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来源中国军网

2月17日,一张蓝底白字的“运-20机票”上了热搜,在朋友圈刷屏。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图片摄影:龙德勇、新华社记者黎 云 图片设计:方 汉

那天,军队增派的2600名医疗人员乘坐运-20等三型多架运输机,从上海虹桥等7个机场出发奔赴抗疫一线。这是运-20继2月23日首次执行大型非战争军事任务后,再次增援武汉。截至2月17日,空军已连续4次共出动30架次运输机执行大规模空中投送任务。

这场战“疫”没有坚船利炮,没有枪林弹雨,有的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抢人。在这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中国军人,始终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人民有难,军人当先

除夕夜,海陆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出发奔赴武汉抗疫一线。

刘凯军就是其中一员,那天他没来得及吃上妈妈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没完成多陪陪两个月大女儿的计划安排。一纸命令,即刻出发,除夕深夜直抵武汉,这就是军人服从命令的雷厉作风。一位44岁的患者躺在病床上,看着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起雾的护目镜的刘凯军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刘凯军朋友圈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刘凯军朋友圈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刘凯军与其他医护人员合影(右二)。

结束一日的劳累工作已是次日的凌晨1点半,身体有些疲累的宋立强这才回复家人的信息,信息里的那句“我向您致敬,向全体医护人员致敬”让他倍感欣慰。他在工作日志上写道:“作为共产党员,我必须冲锋在前;作为白衣战士,我定不辱使命;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这是一名军人对国家的忠心,对人民的承诺。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这个让人信赖的眼神,来自宋立强医生。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图为因为患者意识模糊言语不详,医生宋立强用手机联系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向家属通告患者病情。

军医毛青,曾在非典期间与SARS病魔斗智斗勇,在致死率一度高达90%的埃博拉病毒肆虐的非洲生死迂回。这一次,他作为除夕夜出征武汉中的一员,与新型冠状病毒来一场殊死搏斗。走进病房,他这样说道:“一个军医,如果终其一生不能亲自上战场,那他会非常遗憾!”如今,站在抗疫的前线,他成了“红区”里的旗帜。这是一名军人视死如归的胆气,这,就是军人的样子。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右二)在火神山医院参加专家组会诊(2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走在火神山医院办公区(2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每一名军人都是胜利的希望

2月1日至2日,联勤保障部队向武汉联合投送950名医疗人员、70余吨物资。1400名军队医护人员增兵火神山,与病魔“短兵相接”。

“既要打胜仗,还要‘零感染’,我绝对不能让一名队员掉队。”得知疫区已有多名地方医护人员不慎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宋彩萍眼睛湿润了。“大部分队员没有执行过这样艰巨危险的任务,我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抗疫的日子里,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要么带头进“红区”,要么就守在距离红区最近的地方。在“红区”,宋彩萍一直都是队员的主心骨,是病人愿意以命相托的人。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宋彩萍近影(右)。曾理 摄

2月13日,罗春梅和唐棠终于等来了进军武汉的命令。同时收到了前线包括宋彩萍在内的三名战友发来的信息:“战‘疫’一线,我们同在!”她们五人是奋斗在卫勤战线上的“五朵金花”。每天高强度工作,她们皮肤被汗水泛皱,但当她们看到新增医疗队到达任务区不到24小时,就顺利适应开展工作,五人都由衷地激动。

有些女队员对缺氧敏感,穿防护服会出现不适,罗春梅教给她们一些预防和缓解措施,即便如此,她依旧会盯着每名护士的操作,通宵未眠。而她,只是广大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

疫情面前,谁都不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但总有人活成了一道信念,告诉身边的所有人,他们一直在。

有子弟兵在,必将拿下最终的胜利

假如你在湖北,居家隔着窗你能看到的是,人民子弟兵为武汉市民的生活物资运输供应的车辆和背影。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主要担负疫情防控期间的运输保障任务。王传顺 摄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主要担负疫情防控期间的运输保障任务。王传顺 摄

服务人民是人民子弟兵的宗旨。2月1日,受疫情的严重影响,武汉物流配送企业员工尚未复工。湖北省军区协调驻鄂部队成立了由130辆军用卡车、260余名官兵组成的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主要担负疫情防控期间的运输保障任务,负责运输武汉市民的生活物资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各医疗单位的医疗器材。仅2月2日一天,支援队出动50辆军用卡车,将200余吨生活物资从武汉市各大配送中心调运至武汉三镇,保障武汉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全力保障市民物资供应。王传顺 摄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全力保障市民物资供应。王传顺 摄

是军人也是党员,是责任也是担当。两个多小时,50个人,100吨医疗物资,这就是解放军的速度和效率,这就是部队的战斗力。2月10日晚,武汉警备区接到上级命令,要连夜将一批重达100吨的医疗物资转运至火神山医院各病区,以缓解疫情防控一线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党员跟我上!”蔡甸区人武部副部长兰明明在内的50名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即刻出发,在两个多小时马不停蹄的忙碌中,将任务圆满完成。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连日来,为确保武汉市民正常生活供应,武汉警备区组织民兵协助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编队前往武汉各配送中心装载调运生活物资。王传顺 摄

退役不褪色,这是部队持续的战斗力。前不久,无锡市某汽车公司新一批17台负压救护车下线,亟待交付武汉相关部门用于运转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无锡军分区蓝天救援队抽调18名民兵驾驶员临危受命,执行前送救护车的任务。“车队出行至安徽境内大别山区时突降大雪,路面积雪严重。”随行的民兵排长周立新说,即便天气恶劣,救援队妥善处置突发情况,经过1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穿过720多公里崎岖坎坷路,最终抵达武汉,顺利交付负压救护车。

疫情面前,个体贡献都是微不足道的,但诸多渺小的贡献恰如其分地汇聚成海,这就是伟大的力量。一如奋战在病房诊室的医疗队员、全力运输物资的运力支援队队员、奔波在街区小巷的区队民兵……正是因为这无数个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身影,让我们深知,这场战斗,我们必胜。

(资料参考:新华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陆军、陆军新闻)

抗“疫”第一线,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升腾起必胜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