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桿子”往往不缺主政一方的能力,難的是,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學習新風尚”公眾號:“在機關從事文字工作,會接觸到各類總結、請示和調研報告,

但最難寫的還是領導的講話稿,寫好了常常就能一通百通筆桿子經過鍛鍊後,往往不缺主政一方的能力,難的是,有獨當一面的機會。”這是一名筆桿子出身的副省級幹部總結出的經驗。


紅人與冷板凳


人們通常認為,年輕的筆桿子,是領導身邊的紅人,前途無量。這話乍一聽,很在理,但仔細想並非絕對。

很多領導都重視發掘和培養筆桿子,所以在客觀上說,年輕的筆桿子容易有一個好的起點。被稱為“國民男神”的外交部長王毅年輕時就以筆桿子著稱,在他突出的各項能力中,“好文筆”一直是部裡公認的。


上世紀80年代,胡**第一次訪問日本,當時王毅是外交部亞洲司日本處的一個科員。其間,有一份報送胡耀邦的相關材料是由王毅起草的。看似一篇官樣文章,卻被王毅寫出了名堂。一般情況下,據說外交部送到胡耀邦手裡的稿子,返回來時總會被他修改得“一片紅”。但王毅起草的這篇稿子,返回來時,胡耀邦只修改了兩處,還在這篇稿子上批示:“此稿寫得很好!”


其實,外交部的很多領導都是“筆桿子”出身。當年珍寶島事件後,28歲的戴秉國被派往駐蘇使館工作4年,正是許多重要文電的主筆人之一,撰寫了許多有份量的重要報告。後來到了國務委員任上,依然多次談到這段時期的歷練。所以,作為年輕的筆桿子要一直“紅”下去,決不能紙上談兵和書生意氣,需要可持續提出合理見解和付諸實際的能力。


湖南青年教師

姜宗福當年在進入岳陽市旅遊局質監所工作後,給素未謀面的時任*委易煉紅寫了一封萬言書。易煉紅閱畢,便將該文以“領導參閱”的形式分發給下屬各地市領導。不久後,姜宗福被點名調人臨湘市掛職市長助理,後轉為副市長。


但在此任上,姜宗福引人注目的卻依然只是他的文筆特長。僅從姜宗福拋出的那一篇篇驚世駭俗的博文看,他是在用直線條的文人思維在從政,顯得有些不成熟。尤其是在炮轟張藝謀的博客中,連續三次舉本省的張家界為例,就“得罪”了一些人;而他身為分管旅遊的副市長卻炮轟住建部門,就不得不說是一種“任性”了。當地有幹部分析,“他還以為自己是個參謀,在給領導上書呢?還有網友建議他當住建廳長呢,能當不?”顯然,從姜宗福和一些網友的互動來看,他還是很享受的,其最終淡出官場,令人扼腕,也是一種必然。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一些機關裡也流傳著當筆桿子不要“太老”的說法。“不然自始至終擺脫不了做文案、當副官、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境地。”一名埋頭寫了15年講話稿、服務5任領導的筆桿子表示。


持這種觀點的幹部說,機關裡培養一個“筆桿子”不容易,怎能輕易放走。所以有了外任升遷機會,往往讓他人先走。領導會對“筆桿子”做工作,說你要沉住氣,以後還有更好的機會。過一段時間領導調走了,新領導上任後又接著用,但“筆桿子”年齡卻一天天熬大了,被視為坐穩了機關的冷板凳。


這種觀點並不準確,甚至過於狹隘。筆桿子的進步,誠然有領導的原因,但絕對不取決於自身的年齡,而在於學識和視野。

以中國足協常務副主席張劍來說,沒有任何運動競技背景,卻頗受總局領導的賞識和重用。多年來,體育*局向**彙報工作的總結與計劃大多出自他手。2005年的十運會上,他還為國家主席胡錦濤起草了講話稿,對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作了高度概括,也對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好評。當時,即將年滿40歲的他並無擔任重要職務的記錄。3年後,他出任了體育總局法規司司長,官至正廳級。


筆桿子容易犯的“臭毛病”


田家英剛做毛澤東的秘書時曾向胡喬木請教,胡告訴他:“要做好這項工作,最根本的一條,是學好毛澤東著作,領會毛澤東思想。”胡喬木認為,做好筆桿子工作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善於領會服務對象的意圖,而他本身就是黨內外公認的最善於領會毛澤東意圖者。


一名部**的大筆桿子告訴廉政嘹望記者,自己經常在刊物上發表的文章,都是貫徹部領導意圖,並根據當前態勢發展所寫,具有吹風和引領輿論的意圖。一般人無從獲取這種最新動向,自然不會有這個效果。起草領導指定的文稿是筆桿子成長的關鍵環節,並不分年齡,可以展現自我才能,也能為今後提拔任職中積累經驗。


但個別筆桿子年紀輕輕就有了為領導服務的機會,時常鋒芒外露,讓其他人產生看法。一名市委副秘書長就給廉政嘹望記者講過當地的一個例子,有個高中教師為縣委**寫了幾次稿子,得到賞識調人*委辦,自己很高興,平時說話也很不注意,對一般同事呼來喝去的,讓大家很不痛快。此人甚至還延續了過去在學校公開品評領導的習慣,這些人便尋了個機會在領導面前講了他的小話,最終將其退回了學校,連校長也不敢再多用了。


