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年時間抄完馮唐的《成事》,總結提煉了這5篇道理

用1年時間抄完馮唐的《成事》,總結提煉了這5篇道理

第一篇 修身篇

一、有志、有識、有恆

用1年時間抄完馮唐的《成事》,總結提煉了這5篇道理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第一,方向,向上的方向;

第二,見識,開闊的視野;

第三,毅力,堅持一個好習慣。

第二項,可以慢慢培養;第一項和第三項,要從小培養。有志有恆,慢慢必然有識;有志有恆有識,必然是個能成大事的人——養成早起的習慣,比外國遊學更切實。

恆,在對的事兒上堅持投入時間和精力,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不求速效。

說到做事,曾國藩的口頭禪是:第一毅力,第二毅力,第三毅力。做事,全神貫注地做事、多做事、持續地做事,不知老之將至。

“毅力”真的是可以培養的嗎?如果真的有步驟的話,我們應該如何執行?

第一,在強烈慾望的驅使下,擁有明確的目的。

第二,不斷用行動體現出明確計劃。

第三,不受消極懈怠思想的影響,包括來自親人、朋友和熟人等思想的影響。

第四,結交一個或幾個能鼓勵你依照計劃和目標行事的人。

從內而外的進行改變,逐步的培養毅力。做事前問問自己,你有多強烈慾望來實現目標?為了實現目標你可以放棄什麼?

“你的時間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愛因斯坦


二、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用1年時間抄完馮唐的《成事》,總結提煉了這5篇道理

一曰 慎獨則心安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慎獨,人前人後表裡如一,就算沒有外部的壓力,你依然能夠做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心的事。

日課第一條:養心。給三個建議供參考:

第一,早睡早起。作息規律,調整好身體狀態是養心的第一要事。

第二,放慢節奏。不可以同時做過多的事情,一個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

第三,每天冥想。冥想為什麼如此重要?封閉的系統一定會帶來不斷的熵增,而冥想可以打開封閉的系統,引入負熵,跳出繁忙的生活,享受安靜的獨處,靜下來思考更有利於養心。


二曰 主敬則身強

敬,敬天憫人,尊重常識和積累,不走捷徑。

如果認真地做每一件自己決定要做的事,如果誠懇地對每一個自己遇見的人,時間長了,就是一個成事的人,就是一個身強的人。

日課第二條:認真。如何認真?三個建議供參考。

第一,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要麼不做,要麼力爭做到最好。

第二,凡做一事,全神灌注,心無雜念。

第三,誠實守信,誠懇待人,真心利他。

三曰 求仁則人悅

日課第三條:責任。

精英的責任:先知帶後知,先富帶後富,為官要造福百姓,帶團隊要培育下屬,做生意要帶動上下游共同富裕而不是割韭菜。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其位,就必須要謀其政,盡心的謀。


四曰 習勞則神欽

如果要幹,就不要抱怨,問問自己有沒有盡最大心力去做。

只有你自己多幹一些,再多幹一些,成事的可能性才會高一些。

每天沉迷工作無法自拔就是幹活的最高境界。


三、不取巧、不自滿、不猶豫

第一,不取巧

不要走捷徑,捷徑都是通向邪路最快的路。腳踏實地,積小為大。

牛吹到天上,認識所有人,你的事功在哪裡?你的作品在哪裡?你自己的落腳點在哪裡?說到底,還是事功說話、作品說話。


第二,不自滿

承認自己的不足,清楚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點。戒驕,真正成事的會變得有本事、沒脾氣。不是你錯過我,而是我錯過你;不是你配不上我,而是我配不上你。

虛心(無心)做事,是和大家一起共事,不固執,不獨狼,不傲慢,不帶成見、私心,不耍小心眼,有福大家享,有事會上吵。

第三,不猶豫

看準機會,果斷出擊,要麼不做,要做就堅持到底。

誠心(一心)做事,有主見,有方向,有堅守,是為了做成這個事。不是為了錢,為了名,為了美女;這不初心做共享單車,轉身去做互聯網金融;不是今天川菜做不成,明天就去做天婦羅。


四、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用1年時間抄完馮唐的《成事》,總結提煉了這5篇道理

第一,不著急

是對時間的態度,做完該做的努力之後,就安心等待結果,不必著急。

方法論:每日三目標:

每年、每季度、每個月、每週、每天都能完成三個目標,這個力量得有多大?如果堅持五年、十年呢?

太多人做事淺嘗輒止,健身一年沒效果,說健身沒用;讀書一年沒進步,說讀書沒用……大多數人擊穿不了臨界點,放棄了,之前的努力成了沉默成本。

能夠敖過來的人,經歷了巨大的煎熬和痛苦,持續堅持,突然有一天擊穿了臨界點,豁然開朗。

那有什麼正確的道路?無非是把自己路走成正確的,相信自己,堅持不懈,與君共勉。


第二,不害怕

是對結果的態度,充分努力,足夠耐心之後,不要害怕結果如何,不要害怕面對逆境。

如何對待逆境憂患?

