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群体、故事设定、观影方法解读音乐电影《快乐人生》的魅力

音乐电影一直都是当代影迷热爱的一类电影类型,可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探究它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那么今天我就借着《快乐人生》这部电影,谈谈音乐电影最吸引人的两大要素及正确的观影指南。


《快乐人生》是由韩国导演李俊益于2007年执导的一部音乐电影,并在上映后的第二年荣获第45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电影奖提名。

影片的内容很现实:主要讲述的是三个为了生活劳苦奔波的中年男人不顾家里的反对选择了摇滚乐这条道路,面对生活带来的迎头痛击,他们发现音乐才是最好的陪伴。后来他们说动了已逝主唱的儿子,四个人就这样开始为了摇滚而努力,与此同时他们也像家人证明了自己。

这是一部以四个人的悲惨经历诠释音乐力量的电影,李俊益导演通过四位乐队成员家庭的不幸来向我们传递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通过《快乐人生》的剧情内容和观众的一些评价,我发现很多观众都被类似的音乐电影所深深吸引。

那么今天我就借着《快乐人生》这部电影和自己多年的观影经验,从“受众群体、故事设定、观影方法”三个角度来解读该音乐电影的魅力与价值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我对电影的理解,单独谈谈如何高质量的欣赏一部音乐电影。

从受众群体、故事设定、观影方法解读音乐电影《快乐人生》的魅力

01、受众群体:音乐电影的受众定位清晰明确,极易打动那些心怀音乐梦的观众群体

其实音乐电影最打动人心的一大因素就是角色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励志故事,有的电影是讲角色长期忍受家庭压力然后断然追求理想、也有的是讲生活困窘却依然不放弃音乐理想。《快乐人生》这部电影其实讲述的角色面对家庭和理想所做出的的抉择。

所以接下来我将结合《快乐人生》从两方面分析音乐电影受人喜欢的第一大因素:

①电影的受众群体大多数是拥有音乐理想的人群,所以角色的经历经常能让观众联想到自己

《快乐人生》中,电影的前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活火山”乐队的成员,乐队的主唱尚宇不幸去世,乐队鼓手赫秀的妻子和孩子在加拿大生活,他努力挣钱贴补家用却没想到妻子对自己不冷不热,长期一个人生活的他最终选择了重拾音乐理想。贝斯手成旭为了家庭白天送外卖,晚上当司机,长期背负家庭压力的他也选择了音乐排压这一方法。

这部电影中乐队成员的设计其实是具有针对性的,包括很多音乐电影都和《快乐人生》一样,讲述人物因为家庭而耽搁理想最后成功的故事。角色前期的情况和现实生活中很多怀揣音乐理想的人相似,他们有梦不能追,只能为了家庭不断的奔波劳累。

如果你也看过几十部音乐电影,你就会发现大多数音乐电影的剧情设计和《快乐人生》都是类似的:先是人物怀揣梦想不断的打败困难,快要成功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些事情萎靡不振,最终突然顿悟,重拾理想走向成功。其实音乐电影中除了成功以外,其余的各种设计都像是翻拍观众的亲身经历。

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都喜欢曾经,一部音乐电影能被人喜欢的最大因素就是它更容易踩对受众群体的内心,电影角色追梦的经历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那个曾经为了梦想奋不顾身的自己,所以角色的经历更容易牵动观众的情感。

从受众群体、故事设定、观影方法解读音乐电影《快乐人生》的魅力

②角色对于家庭和理想的选择正是观众内心时刻浮现的矛盾

音乐电影中不光只有角色的经历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吸引观众的一大因素还包括角色时刻所面临的选择。

基本上所有音乐电影中的主人公都面临了两种选择:生活还是理想。除了一些新的电影剧情设计,大多数传统音乐电影中的人物选择的都是理想。

影片中“活火山”乐队的前任主唱尚宇热爱音乐,可有了家庭后对音乐就没有太多的投入,所以经常喝闷酒最终从楼梯跌了下去不幸身亡;可基永在有了家庭后依然不忘音乐,面对妻子的抱怨他也依然坚持着音乐这条道路。

经我分析,音乐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通过荧幕里的故事,把人们敢想却不能做的事情变成了敢想敢做,并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让观众把自己深深地带入了进去,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从受众群体、故事设定、观影方法解读音乐电影《快乐人生》的魅力

02、故事设定:大部分音乐电影讲述的都是人物逆袭的故事,结局看似千篇一律,可追梦人成功的故事是大多数观众都希望看到的

  • 音乐电影讲述的一般都是角色完美逆袭的故事,这是观众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快乐人生》里的男主角基永是“活火山”乐队的吉他手,一开始家人并不知道他加入了乐队,只知道他是一位无业游民,他在被妻子抱怨的同时也被女儿看不起。可在他和乐队成员第一次登台演出后,几位女粉丝纷纷对他提出了赞扬,并说玩乐队总比无业游民要好。

