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谷文昌》首播座談會上,5位代表先後發言,追憶往事、再談體會——

 谷文昌子女代表 谷豫東:

  我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電視劇《谷文昌》播出時,我和家人每天都準時收看。電視劇中的每一幕場景,都讓我彷彿回到了父親在世的那段時光。

  電視劇的播出,正踩在全國上下“同心戰疫,共克時艱”最為吃勁的關鍵節點,而該劇正與習近平總書記“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指示精神高度契合,有力鼓舞了各級黨員及全國參加抗疫鬥爭的英雄人民。父親的精神一直激勵著黨員、群眾,我為此感到非常的自豪。

  希望今後,漳州可以繼續深挖本地創作題材,學會“借金雞生金蛋”、設立“漳州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組建“漳州故事”講師團,進一步打造本地題材影視劇、講好地方故事,讓更多人瞭解漳州的歷史文化。

  ☉閩南日報記者 楊瑞

  薌城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時代楷模”黃志麗:

  特殊時期谷文昌精神激勵我們逆風前行


  我初中的同桌是谷文昌的孫子,電視劇裡講述的許多情節,是我在學生時代就聽過的故事。谷書記用滿山的木麻黃為漳州留下了一座綠色的蝶島,也在我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一顆敬仰的種子。隨著工作後閱歷的增長,這顆種子在我生命中成長為一棵大樹。

  近半個月來,在戰“疫”的緊張工作之餘,我和許多觀眾一道觀看了這部電視劇,一同回味了這位長者給我們帶來的感動。現在,疫情尚未結束,漳州正大力推進企業項目復工復產的腳步,我們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電視劇《谷文昌》的播出,正激勵著我們逆風前行。再次仰望這棵大樹,期待它萌發新芽,為我們喚回春天的溫暖與生機。

  ☉閩南日報記者 楊瑞

  東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斌:

  電視劇的熱播大大提升東山對外形象


  我有幸成了電視劇《谷文昌》製作過程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電視劇《谷文昌》從策劃、製作到播出的整個過程歷經五年。期間,話劇《谷文昌》劇組14次奔赴東山縣創作採風,電視劇《谷文昌》導演組12次赴東山體驗生活、取景拍攝,24次修改劇本,努力尋找有質感、有溫度、有分量、有內涵的創作素材,終於塑造出了谷文昌這樣一個接地氣、敢作為、得民心的人民公僕形象。

  電視劇《谷文昌》的播出,再次掀起了弘揚穀文昌精神的熱潮。電視劇《谷文昌》搬上央視熒屏,走近億萬觀眾,使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谷文昌精神的魅力所在,更加深刻感受到東山對外形象提升的巨大影響。

  ☉閩南日報記者楊瑞 通訊員 殷琪

  谷文昌生前的通訊員朱財茂:

  谷書記的言行影響了我一輩子


  自我正式參加工作以來,就被安排在谷書記身邊,他“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作風深深影響了我。谷書記生活簡樸,經常和群眾“打成一片”,深入基層傾聽民聲、民願。

  過去的東山島有兩大災害,風沙和乾旱,正是谷書記帶領著東山人民一起“上戰禿頭山,下戰飛沙灘”,築起一道道綠色屏障,才有瞭如今的幸福生活。即便他不在東山工作了,也還時時刻刻關心著東山的百姓。如今,看著熒幕上的谷書記,又讓我回憶起了和他在一起工作的點點滴滴。電視劇《谷文昌》也真實還原了谷書記對黨忠誠、心繫百姓、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的精神。希望通過電視劇的播出,能讓谷書記的形象更加鮮明,更加深入人心。

☉閩南日報記者 楊瑞 通訊員殷琪

  東山縣康美鎮黨委書記蔡猛添:

  踐行谷公為民擔當精神


  我是一名生長在劇中“七蔡”僅存“四蔡”的東厝農家子弟。當年那裡曾是“每秋風一起,十田九壓”的重災區,我的祖輩們吃盡了風沙的苦頭。後來谷書記帶領鄉親們植樹造林治服“沙虎”,給了鄉親們新生活的綠色希望。

  三年前,我又回到康美鎮工作。恰逢谷幹院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我再次切身體會到銅砵村人對谷書記的敬仰之情。一聽建設谷幹院、一聽植樹綠化、一聽海灣生態整治,銅砵群眾全力支持,有的農戶徵地款都未領取就先讓項目開工。看著電視劇中類似的場景一幕幕呈現,回想起谷書記植樹造林治沙的那些事兒,我再次感受到谷書記身上為民擔當的精神,這種寶貴的精神激勵著我積極參與“八大行動”,落細落實“6+4”鄉鎮考核,在全力推進“生態旅遊島·富美新東山”建設中主動擔當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