1、把逆境當成機會,不是逢低抄底的機會,而是修心的機會。修好了,本事、見識提升幾個層級,未來機會稍稍再現,成事人憑新修煉成的本事、見識直搗黃龍。

2、從現個實點看修心的實效:是不是放得下?是不是身體沒病?很多人嘴硬,還很愛騙自己,所以,是否真的放下了,也要看身體是不是沒病,每天是不是睡得著、睡得香。

3、如果真能做到放得下,真能逆境坦蕩,外界起伏輪迴不會對你造成巨大困擾,在有生之年,你成就大事的可能性激增。

第三,不要臉

是對他評的態度。只要盡力,不必在乎別人怎樣講。不求勝過別人,只求勝過自己。

曾國藩的人生經驗,就是“屢敗屢戰”。真正長見識、添閱歷的時候,一定不是順風順水、躺著都掙錢的時候,一定是慘敗、跌到谷底、破鼓眾人敲、破牆眾人推的時候。

如瑞·達利歐先生的人生過程,跌入谷底後開始反思自己,提煉出痛苦+反思=進步的原則。

珍惜慘敗之時,正如珍惜傷你心的姑娘。

當你面對流言蜚語時,你是如何做的?跳起來立馬回應?微微一笑而扔之?和有才能和有修養的人比較一下,其理自現。

有才能的人,悍然不顧,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有修養的人,更加低調,等待閒話平息。

人生在世,難免面對負面消息,因為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做好三件事:

第一,潔身自好,消滅負面消息成立的前提條件。

第二,淡然處之。越回應越被黑。

第三,以直抱怨。用適當的代價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


第二篇 養生篇

五、養生之道

曾國藩講養生,都是大實話:少操心,少糾結,少煩惱;多走路,多健身,多運動。

成事有很多理論,但是所有理論都有一個前提:精力旺盛,精力過人,精力持久。真正的精英都是精力上的超人,沒有體力和腦力奢談什麼做事和成事?不能吃苦耐勞內心強大到混蛋,奢談什麼帶千軍萬馬走過雪山和草地、走過一個又一個經濟週期?

人間有三個空間能息習養性:重症病房、山房、書房

用1年時間抄完馮唐的《成事》,總結提煉了這5篇道理

重症病房我們都不想去,但能讓我們滿足於當下的事物,珍惜擁有。

山房能讓我們呼吸新鮮空氣,當我們膨脹時,多去山房,能讓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書房能讓我們連接人類文明,做大事的人都讀書,沒有一個不讀的。

六、不忮不求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貪婪。

出自《詩經》,上下文是“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大意為:當官的人都沒噻德行,淨做壞事;(如果)不嫉妒、不貪婪,怎麼能做不好呢?

這句話後來被孔子引用。《論語》裡,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忮,對於別人的好、別人的收穫,嫉妒。求,對於自己的好、自己的收穫,著急

嫉妒和貪心是人性,越能幹的人,越難沒有忮求。完全不嫉妒、不貪心的人,也難成事。成事的人,難免多於常人地被嫉妒和貪心困擾。如果看到一個能幹的人沒有忮求,這個人基本是一個成事的人。如果看到一個似乎能成事的人忮求,這個人很可能成不了事。

曾國藩修行一生,仍然不能從內心除去這兩個字,吾輩當如何?

第一,要努力。努力不是為了去除人性,而是為了守住底線。可以嫉妒,可以貪心,不能害人。

第二,要寬容。對於他人的嫉妒和貪心,一笑置之,不要批判。

成事的人,以平常心看待嫉妒和貪心,別苛責自己,以平衡心處之,不要讓底線失守,不過分,不害人。

第三篇 管理篇

七、團隊管理

1、和什麼樣的人共事?

做事情搶在前、爭利益躲在後,重事實、說實話、不作假。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和他/她做朋友,做一輩子的朋友。

做事情、組團隊的時候,一定要有三五個這樣的人構成的核心。有了這樣的核心,不怕沒投資,不怕沒政策,不怕業績的起伏。

2、帶團隊箴言

第一,帶隊伍的人最好是個狂熱的阿爾法男:好勝,強取,貪得無厭。帶隊伍的人最好在似乎不可能勝利的狀態下取得過勝利。帶隊伍的人最好有魅力或者手腕讓團隊有時候盲目地相信他。

第二,選擇本性樂觀、好勝的人加入團隊。沒有最合適,就選次合適。

第三,制定長期制勝戰略,上下同欲,上下都被長期的願景所鼓舞。

第四,永遠有一個有挑戰、有勝算、有誘惑力的近期目標,哪怕大勢極其惡劣。

第五,永遠讓團隊有事兒做,哪怕看不出明確的短期作用。有仗打,打仗;沒仗打,備戰。

第六,帶團隊,最重要的是誠實、誠信、誠心,不耍權術。

第七,慢慢教,手把手教,在實踐中言傳身教。

3、如何選人用人?

