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房价降下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就能升上去吗?


高房价与生育率下降有直接关系,这是不争事实。最直观表现在,2016年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当年的新出生人口达到了1786万,比前一年多生了131万,而在之后的几年中,全国房价呈现翻倍式的普涨,人口出生数随即急转直下,呈现“三连跌”态势。而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新增人口仅为1465万,几乎断崖式下跌。新增人口大幅减少,主要原因还是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房价飙涨,抑制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如今各个城市房价高企,不敢生、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那么,如果能把房价降下来,是否可以促进生育率上升呢?个人认为,即便把房价降到所有人都能买的起的价位,年轻人的生育愿望依然不会太高。

如果把房价降下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就能升上去吗?


首先,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

与上一代人的想法不同,过去家庭生育多孩,除了受“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影响,还与当时的社会劳动力不足有关。处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家庭繁重的农活需要由男丁来承担,因此很多家庭需要多生男孩,同时也生了不少女孩(胎儿性别医学鉴定技术在当时还比较落后),因此过去很多家庭有7、8个孩子的情况并不稀奇。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分工更加细密,密集式的重体力劳动被机械化作业所取代,已经不需要太多的人从事重体力劳动。现在的年轻人个性更加开放独立,重男轻女思想已遭摒弃,大家普遍认为生男孩生女孩都一样,少生优生最重要。而且社会养老保障在不断完善,减少了后顾之忧,加之很多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精神,生养一孩都感到很吃力,自然不再愿意生太多的孩子。

如果把房价降下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就能升上去吗?


其次,没人带娃是个无法克服的难题。

过去男主外、女主内是社会分工主流形式,有很多家庭妇女在家做全职主妇,负责养娃和孝敬父母,不参与社会其它活动。而现在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要和男性一样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同样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夫妻双方平常需要加班加点的忙着赚钱,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岗位竞争又很激烈,女性生完孩子需要请假在家一段时间,等把孩子带大,很可能工作岗位就丢掉了;而父母在帮助子女带养完一孩,等到小孩能够独立上学,往往因为身体原因再也没有精力照看第二个孩子;孩子放给别人带不放心也不现实,找个家庭保姆又需要很大一笔经济支出,家庭缺少帮手,导致年轻人不愿多生孩子。

如果把房价降下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就能升上去吗?


第三、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增大。

其实也不全是年轻人不愿意多生,而是因为占人口很大比例的普通家庭出于经济原因考虑不敢多生。过去家庭多生孩子,只要满足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后期发展多以孩子个人造化为主,而且大家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衣食住行支出也没有现在的开销大。所谓穷生穷养,养孩子的成本普遍较低,把孩子养到18岁成人,父母的使命算是完成了。

现在的社会贫富差距被拉开了很大距离,低收入的家庭占了绝对大多数,除了高房价,还有医疗、教育、养老等高生活成本。家庭生养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父母都要跟着操心,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就是很大一笔支出,条件优越的家庭还要送孩子出国深造,等孩子毕业再到成家,又要为他们买房、买车、备好彩礼钱,整个养育过程走下来,普通家庭也要花费百万以上,养一个孩子就要跟着操劳半辈子,养二个以上孩子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

如果把房价降下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就能升上去吗?


第四、出生率低是发达国家存在的普遍现象。

越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社会福利越好,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体系越完善,国民生活的越自由自在,因此享受生活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成为社会主流追求。而多生一个孩子,需要消耗掉他们40%~50%的收入与时间,因此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偏低。

中国虽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正在迈向发达国家行列,和所有过度期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一方面在经济上不断追赶发达国家,思想观念也逐渐与发达国家的国民靠近。自由化、多元化生活方式,是发达国家国民的突出表现,他们没有“生儿育女,传递香火”等守旧思想的束缚,不婚不育现象很普遍,丁克家庭也有很多,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而在我们国家,大龄单身男女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高学历群体,多元化婚恋生育观念改变了传统家庭婚姻观念。

如果把房价降下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就能升上去吗?


因此,中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尽管高房价难辞其咎,与养育孩子成本增加、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成本增加、生育观念转变等原因也有很大关系,生育率下降其实是整体生育环境改变的结果,即便房价降到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的价位,如果不改变影响生育率降低的所有问题,年轻人将仍然不愿意多生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