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山菊花


那一朵山菊花

圖片為本人所拍


皖東的一個小山村裡,七零八落的分佈著幾戶人家,有樓房有平房,外表看著都還不錯。家家戶戶面前都有一條小石子路彎彎曲曲的連著,一直通向村外的大路上。那條大路是水泥做的,前年才鋪好,一條大路連接著幾十個這樣小村莊。

每家屋前都帶有一個院子,院牆是鏤空的磚砌的花牆,透過花牆能看到院內的動靜,家家院裡都擺放著一些農具交通工具,所謂的交通工具,無外乎就是電瓶車自行車,但最東頭的趙秀蘭家,院裡卻停著一輛小汽車。

如今在村裡的年輕人不多了,留守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在家帶孫輩外帶做些農活,解決了口糧和蔬菜,年輕人多數在縣城打工,經濟寬裕的直接就在縣城安了家,也有的早出晚歸,好在縣城離這不遠,但生活條件衛生設施要比城裡差很多。趙秀蘭的兒子王強和媳婦丁玉娟在縣城上班,每天開車來來回回,家裡還有二個女兒交給她和老伴董永才照應,小二口早出門晚歸家,這樣的生活一家人倒也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最近鬧上了冠狀病毒肺炎,政府號召村民們不要出門,避免互相傳染。趙秀蘭的兒子和兒媳單位都推遲開工時間歇在家裡,小倆口每天看著孩子還幫著做家務活,這讓趙秀蘭輕鬆不少,可她卻反倒愁眉不展,悶悶不樂。

這幾天中午媳婦丁玉娟總是主動去廚房做飯,婆婆的一雙手有關節炎,骨節粗大,伸不直,這是以前冬天總是下冷水造成的。懂事的玉娟心疼婆婆,休息的時候儘量自己去做飯,淘米洗菜下冷水,本來之前王強提議在廚房裝一個小廚寶好用熱水,可當媽的始終不同意,一個浪費電二個浪費水,現在家家通上了自來水,但農村裡水壓不夠,水流很小,村民們還是會拎著淘米籮洗菜籃去前面的小河邊洗。玉娟也不例外,也拎著籃子出門淘米洗菜去了。

“過年好啊,三嬸”,迎面碰到王強的三嬸,玉娟笑盈盈的打招呼。王強的父親在家排行老大,還有二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三嬸和趙秀蘭很合得來,所以二家的大人小孩都相互尊重。“娟子,你婆婆這二天還好嗎?你公公起床了嗎?昨天晚上在你姑家喝了那麼多醉成那樣,唉,都50幾歲的人了,一點不知道愛惜身體。“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