第一,用人之道。廣收,慎用。知道自己“無本領”,才需要用人;知道他人的長處,才能用好人;恰當地表現出自己的“無本領”(辦事圓融),才能讓他人為自己所用。

第二,選人之道。做人有操守,行為無官氣,做事多條理,說話少大言。

4、信任公式

信任=(可信度*可靠度*可親度)/自私度

可信度:這個人(及其團隊及其能調動的資源)是不是這方面的頂級專家?

可靠度:這個人(及其團隊及能能調動的資源)是不是全身心撲在這個項目上?是不是能夠保質保量、按時按價把答應的事情完成?

可親度:這個人(及其團隊及能能調動的資源)是不是和我很親近?沒具體事兒、沒具體生意的時候,我願不願意見他?願意不願意和他喝杯茶、喝杯酒?

自私度:在多大程度上,這個人(及其團隊及能能調動的資源)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我的利益之前?

這個人(及其團隊及能能調動的資源)的可信度、可靠度、可親度越大,自私度越小,能獲得的信任就越大。

八、如何做領導

1、做領導的人,職責有兩個

第一,知人善用;

第二,懂得做事的規則和邏輯(曉事)。

2、做領導的人,學會六個字

敬,對自己嚴;恕,對別人寬。

剛,做事情剛進;柔,爭名利謙退。

明,明事理懂規律;強,付出十倍努力。

3、做領導的人,知曉兩件事

第一,有主見(內持定見),有方向,並有控制方向的手段,不要開成神仙會;

第二,大範圍請人提供意見(延),並且採納合理意見(納)。

4、做領導的人,發言有兩點

第一,要說準事情的關鍵點;

第二,要有分量、有擔當。

第五篇 成事篇

九、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治事十六字:盡調分析、通盤斟酌、規劃周全、執行堅決。

高明是大處著眼,精明是小處著手。

高明是指有大局觀,,能跳脫具體事物、具體人物、特定時代、特定心性,看到不變的規律、問題的核心、處理的原則,類似佛教中的“覺“。有了覺,超越了無明之苦,才能有戒、定、慧。能高明,能見山河之曠遠、人心之頑固、世間之輪迴,也就能降心抑志,窺見萬事萬物寂靜涅槃的底色,也就漸漸歸於平實。

精明是指有精密度,調查研究獲取足夠詳盡的信息,不想當然,多方推理、反覆論證,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不拍腦袋。能事事求真、求精、求準,俯下身段,實事求是,從不“我以為”,從不走捷徑,也就漸漸變得實在,也就漸漸歸於平實。

“大處著眼”需要更多的天賦,“小處著手”不需要太多天賦,俯下身段,埋頭苦幹,時間長了,就會了。

十、只問耕耘,莫問收穫

時間會善待專心致志的人,所謂靜水流深,埋頭做事,安靜獨處,更容易產生智慧。

曾國藩的人生態度:埋頭做事,不問前程,成功在老天,享受在後人

無慾無求是一種人生態度,養成這種人生態度為什麼這麼難?心裡有求,我們就會動心念,付出了就想要即刻獲得回報。為什麼很多人沉迷遊戲?遊戲的即時反饋系統讓我們大腦覺得很“爽”,符合我們大腦的認知。

養成心裡無求這種人生態度,延遲滿足,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其它不該你操的心就別操,反而可能增加了成事的概率。

十一、成事公式

成事 = 誠 X (勤 + 慎)

誠的意思是不欺,誠心正意。欺騙自己多了,最終會被自己欺騙;欺騙世界多了,最終會被世界拋棄。

在不欺騙的基礎上,如果還想成事,那就只能謹慎自謙,不過分涉險,不過分滿足,總覺得自己的修為還沒登頂,心心念念,惴惴不安;那就只能勤苦耐勞,用盡笨功夫,絕對不走捷徑,把其他人吹牛、泡妞和吹牛泡妞的時間用來讀書、行路、修行、做事。

十二、做事在人,成事在天

做任何事,注意兩點:

第一,一心一用。人生不在於完成了多少事,而在於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同樣,我反對Multi-tasking。眾多研究表明,“單件流”工作法效率更高。

第二,一日一進

。今天比昨天聰明一點點,所以每天保持閱讀和思考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讓你做到日日精進。

能控制的唯有自己,控制不了的所有因素,就由他去。

認命,不是投降;認命,是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然後,努力去做,是謂“安命”。

做事求回報,肯定要失望。有回報的,十件事沒有一兩件,按這個比例去預期,不容易失望。盡人事,聽天命,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

用1年時間抄完馮唐的《成事》,總結提煉了這5篇道理

做事在人,成事在天。先做再說,於心無憾。至於閒話,算個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