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三高是個避不開的話題,因為飲食油膩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兇,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跟肉類徹底決裂,崇尚清淡即健康。

然而這種觀點是錯的!大錯特錯!


央視:別再給老人吃清淡了!


吃素就不會有三高嗎?吃素就能健康長壽嗎?吃素就能治便秘嗎?想得倒是挺美的,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為堅持吃素不沾葷腥,骨頭變得像泡沫了!據《長江日報》報道,武昌的楊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後只能換人工關節,不然隨時會危及生命。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楊婆婆做了換關節的手術。圖據《長江日報》


首先明確觀點,我們建議大家飲食清淡,但是大多數人一不小心就會矯枉過正,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完全不沾葷腥了。就連央視都曾忍不住呼籲:別再給老人吃清淡的了!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在過去,老年人不沾葷腥是一種教條,葷食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而現在,越來越多高齡者,被營養學家、中醫師建議“要吃肉”。


為什麼呢?


“老人健康的關鍵,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飯不但沒有幫助,反會增加老化速度。”


年紀越大,營養不足。吃素意味著蛋白質、脂肪攝入不足,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如果食物過於清淡,長期下去體質會不好,遇到點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營養研究室主任醫師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謝在下降,但分解代謝在增加。所以如果飲食搭配不好,純粹過素,就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因此下降,使得因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5倍”。


而且,偷偷告訴您,不吃肉的人比兩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哦~

胃口好、嘴壯,基本上是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這也反映出吃飯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飯,小心沒病吃出病。


肉燉一小時,是營養寶庫


長壽之鄉沖繩的長壽老人,都有吃肉的習慣。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


他們喜歡吃肉,但製作方法卻與眾不同。不是頓頓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2~3小時後,在湯里加上蘿蔔或海帶,然後再燉1小時才食用。他們把這種菜叫“營養寶庫”。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這樣子的做法,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其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明顯增加,膽固醇含量會大大下降。這種肉既含豐富的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是延年益壽的營養佳品。


由此可見,影響健康的原因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人類的處理方式、食用量。絕對禁吃葷菜,並不能保證健康長壽。相反,可能造成蛋白質等營養素供給不足,而最終加快衰老,導致死亡。


所以,每人都應安排合理科學的膳食,在葷食方面不應取偏頗態度,只有科學處理好葷素的關係,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長壽。


延遲身體老化的飲食要點


1

每一餐都很重要,紅肉白肉都要吃,但不多吃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老年人在吃肉(包括內臟)時,要掌握這樣一條原則:少量、多樣化。肉食多樣化,可增添人的食慾。有人提出:“

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2

三餐份量均衡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三餐份量平均分配,可以讓肝臟穩定合成白蛋白,使合成代謝反應安定運作。


3

食物選擇上,充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並選取高抗氧化食物

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胺基酸,建議攝取量比國際飲食參考攝取量再多一些。抗氧化食物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緩老化速度,比如一些深海的魚。


4

不要只挑軟的吃

咀嚼能力,反映身體的老化程度。為了維持咀嚼能力,建議選擇適當食物,每口食物慢慢咀嚼。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5

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

每半年到牙醫報到一次,檢查牙齒、洗牙,保持口腔環境清潔,以維持咀嚼能力,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風險。


6

每週多出去吃幾次

50歲以後,建議大家積極創造想吃的慾望。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廳用餐,挑戰味蕾。一週來一次,穿上最喜歡的衣服,帶上自己的夥伴們,出門享受一次年輕!

7

多燉少炒


在蒸、炒、燉、煲等烹飪方式中,最適合中老年人的是燉和煲。

央視權威發聲,中老年人千萬別再只知吃清淡了,收好這份史上最健康的飲食法,平平安安跨過百歲大關。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三高是個避不開的話題,因為飲食油膩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兇,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跟肉類徹底決裂,崇尚清淡即健康。

然而這種觀點是錯的!大錯特錯!


央視:別再給老人吃清淡了!


吃素就不會有三高嗎?吃素就能健康長壽嗎?吃素就能治便秘嗎?想得倒是挺美的,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為堅持吃素不沾葷腥,骨頭變得像泡沫了!據《長江日報》報道,武昌的楊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後只能換人工關節,不然隨時會危及生命。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楊婆婆做了換關節的手術。圖據《長江日報》


首先明確觀點,我們建議大家飲食清淡,但是大多數人一不小心就會矯枉過正,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完全不沾葷腥了。就連央視都曾忍不住呼籲:別再給老人吃清淡的了!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在過去,老年人不沾葷腥是一種教條,葷食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而現在,越來越多高齡者,被營養學家、中醫師建議“要吃肉”。


為什麼呢?


“老人健康的關鍵,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飯不但沒有幫助,反會增加老化速度。”


年紀越大,營養不足。吃素意味著蛋白質、脂肪攝入不足,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如果食物過於清淡,長期下去體質會不好,遇到點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營養研究室主任醫師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謝在下降,但分解代謝在增加。所以如果飲食搭配不好,純粹過素,就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因此下降,使得因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5倍”。


而且,偷偷告訴您,不吃肉的人比兩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哦~胃口好、嘴壯,基本上是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這也反映出吃飯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飯,小心沒病吃出病。


肉燉一小時,是營養寶庫


長壽之鄉沖繩的長壽老人,都有吃肉的習慣。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


他們喜歡吃肉,但製作方法卻與眾不同。不是頓頓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2~3小時後,在湯里加上蘿蔔或海帶,然後再燉1小時才食用。他們把這種菜叫“

營養寶庫”。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這樣子的做法,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其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明顯增加,膽固醇含量會大大下降。這種肉既含豐富的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是延年益壽的營養佳品。


由此可見,影響健康的原因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人類的處理方式、食用量。絕對禁吃葷菜,並不能保證健康長壽。相反,可能造成蛋白質等營養素供給不足,而最終加快衰老,導致死亡。


所以,每人都應安排合理科學的膳食,在葷食方面不應取偏頗態度,只有科學處理好葷素的關係,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長壽。


延遲身體老化的飲食要點


1

每一餐都很重要,紅肉白肉都要吃,但不多吃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老年人在吃肉(包括內臟)時,要掌握這樣一條原則:少量、多樣化。肉食多樣化,可增添人的食慾。有人提出:“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2

三餐份量均衡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三餐份量平均分配,可以讓肝臟穩定合成白蛋白,使合成代謝反應安定運作。


3

食物選擇上,充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並選取高抗氧化食物

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胺基酸,建議攝取量比國際飲食參考攝取量再多一些。抗氧化食物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緩老化速度,比如一些深海的魚。


4

不要只挑軟的吃

咀嚼能力,反映身體的老化程度。為了維持咀嚼能力,建議選擇適當食物,每口食物慢慢咀嚼。


央視揭露這一現象: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5

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

每半年到牙醫報到一次,檢查牙齒、洗牙,保持口腔環境清潔,以維持咀嚼能力,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風險。


6

每週多出去吃幾次

50歲以後,建議大家積極創造想吃的慾望。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廳用餐,挑戰味蕾。一週來一次,穿上最喜歡的衣服,帶上自己的夥伴們,出門享受一次年輕!

7

多燉少炒


在蒸、炒、燉、煲等烹飪方式中,最適合中老年人的是燉和煲。

央視權威發聲,中老年人千萬別再只知吃清淡了,收好這份史上最健康的飲食法,平平安安跨過百歲大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