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第一線,他們的身影讓我們升騰起必勝的希望

來源中國軍網

2月17日,一張藍底白字的“運-20機票”上了熱搜,在朋友圈刷屏。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圖片攝影:龍德勇、新華社記者黎 雲 圖片設計:方 漢

那天,軍隊增派的2600名醫療人員乘坐運-20等三型多架運輸機,從上海虹橋等7個機場出發奔赴抗疫一線。這是運-20繼2月23日首次執行大型非戰爭軍事任務後,再次增援武漢。截至2月17日,空軍已連續4次共出動30架次運輸機執行大規模空中投送任務。

這場戰“疫”沒有堅船利炮,沒有槍林彈雨,有的是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搶人。在這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中國軍人,始終戰鬥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人民有難,軍人當先

除夕夜,海陸空3支醫療隊共450人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出發奔赴武漢抗疫一線。

劉凱軍就是其中一員,那天他沒來得及吃上媽媽精心準備的年夜飯,沒完成多陪陪兩個月大女兒的計劃安排。一紙命令,即刻出發,除夕深夜直抵武漢,這就是軍人服從命令的雷厲作風。一位44歲的患者躺在病床上,看著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起霧的護目鏡的劉凱軍說:“解放軍來了,我們就不怕了”。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劉凱軍朋友圈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劉凱軍朋友圈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劉凱軍與其他醫護人員合影(右二)。

結束一日的勞累工作已是次日的凌晨1點半,身體有些疲累的宋立強這才回復家人的信息,信息裡的那句“我向您致敬,向全體醫護人員致敬”讓他倍感欣慰。他在工作日誌上寫道:“作為共產黨員,我必須衝鋒在前;作為白衣戰士,我定不辱使命;請祖國放心,請人民放心,……”這是一名軍人對國家的忠心,對人民的承諾。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這個讓人信賴的眼神,來自宋立強醫生。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圖為因為患者意識模糊言語不詳,醫生宋立強用手機聯繫患者家屬,瞭解患者既往病史,向家屬通告患者病情。

軍醫毛青,曾在非典期間與SARS病魔鬥智鬥勇,在致死率一度高達90%的埃博拉病毒肆虐的非洲生死迂迴。這一次,他作為除夕夜出征武漢中的一員,與新型冠狀病毒來一場殊死搏鬥。走進病房,他這樣說道:“一個軍醫,如果終其一生不能親自上戰場,那他會非常遺憾!”如今,站在抗疫的前線,他成了“紅區”裡的旗幟。這是一名軍人視死如歸的膽氣,這,就是軍人的樣子。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解放軍感染病防控專家毛青(右二)在火神山醫院參加專家組會診(2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解放軍感染病防控專家毛青走在火神山醫院辦公區(2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每一名軍人都是勝利的希望

2月1日至2日,聯勤保障部隊向武漢聯合投送950名醫療人員、70餘噸物資。1400名軍隊醫護人員增兵火神山,與病魔“短兵相接”。

“既要打勝仗,還要‘零感染’,我絕對不能讓一名隊員掉隊。”得知疫區已有多名地方醫護人員不慎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宋彩萍眼睛溼潤了。“大部分隊員沒有執行過這樣艱鉅危險的任務,我要給他們信心和力量。”抗疫的日子裡,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宋彩萍要麼帶頭進“紅區”,要麼就守在距離紅區最近的地方。在“紅區”,宋彩萍一直都是隊員的主心骨,是病人願意以命相托的人。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宋彩萍近影(右)。曾理 攝

2月13日,羅春梅和唐棠終於等來了進軍武漢的命令。同時收到了前線包括宋彩萍在內的三名戰友發來的信息:“戰‘疫’一線,我們同在!”她們五人是奮鬥在衛勤戰線上的“五朵金花”。每天高強度工作,她們皮膚被汗水泛皺,但當她們看到新增醫療隊到達任務區不到24小時,就順利適應開展工作,五人都由衷地激動。

有些女隊員對缺氧敏感,穿防護服會出現不適,羅春梅教給她們一些預防和緩解措施,即便如此,她依舊會盯著每名護士的操作,通宵未眠。而她,只是廣大醫護人員的一個縮影。

疫情面前,誰都不知道下一秒發生什麼,但總有人活成了一道信念,告訴身邊的所有人,他們一直在。

有子弟兵在,必將拿下最終的勝利

假如你在湖北,居家隔著窗你能看到的是,人民子弟兵為武漢市民的生活物資運輸供應的車輛和背影。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主要擔負疫情防控期間的運輸保障任務。王傳順 攝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主要擔負疫情防控期間的運輸保障任務。王傳順 攝

服務人民是人民子弟兵的宗旨。2月1日,受疫情的嚴重影響,武漢物流配送企業員工尚未復工。湖北省軍區協調駐鄂部隊成立了由130輛軍用卡車、260餘名官兵組成的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主要擔負疫情防控期間的運輸保障任務,負責運輸武漢市民的生活物資和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各醫療單位的醫療器材。僅2月2日一天,支援隊出動50輛軍用卡車,將200餘噸生活物資從武漢市各大配送中心調運至武漢三鎮,保障武漢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全力保障市民物資供應。王傳順 攝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全力保障市民物資供應。王傳順 攝

是軍人也是黨員,是責任也是擔當。兩個多小時,50個人,100噸醫療物資,這就是解放軍的速度和效率,這就是部隊的戰鬥力。2月10日晚,武漢警備區接到上級命令,要連夜將一批重達100噸的醫療物資轉運至火神山醫院各病區,以緩解疫情防控一線物資緊缺的燃眉之急。“黨員跟我上!”蔡甸區人武部副部長蘭明明在內的50名黨員組成黨員突擊隊即刻出發,在兩個多小時馬不停蹄的忙碌中,將任務圓滿完成。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連日來,為確保武漢市民正常生活供應,武漢警備區組織民兵協助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編隊前往武漢各配送中心裝載調運生活物資。王傳順 攝

退役不褪色,這是部隊持續的戰鬥力。前不久,無錫市某汽車公司新一批17臺負壓救護車下線,亟待交付武漢相關部門用於運轉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無錫軍分區藍天救援隊抽調18名民兵駕駛員臨危受命,執行前送救護車的任務。“車隊出行至安徽境內大別山區時突降大雪,路面積雪嚴重。”隨行的民兵排長周立新說,即便天氣惡劣,救援隊妥善處置突發情況,經過12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穿過720多公里崎嶇坎坷路,最終抵達武漢,順利交付負壓救護車。

疫情面前,個體貢獻都是微不足道的,但諸多渺小的貢獻恰如其分地匯聚成海,這就是偉大的力量。一如奮戰在病房診室的醫療隊員、全力運輸物資的運力支援隊隊員、奔波在街區小巷的區隊民兵……正是因為這無數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身影,讓我們深知,這場戰鬥,我們必勝。

(資料參考:新華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人民陸軍、陸軍新聞)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