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很多孩子處於爸爸媽媽生,爺爺奶奶帶,這樣好嗎?為什麼?

用戶987552095025


爸媽生爺爺奶奶帶的現象當然是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還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也不利於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

父母固然是因為想要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才外出奮鬥打拼,但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其實很多時候根本不想要家長所給予的那些東西,相比較其他的而言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感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挫折,在這些時候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撫慰、鼓勵、指引。父母的缺席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容易導致孩子缺愛而失去愛自己愛別人的能力,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孤僻不自信,容易使孩子自私不顧他人感受。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他們那一輩的狀況中,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容易溺愛孩子把孩子寵壞,對孩子的教育很不利。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可以幫忙,但不可以本末倒置。

爸爸媽媽不帶孩子夫妻之間也會缺少了孩子的橋樑作用,沒有盡到當父母的責任也是不利於家庭幸福的,因為父母沒有機會去體會為人父為人母的那種感覺,整個人生是不完整的有缺失的。孩子由爺爺奶奶帶,跟父母接觸的自然就少很多,那麼當父母的在孩子心中的位置肯定就會低很多,少了平日裡的那種陪伴所慢慢建立起來的感情,親子關係自然就差太遠了。

爸爸媽媽不帶孩子而交給爺爺奶奶帶就屬於生養孩子而不教育孩子,這是當父母的抹殺了孩子的教養。自古以來就有孩子沒有教養是父母的過錯這種說法。因此個人觀點是除非是真的遇到一家人的生存問題,否則切不可將孩子丟給父母還拿孩子做藉口。

聰明的父母都會點個關注,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鳳冰昊


非常肯定的說:不好!我有切身體會。我大寶兩歲時生了二寶,二寶11個月時放在老家給婆婆帶,我帶大寶在身邊上學,我去上班。

一年後,二寶兩歲多,過年時我們回家。二寶撒潑耍賴打滾樣樣會,不順她的意還會打大人,連天天帶她的奶奶也打。習慣上喜歡撿東西,吃的掉地上也撿吃了,流了鼻涕就用手抹到別人身上,她的東西姐姐不可以靠,否則就撒潑打滾。當時我快崩潰了。感情上和我也不親,就一年的時間就變化這麼大。

我才發現婆婆平時太縱容她了。就是那種摔倒了扶起來還要踩地幾腳,嘴裡說著都怪你寶寶摔倒了。


是雨十月


我個人覺得是有利有弊的,利在有老人家幫忙帶,可以有很更多時間出來做自己的事,因為老人家會把孩子的吃睡這些問題都解決好,我們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弊端在於隔代老人家對孩子更多的是溺愛,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上會差很多,我家大寶典型的例子,什麼東西用完不懂歸回,小的時候基本就是她在前面用,奶奶在後面撿,還有就是吃什麼東西不太懂得分享,先會滿足自己,而且我習慣一旦養成,很難糾正,這是讓我特別頭痛的,老二這塊就好很多,在老二身上我花點時間比老大多,老二年齡雖然小7歲,但是卻會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會更關心人,從倆孩子身上我深刻會的是不管如何,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參與


詩語果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人與人的想法不同觀念也不同有的說好有的也說不好, 那我來發表一下我的觀念,,我認為有利也有弊, 那麼利是很多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寶貝,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怎麼換尿片怎麼泡奶粉孩子生病了怎麼辦,怎麼哄孩子睡覺怎麼給孩子穿衣服…等等都沒有經驗什麼都不會爺爺奶奶是過來人經驗也多 這個時候 對孩子特別的有利,其次現在的社會壓力可以說是壓力山大,要還車貸.房貸 ,再加上又有了一個孩子經濟壓力又會加重 爸爸媽媽只能選擇一心工作加油掙錢孩子一個美好的將來。這種情況屬實無奈也是沒有辦法得一件事,其次我在表達一下爺爺奶奶看孩子有弊的觀念,首先我們應該都聽過隔輩疼 這個詞吧就是爺爺奶奶對孩子不捨得打不捨得罵孩子說一是一就是一這樣就會對孩子產生溺愛,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思想比較傳統保守老一輩的思想,跟不上新社會的思想教育和變化,這樣會耽誤孩子的教育, 所以我認為爺爺奶奶帶孩子有利也有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涅槃重生小偉


