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太極拳:太極拳之脊動

太極拳之脊動


一、脊動的概念

脊柱是我們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承託頭顱,下端達尾骨尖,統領全身四肢。脊柱按段可分為頸、胸、腰、骶及尾五個部分。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相對固定。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相鄰兩椎骨運動範圍很小,但多塊椎骨間的運動功能累積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相當柔軟又有一定活動度的結構。我們這裡所說的脊動是指脊柱在意念的引導下,局部(即若干塊脊椎骨、椎間盤組成的部分)或整體在生理活動度範圍內進行有效地運動。脊柱被古人稱為“龍骨"。俗語“脊不活,人不靈”。形意前輩對脊動十分重視,稱脊為身弓。拳經或拳經解上提及脊動的相關概念有:提肛、塌腰胸圓、行如槐蟲、起如挑擔、蓄如弓弩、尾閭上翻、束身而起、上下鼓盪、左右開合、胸出而閉、節節鬆開、蓄髮全在胸中腰間等。按照行為動作的方式和幅度,形意拳術將人的運動分為外動和內動。這裡討論的脊動屬於內動,動幅相對較小而含。脊動之技在外形上不顯露而很難對其進行觀察。過去也常常作為秘傳內容,往往只提概念,而不教具體的動法和用意,而且不經在師傅身上去親手觸摸也不易得其要領。

二、脊動的方式

人體脊動的生理特點。人體的脊柱從側面看有兩個彎曲,整體呈現為拉長一些的“S”狀。可動的範疇,頭項下的頸椎可以向兩側約有900轉動範圍,即我們通常的轉頭動作;如果頸椎帶動胸椎、腰椎一起轉動,頭可有1800左右的轉動範圍;體脊柱還可側向彎曲,向前彎曲幅度更大,如彎腰動作;還能扭腰、擺臀等,如跳肚皮舞動作;可以收縮後伸展發力,如體育競技項目擲標槍的動作等等。總之,在日常生活及運動中人體脊動方式多種多樣,是我們人類適應環境進化的結果。脊動的能力體現了一個人的健康水平和勞動技能。

太極拳運動特點。太極拳運動由外動向內動深入的過程,外動是肢體運動,內動是脊柱運動。在初始練習太極拳階段,主要是發揮和強化人在生活和勞動過程中的脊動方式,在太極拳“六合”要求下,進行輾轉騰挪、跳躍撲臥、束身展體等動形方面的訓練,來提高動作協調性、敏捷性、規範性。隨著練習者功夫的深入,將向著內動驅外動、整勁上身的階段邁進,通過專門脊動使人體內部動起來,這種動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很少涉及。

人體有意識的脊動是一種潛能,目前研究和挖掘還不到位。這種動是在意念的引導下,經過分解訓練,使脊動更精準、更細胍、更柔韌、更富彈性、更具有針對性,通過建立有效的神經控制網絡,周邊相關肌肉重新組合搭配,形成局部可動,整體可配動的機制,強化和擴大人體潛能,提高人體對外力的感知和應對能力。有意識的脊動是全新運動能力的培養,無意識的應用脊動之技是功夫之大乘也。

三、太極拳脊動方式

1、旋轉。主要指脊柱向左或右的轉動。包括兩種方式,一是整體的旋轉,另一種是局部旋轉。如只有頸椎的轉動就屬於局部旋轉。

2、彎曲。主要指向前方的彎曲。包括兩種方式,一是整體彎曲,另一種是局部彎曲。如只有腰椎的彎曲就屬於局部彎曲。

3、伸縮。主要指脊柱縱向的拉長與壓縮,包括兩種方式,一是整體伸縮,另一種是局部伸縮。如整個脊柱伸縮就屬於整體的伸縮。

4、鼓盪。主要指脊柱向前或後做如鼓錘敲擊鼓面而造成鼓面先凹後凸的運動形式。屬伸縮和彎曲兩種運動的組合,也就是當脊柱向後凹時既有彎曲之形,有又伸縮之意。包括兩種方式,一是整體鼓盪,另一種是局部鼓盪。如常用的腰椎鼓盪發力就屬於局部鼓盪。

5、搖擺。主要指椎體的上下端固定而相對不動,而之間椎體像彎繩在做搖旋運動。這種運動包含了彎曲,是彎曲中的搖旋。包括兩種方式,一是整體搖擺,另一種是局部搖擺。如胯做水平圓就屬於腰、骶椎的整體搖擺之。

體悟太極拳:太極拳之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