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隶书出现标志新书体的到来,和全新书法审美图式的出现

《说文序》:“秦书有八体:一月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陈海良:隶书出现标志新书体的到来,和全新书法审美图式的出现

顾恺之论画

所以,我们常说“秦汉篆隶”是从狭义的角度而言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八体”实际只有大篆、小篆、秦隶“三体”,仅因用途不同、载体不同而呈现的不同形态,不能作为一种书体(陈方既、雷志雄《书法美学思想史》)。在此,我还是尊重许慎的说法。

“八体”之说始于汉代,而非秦,“八体”也为汉代“取仕”应试的书体,汉《尉律》:“以八体试之”。从史料来看,在秦“书同文”之前,《史籀篇》大篆就已经出现书体的蜕变和异形。

陈海良:隶书出现标志新书体的到来,和全新书法审美图式的出现

《宋文二篇》

同时,入秦的六国遗民对文字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反作用,逐渐形成适合社会需要的这几种通行文字。它是汉人在秦文字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场合、用途而进行分别命名并沿续使用的,也即,秦代除官方颁行的“小篆”书体外,社会上还通行着因实用的需要并根据不同场合而使用着各种古今文字。

陈海良:隶书出现标志新书体的到来,和全新书法审美图式的出现

唐人诗三首

值得注意的是,“八体”中已经出现了“隶书”,即古隶,表现出了与小篆不同的变化和动态,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构空间,中、侧锋并用,点画长短、粗细、斜正可恣意变化,有着较强的节奏感和抒情性。

它契合实用之需,应时务之急而生,不仅孕育并创制着一种新书体的到来,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书法审美图式。

陈海良:隶书出现标志新书体的到来,和全新书法审美图式的出现

唐诗数首

作者:陈海良,江苏常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展评委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当代行草创作代表人物

想了解更多陈海良相关咨询,及陈海良书法鉴赏收藏,请在后台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有专业人员与您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