非常高興能夠參與回答這個問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拿我們家情況為例,我們目前兩個孩子,爺爺奶奶退休後和我們一起同住,幫著照顧孩子。我想分享以下幾個觀點:

一、爺爺奶奶幫著帶娃,爸爸媽媽要上班掙錢養家,這應該是中國目前主流現象,我們要接納這種現象,並尋找好的教育解決方案。父母不能以忙於工作為藉口,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完全寄託給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二、隔代教育沒有絕對的好壞,畢竟爺爺奶奶對孫輩是發自內心的疼愛,有好多爺爺奶奶本身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水平。只能說,隔代教育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疼愛多於約束,比如教育理念陳舊等等。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勇敢主動地承擔起父母應該承擔的角色,掌握子女教育的主導地位。

三、最好的教育應該是高質量的陪伴,父母們可能會加班,應酬,陪孩子的時間很短,但仍然可以把有限的時間充分高效利用起來。回家放下手機,關掉電腦電視,全身心的陪孩子搭個積木,畫幅圖畫,做個手工,一起做一樣拿手菜,帶著愛陪伴孩子,孩子會很幸福。

四、和爺爺奶奶一起同住,有弊端也有有利的地方,父母要用行動給孩子做好榜樣,體貼照顧爺爺奶奶,及時的噓寒問暖,適當的給他們放放假休養一下,讓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家庭成員孝順長輩、家庭團結和睦、勤勞節儉的氛圍,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您喜歡。





清雅國風


當然不好。

很多孩子處於爸媽生,爺爺奶奶帶的境況,特別是農村更嚴重。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原因。

一,工作的原因

由於工作的原因,爸媽沒時間照顧孩子,只能託付給爺爺奶奶。特別在農村,一般家庭都為了生計,爸媽出去打工,長期不在家,孩子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留守兒童”

二,觀念的原因

有的年輕人一來認為爺爺奶奶照顧孩子天經地義,二來自己貪圖享樂,所以只管生不管養,生下孩子就成了爺爺奶奶的任務了。

我認為把孩子讓爺爺奶奶帶有許多弊端。

一,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容易任性。

因為隔代親,老人的寬容度高,老人就會做一些該管的時候不管,甚至會縱容孩子的行為,所以會導致孩子任性。

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影響性格的養成。

如果孩子長期不在父母身邊,有些孩子會有一種被爸爸媽媽拋棄的感覺,容易讓孩子敏感,膽小,缺乏安全感,長久會讓孩子的情緒發生波動,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

三,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容易不和父母親近。

俗話說,生恩沒有養恩大。孩子長期和誰接觸,就和誰親近,如果孩子和父母長期分開,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就會淡薄,孩子就不會和父母親近。

四,影響家庭的和睦。

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如果老人沒把孩子教育好,很多父母會埋怨老人,並相互指責,影響家庭和睦。

五,影響孩子的學習。

有的老人沒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又寵孩子,所以對孩子的學習的管理就比較松,孩子養不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一般學習成績會差。

其實,帶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能推給老人,所以,年輕的父母哪怕辛苦一點,最好還是能夠親自帶孩子。


空谷幽蘭27


老人幫帶孩子給當父母的減輕負擔,能抽身去工作,是我國的一個傳統,是挺好的事兒。但帶孩子和培養孩子是有區分的,要把握好。

1.下班趕緊回家。帶孩子是挺費心費力的,家有小孩兒,當父母的就應該減少下班後的應酬和娛樂,回家帶孩子!有小孩後就得有所犧牲,不能扔給老人就不管了,得改變生活方式。讓老人也休息休息,要不時間長了老人也會累病的。小孩兒也是一整天盼著爸媽下班回來,到時間不回來,他也會失望的!別覺得孩子小沒關係,她們的小心靈更脆弱,更需要父母固定時間回家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2.做好家庭分工。帶孩子以老人為主,但培養孩子要以父母為主。老人主要是幫助照看孩子,而孩子應該學些什麼,生活習慣培養,素質能力提高,道德品質塑造都得父母言傳身教,並提醒老人平時要注意的方面,讓父母的育兒理念得到統一的實行。老人也會配合的,他們幫帶孩子還生怕落埋怨呢!

