞0769


二戰中日德如果同時進攻蘇聯,蘇聯也不會滅亡。原因一,中國美國和英國都不會坐視蘇聯滅亡,肯定會以多種形式幫助蘇聯甚至出兵,因為沒有了蘇聯,他們包括中國日子就更難過了。原因二,蘇聯人民不會坐等滅亡日德可以短時間佔領整個蘇聯或者蘇聯大部分領土,但反抗是不會停止的。不義之戰是永遠會被反抗的。所以,我謹認為,即使日德聯手夾擊蘇聯,蘇聯也不會滅亡。


緣兵求謀


謝邀!我記得以前曾經回答過一個“二戰中兩個不解之謎”,對於“日本為什麼採用南進而不是北進戰略”作過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英美對日本的制裁導致日本戰爭資源匱乏。比如石油,只能支撐幾個月,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日軍的軍艦、飛機、坦克只能趴窩了,到時候不戰自敗。所以南進是日本不得已的選擇。

假如日本不去招惹美國,和希特勒合力攻打蘇聯又會如何呢?

首先我們要看到,在諾門坎戰役之後,蘇聯對日本的威脅是有充分的認識的,蘇聯的一百多萬遠東方面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即使在蘇德戰場最危急的時刻,遠東方面軍抽調了大量軍隊參加莫斯科保衛戰,但留守的數十萬軍隊仍然對關東軍保持著很高的威懾力。日本軍隊欺負一下缺乏重裝備的中國軍隊可以,在“大炮兵主義”的蘇軍面前,小日本的豆丁坦克和三八大蓋就不夠看了。退一步說,遠東蘇軍擋不住關東軍的進攻,日軍想越過廣袤寒冷的西伯利亞,再翻越烏拉爾山脈,威脅到蘇聯歐洲地區的精華部分,困難程度不亞於打敗百萬蘇軍。所以即使日本採取北進戰略,也不會給蘇聯造成根本性的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