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詐騙案件上升,需補上“防詐”課

2月份以來,溫州00後被詐騙案件同比上升120%,遊戲裝備賬號買賣、QQ冒充好友詐騙等詐騙類型案發量走高。(3月12日 新京報)

受疫情影響,孩子們“有學上能上”,為儘可能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各地紛紛推出“網上學習”,孩子們紛紛運用手機等上網、刷頻進行學習;於是,“嗅覺靈敏”的騙子,粉墨登場,將黑手伸向了這些孩子,引誘其受騙上當。

據悉,這此隱藏在網絡之中的騙子,冒充好友,往往以“買遊戲裝備、紅包返利”等,編造謊言、先給一點小甜頭,步步緊逼,讓孩子們不由處自主地陷入事先挖好的“陷阱”之中。

這些受騙上當的孩子,大多年齡較小,社會經驗有限,內心單純,平時難遇上如此好事,面對“演技高超”的騙子,自然不是其對手,不到時幾個回合,就對騙子的招數信以為真,乖乖地將錢轉入騙子之賬戶之中。

騙子猖狂,屢屢得手,不僅僅讓其父母的血汗錢,付之東流,讓其蒙受一定的經濟損失,也給孩子心中留下陰影,影響其健康成長,更重要的是還讓“停課不停學”蒙塵、受辱,令眾多父母心中添堵,很是不舒服。

孩子被詐騙案件上升,需補上“防詐”課

其實,騙子們這些精心編織的騙局,看似“高明、狡滑”,實則稍加分析,其中的破綻就會“原形畢露”;而孩子們之所以會前赴後繼受騙上當,其重要原因在於,孩子們“心中未設防線”,缺乏應有的防範意識。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今日的孩子就是明天國之希望,因此,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為其補上“反詐意識”缺乏這一課,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來不得半點馬虎,理應將其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並拿出積極的行動來。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社會發展過程中,邪惡與正義之間的較量從未停止,騙子不但不會主動繳械投降,而且還將不斷改頭換面,推出新的騙術,誘導著人們去“上當”;因此,理應及時為孩子們補上“防詐”短板。

其一、家長要適當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利益。孩子受騙上當,皆源自“經不起利益”誘惑,過於相信他人,因此,家長在為孩子補短板過程中,要選擇恰當時機,從小處著眼,引導孩子切不可貪圖“小便宜”,循序漸進,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從根源上杜絕“受騙”。

其二、學校、老師也需擔責,補上“防詐”這個教育漏洞。要主動地將“防詐”教育融入安全教育之中,以班會等為平臺,以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解騙子的招數,教會學生識別“騙術”,增強其“防詐”意識。

其三、社會也需勇於擔當,營造出“反詐”之良好的氛圍來。各類媒體要深入剖析“騙子的招數”,無情揭露“騙子”的無齒行徑,教會孩子識別“騙術”,引導孩子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已合法權益,勇於同“詐騙”作鬥爭,不斷敲響“反詐”之警鐘。

因上“網課”,而身陷網絡騙術之中,責任不在“網課”,而在孩子們“反詐”意識淡漠;痛定思痛,要斬斷騙子之“黑手”,當務之急就是家長、學校、社會共同給力,及時為孩子們上好“防詐”課。(尚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