3.提高陪伴效率。可以給孩子留點小任務,讓他白天做,比如看個繪本,怎樣玩兒玩具等等,不在家裡也能培養孩子。再就是回家放下手機,不刷電視劇、小視頻和綜藝,多陪孩子玩兒,和她多聊天,把自己經歷的好玩兒的事情和他講講,豐富他的閱歷。小孩兒一天學不了太多東西,下班時間有效的陪伴足夠用了,還有周末和節假日呢!

孩子青春期開始就不愛聽父母嘮叨啦,在此之前是最好的親子時光,要珍惜哦!


陽陽爸爸陪伴成長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一、很多孩子出於爸爸媽媽生,爺爺奶奶帶,這樣當然非常不好,都知道爺爺奶奶帶孩子相比父母自己帶孩子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爺爺奶奶教育觀念陳舊,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爺爺奶奶難以傳輸給孩子的新興的文化知識等等,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利的影響。而年輕的父母帶孩子,父母會學習科學先進的育兒方式,孩子可能會更加思想開發,學習能力更強,視野更開闊,知識增長更快,有利於孩子多方面興趣的培養。

二、但是,孩子出於爸爸媽媽生,爺爺奶奶帶,大多情況下也是無奈之舉。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們誰不想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照顧自己教育,奈何工作與子女的陪伴不允許我們二者兼得。尤其是80後做家長的,如今也是三四十歲的年齡了,還得為了一套房子奔波勞命,不去工作,房貸怎麼還,車貸怎麼還,孩子怎麼上興趣班,父母怎麼贍養,幾座大山壓在肩膀上,哪裡敢自己帶孩子,自己帶孩子意味著沒有辦法全力以赴的工作賺錢養家,說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三、即使生活很艱辛,但是我們仍然應該擠出時間陪伴孩子,相信我們能用自己的努力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同時,希望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能夠多多的扶持我們年輕一代,房價不要再漲了,醫療費用便宜一點,教育公平一點,幸福指數提高一點。



小喬的自留地


生活,很多事情並不能用絕對的好壞來評價。最好的情況肯定就像小豬佩奇裡那樣,豬爸爸跟豬媽媽既能賺錢養家,又能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假期就去看望爺爺奶奶。

這個模式在中國絕大部分家庭都行不通,畢竟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很大。很多家庭的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晚上才能抽空陪陪孩子,這時候要依賴爺爺奶奶幫忙帶。很多人會說,要不其中一個人辭職帶吧。如果這個人心甘情願,家裡能絕對負擔得起,那最好。如果不是,那就得三思後行。

對於陪伴這個問題,我覺得把握的度在於閒暇時間父母陪伴孩子的用心程度。白天上班沒空,晚上也不陪伴,那麼這樣是絕對不行的,這樣下的孩子跟留守兒童沒什麼區別。但如果閒暇時間能陪孩子玩,陪孩子學習,陪孩子成長,那其實都可以接受。如果辭職在家全職帶孩子,需要犧牲媽媽,或者極大降低生活質量,反而有點過猶不及。


糖果媽媽育兒筆記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是自己帶娃最靠譜,有著懷胎十月的基礎 ,寶寶與母親的親密關係最好建立,更容易帶出有安全感的寶寶,而且父母的育兒知識一般要比爺爺奶奶的科學一些,最重要的是寶寶三歲之前,是打基礎的最好階段,基礎打好了,以後就事半功倍。

如果實在脫不開身,只能隔代教育的話,也不能全部放手,做甩手掌櫃,一定要利用下班時間,空閒時間,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有一個小時算一個小時,有十分鐘算十分鐘,完全脫離手機,一心一意的去寶寶的世界,和他一起玩兒,玩才是小孩子的正經事。

一定記住,現在要是偷懶,以後會有數不清的頭疼事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