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轉變觀念

完美的答案,就是問題本身。

每個小孩都是箭,父母是弓,弓的責任就是幫助箭要去箭的地方。

當初,有位善於觀察自我的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進入深層思考。他發現:“眾生以自我立場,評斷現前情境的好壞順逆,心生愛憎分別,痛苦煩惱便因而產生了!”

我們打開門走出去,是知道要去哪裡。

人生是時間的微積分。如果我們不能溶入於今日、此時、此地、此刻........就沒有別的明天會來臨。因為來臨的每一個明天、明天、明天...都只是當時的今日、此時、此地、此刻。

當你在做的過程中,要比其他人快,比其他人好,然後你越做越快、越做越好,你就會進入到第三個狀況,就會身心合一、排除一切。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的最大秘密,原來工作不是負擔,而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人沒有夢想,就像蝴蝶沒有翅膀。

我的結論就是人生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找尋你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把它做到極致,無論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

我不願自己的生命從頭到尾一樣寬暢、平凡。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所有眼前情境,只是條件一時聚合無常的空性。把隨時變化的情境視為非真,就是寂靜彼岸的開悟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有現前情境變化不拘,有如夢幻泡影一樣虛幻,朝露閃電一樣短暫,我們應以這種心態看待當下。

我像是大海孤島上無數沙粒中的一粒沙,遠離紅塵,在寂靜的彼岸享受孤寂。雙眼飲盡晨曦、落日的華麗,雙耳傾聽滿天星星悄悄私語。

努力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轉變觀念。

成功並不是地位多高,或是多有名,或是賺到多少錢;成功是讓多少人,在多長的時間,獲益良多。

儒家,就是人與人的關係;道家,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佛學禪宗,是人與心的關係。

“自己是什麼就做什麼: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蘋果就做蘋果;冬瓜不必羨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蘋果……”

蔡志忠▪️轉變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