也正是这几位女粉丝的鼓励彻底加深了基永的摇滚梦,演出结束后他回到家向家人坦露了心声,慢慢得到了妻子和女儿的认可。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基永问女儿怎么看自己加入乐队这件事情,女儿的回答是总比无业游民要好,并且说自己要叫上同学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演出。

李俊益导演把基永从一个无业游民变成了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吉他手,这是对音乐力量的一种宣扬,也是对每一个追梦人的鼓舞。角色的逆袭是一部音乐电影里观众最想看到的结局,李俊益导演深知这一点。

经我分析,“追梦”这个词汇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是美好的,观众更希望在一部电影里看到追梦人克服困难最终成功的结局。而观众的这个需求又非常符合音乐电影中的励志故事,所以电影角色前后的逆袭也正是激发观众情感所需要的设计。

  • 千篇一律的结局其实是音乐对人们的呐喊,结局的出色表演是推动观众情感的一个关键点

音乐电影中几乎每一个逆袭者都会在最后来一场出色的表演,这部电影的结局正如大多数音乐电影一样,克服重重困难后的“活火山”乐队最终登上了舞台,凭借一首《快乐人生》得到了家人及观众的认可。它的电影结局和《缝纫机乐队》、《摇滚校园》有些类似,在观众眼里可能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其实正是因为这种看似千篇一律的结局才更能激发观众的内心情感。因为登台演出是每一个追梦人最大的愿望,所以在电影的最后来一场成功的演出既是对努力者的一个交代,也是电影里推动观众情感爆发的一个关键点。

从受众群体、故事设定、观影方法解读音乐电影《快乐人生》的魅力

03、观音乐电影的方法:看完数十部音乐电影后,我将结合《快乐人生》的故事内容与多年的观影经验,讲讲如何高质量欣赏一部音乐电影

音乐电影自问世以来就被人们当做是一种激发情感的“消耗品”,这导致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它。我觉得一部音乐电影表达的情感向来不只是鼓励人们追求梦想那么简单,单一的剧情下其实也蕴含很多的道理

所以,为了避免大家遗漏这些电影主旨之外的东西,我会结合自己看完数十部音乐电影的经验谈谈如何高质量地欣赏一部音乐电影:

①洞察角色内心逐渐发生的变化,虽然是电影情节,但人物的内心绝不是毫无征兆的改变

《快乐人生》中乐队前主唱尚宇的突然离世让基永产生了愧疚之情,他抱着尚宇的吉他思考了理想和生活这个选择题,思考的同时他发现鼓手赫秀和贝斯手成旭也面临着和尚宇一样的问题,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他放弃了炒股,选择了把成员召集起来重组乐队。

简单来说,《快乐人生》中基永由炒股挣钱变成重组乐队的想法,是根据尚宇的死慢慢浮现出来的,绝不是所谓的想一出是一出。基永重组乐队看似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其实尚宇的死和其他成员的现状早就在基永的内心种下了重组乐队这个念头。

一部电影中,人物的内心绝对不是毫无征兆说变就变的,肯定是在先前遇到了一些事情或者打击,如果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往往会错失一次串联内容的机会。

从受众群体、故事设定、观影方法解读音乐电影《快乐人生》的魅力

②记住人物追梦的励志故事只是表面,观看电影时七分感性给激情,三分理性看本质

音乐电影仿佛所有的结局都是相同的,比如《缝纫机乐队》里胡亮一伙人最后登台演出、《摇滚校园》里杜威带领一大堆孩子走进观众视野。这些都和《快乐人生》的结局很像。

《快乐人生》中的故事很动人,不过除了动人的追梦故事还有很多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比如贝斯手成旭因为没有好好和家里人沟通导致妻子回到了娘家。而基永和妻子女儿正面沟通创乐队这件事情,所以他的家庭一直都是美满的。

在我看来,《快乐人生》这部电影里,“和家人好好沟通”其实就是李俊益导演在激情背后传递的理性思考。

如果我们想高质量的去欣赏一部音乐电影,那么最好不要把自己的激情全部带入到剧情中,更应该留一点理智给自己思考一下主人公的经历及周边环境对成功的影响。

写在最后:

《快乐人生》作为一部音乐电影,它不应该就此被贴上“情感消耗品”这类标签,我们更应该去透过故事内容探究整个音乐电影的魅力所在。一部音乐电影蕴含的道理有很多,角色表面上的励志故事其实也是导演向我们传达了一些其他的思考。

所以,为了让大家洞察到这些东西,我在讲述完音乐电影的两大魅力后,专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讲述了如何高质量的观赏一部音乐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