有的筆桿子則是狐假虎威,不僅搶了領導的風頭,甚至還看不起領導。記者認識的某市委政研室一個筆桿子,水平的確高,但脾氣臭,有時甚至不分場合地在人前提勁:“XXX沒啥水平,那幾大興市戰略都在拾我的牙慧;xx市長也就那樣,我給他寫的稿子,他幾乎提不出啥意見;X*委書記更是個草包,稿子裡稍微生僻點的字都不會讀。”可他自己從事文字工作20多年,一直得不到提拔,看著當初的徒弟都一個個當上處長、局長了,心裡常不是滋味。


而有的筆桿子則經常簡單地進行攀比,“某某沒有什麼學歷本事,都當上XX大官兒了”,進而對於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意。其實,他要是拿這些長吁短嘆的大把時間來好好打磨稿件,加強調研,鍛鍊能力,說不定早就能到更大平臺上去一展抱負了。


筆桿子多是文人,傳統文人看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仕途有一定的抱負是很正常的。當機會與自己失之交臂,難免片刻會有懷才不遇之感,有的是後退一步自我安慰,有的則是長期埋頭苦幹而不知道抬頭看路,讓領導忽視了自己的綜合能力。


記者就知道某省一個大機關裡的幾個筆桿子長期埋頭寫材料,讓領導認為這些人只有些書生見識,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後來新領導來了,通過考察後,將他們逐一外放任職,其中兩人就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完全不像過去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


其中關鍵,就在於他們除了筆頭功夫硬,腳下功夫也強。“下基層調查嫌麻煩,常年坐在辦公室裡看材料,有些資料從網上拼湊,即使下到基層,聽聽彙報、看看材料,這算哪門子的深入?”前述市委副秘書長感慨,就這樣,別說他們的職位得不到進步,就連文字也會逐漸落伍了,“如果淺嘗輒止,馬虎應付,就有可能出現材料失真、脫離實際情況,最終給決策提供錯誤信號,那可是嚴重失職。”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部分領導重視筆桿子主要看重的是其寫作能力,培養鍛鍊也側重於寫作能力、文字功底,忽視其組織能力、統籌能力等其它能力的培養,使其與業務工作、基層調研脫節,侷限於寫作,造成特長明顯、短板突出。長此以往,讓筆桿子出路過於單一,就算稍有交流提拔,也多是在辦公室、研究室、信息處等“寫材料”崗位中“體內循環”。


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亦森有多年從事文字工作的經歷,他曾對此表示,領導對那種成熟的筆桿子,既要用好,又要關懷,既要發揮其寫作上的作用,又要發揮其對寫作班子的傳幫帶作用,待新的筆桿子成長起來,可以考慮妥善安排。


身在兵位,胸為帥謀


天才畢竟總是少數,從筆桿子到領導幹部的進化,最重要的就是大局觀。這種大局觀的形成,關鍵就在於如何做到:“身在兵位,胸為帥謀”。這正是筆桿子們的工作性質和特定使命所在,也是檢驗其智慧和能力的關鍵所在。


當一個好的筆桿子並不難,只要能夠在文章中體現上級的意圖,就基本能人了領導的法眼。難的是自己水平全方位的提升,這就需要學會並習慣於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去思考問題、謀劃對策,培養自己的領導思維和獨當一面的能力。


一名市級部門的筆桿子坦言,自己過去大多數講話稿都是給局長寫,領導也一直很滿意,從此便感覺有些得意,自覺水平甚高。後來有機會給市長寫了一次,絞盡腦汁,用盡“畢生絕學”,

最後卻只有15%左右的內容被採用,但改後的文章立意、氣勢、精煉度大為提升。以後不光是寫稿子水平突飛猛進,自己的協調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當好筆桿子,需要天賦更需要勤奮。有些寫上十年八年的,自認為沒有搞不定的材料,沒有自己考慮不周全的事情,無非是辛苦點。但是和一些大機關裡的大筆桿子,就像是圍棋高手和不世出天才的差別,看著就差了七八目棋,但窮極一生,都贏不回來。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內容,應是衡量文字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主任朱維群曾回憶:“我有一次幫李瑞環同志起草稿子,他作了大量刪節,又批了一句,‘文到高處,言少而意多’。”


為文如此,為政亦然。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主任

何新國就說過,自己在*委辦公廳工作一年後,讓他從更高的層面認識機關文字工作。事務性工作越做越容易,所謂駕輕就熟,而機關文稿越寫,反而膽子越小,因為文無第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兵位帥謀,並非說只是側重培養自己的宏觀決策思維,應首先做好兵位的工作,再去歸納提煉為帥謀,這就需要善於見微知著。前述那名市委副秘書長表示,“畢竟此時你還是筆桿子,不是領導,從事的是大量的、具體的事務性工作。有時一個細節沒具體抓實,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


通常筆桿子都不會拿一輩子,對一些領導幹部而言,有筆桿子的經歷是寶貴的,這份歷練也能幫助自己今後更好為政。但切忌以為,當了領導了,就能放下筆,一切問題都讓新的筆桿子去思考了。鄧小平就曾講道:“領導同志要學會拿筆桿,不懂得用筆桿子,這個領導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

領導幹部練好筆桿子,不僅是為了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質,改善機關文風學風和領導作風,更是一項關乎治國理政基礎的必修內功。


一名筆桿子出身的副省級領導就對記者說:“不管後來擔任何職,我總是習慣把筆拿在手裡,放下它就感到不踏實。抓住它,就好像抓住了自己的命運。”


獲取更多資料請關注“學習新風尚”公眾號:

“筆桿子”往往不缺主政一方的能力,難的是,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筆桿子”往往不缺主政一方的能力,難的是,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