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康熙字典》里有:「物有光也,通做油。」它就像瓷器的光润平滑的衣裳,温柔地包覆着整个器物,不管经历多少岁月变迁,依然不被尘土腥秽侵蚀,光洁如初。


从商代原始青瓷出现,人们就开始用草木灰制釉,经由高温烧成後的釉色韵味,具有温润如玉的气质与古朴多变的格调,是其它釉品种不可替代的一朵奇葩。


1.起源:植物灰釉


中国早期原始青瓷器的起源源于窑炉的高温及植物灰釉的飘落,这种自然落灰成釉现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在南方的印纹硬陶上出现,这些陶器表面上有一层自然形成的薄釉,这种釉层为窑炉中自然形成的“窑汗”,实际是一种木柴烧窑形成的植物灰釉,呈现出自然朴拙的淡青色。


唐朝茶圣陆羽有「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之说法,植物灰釉如烧结则青翠透明,又属天然硷性釉,釉质内容神秘丰富,可以增益茶汤之口感。


植物灰釉其状宛如玲琅满目的各色宝石,又有一些难解或无解的「透明物质」在其中,一如草木本真无邪,时时带入观者抵达「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空明境界。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2、各美其美:植物灰釉与矿物釉


植物灰釉烧制难度大,易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中国古代原始瓷的产生不久,人工上植物灰釉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之后,随着人们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制作提炼的矿物釉很快被广泛运用,矿物灰釉的发现和创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早期瓷器的发展。


矿物釉是采用多种天然材料或简单人工合成材料配制的釉料。传统矿物釉在宋代,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无一不是在传统矿物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钧窑瓷器,首次将着色剂氧化铜和牛骨灰添加到釉料中,烧出了举世闻名的钧红釉。龙泉窑利用紫金土、稻壳灰和石灰石做添加剂,制出了前所未有的梅子青釉和粉青釉。


植物灰釉与矿石釉虽皆采自大「地」,但各有不同的韵味,植物灰釉因为丰富的质地,釉色显得较生机活泼,在阳光下呈现出多彩晶光,矿物釉质地单纯,更显素雅。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3、翡翠青瓷:植物灰釉的再创新与发现


植物釉陶瓷是中国早期的青釉陶瓷技艺,在生产力技术提高以后,易于烧制的矿物釉技术便取代了它。在后来的制瓷技术中,人们便遗忘了这种发明和它对中国瓷器起源的贡献。


台湾陶艺家何志隆因喜爱柴烧陶瓷,受中华古老的传统陶艺 “落灰成釉 ” 的启示,经过多年艰辛努力,力求恢复这种古代的技艺,他拾取大自然的漂流木,将不沾染上任何金属矿物釉的土胎密封入窑,经特殊烧窑技术,维持窑内温度长时间于1230度以上高温,让烧融的植物灰,层层叠叠的敷满土胎,最后烧制成植物釉层层迭迭的翡翠青瓷,是青瓷境界的一大突破。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即使是古代青釉或哥釉的冰裂纹样,都只有一两层冰裂釉面的效果,而「翡翠青瓷」却烧出了多层釉面冰裂的层迭累加现象。在很厚的玻璃般青釉面上,可看到不同层次的冰层裂纹,通透、繁密,色泽纹样格外绚丽,玻璃釉面厚重且裂纹绚丽,层层晶莹剔透,似层层坚冰被打裂般深邃。


这样艺术性极强的厚冰釉层,正是层层落釉雾(灰)而形成,因透明而层次分明,在阳光或强光的照射下,闪现出橙、黄、红、绿、青、蓝、紫的七彩之光色,已达到人与自然、思想和艺术高度融合,这就是举世无双的翡翠青瓷艺术。


釉者,物有光也。我们的地球,看似不透明的地表,覆盖着炽热放光的地心,虽泥土岩壁森林密布地表,纵横高低起伏形状不一,而「光」似不经意的能在各种地质的表层里层穿梭著,也不停息的与外界的同伴连繫着,这些都可以借着散布在周围能藏匿释放光线的「透明物质」感受到,但要感受得深,可能还需慧眼独具。翡翠青瓷之光,是「千峰翠色」之极致,为「雨过天青」之最高,值得慧眼者温柔拥有,真心欣赏。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