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渣男”一樣洞察用戶需求

我們在定義自己產品用戶的時候會陷入一個誤區,找到自己產品的同類產品,分析有這些需求的客戶的特點是什麼,然後再根據這些需求開發自己的產品。

比如你想做一個電商平臺,你首先會把京東和淘寶的用戶都研究一遍。

那為什麼大家會有這個誤區呢?其實是因為“方便”我們都不用想就知道這些用戶的需求了。但問題就出在這裡,這是一個存量思維的思考方式,它的用戶是需要搶過來的,我們做一個新的產品之前,在這個生態位上已經有巨頭了。用戶的轉換成本有多高。

所以要轉換思路,從洞察出發,比如拼多多,他不是說要做一個更好的淘寶,他細分的客戶也不是淘寶的客戶,而是一個下沉市場,他要做的就是滿足下沉市場的客戶需求就行。

所以,思考需求的時候,首先從問題出發定義用戶,而不是從競品出發。你要像一個渣男一樣,跟女孩生互動不是直接叫她多喝熱水、而是要看他生活在什麼環境,有什麼愛和怕的,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週末是怎麼過的。

一個大學生花了300天寫了一份16萬字的的情書,去向一個女生告白,女生表示十分感動,然後他拒絕了,但是你考慮過渣男會怎麼做嗎?

他會和女孩子聊天,聊他的生活、聊他的愛好、最關心什麼事情,然後跟他聊天的時候處處踩在點上。而那個16萬字的小哥還在說著多喝熱水。

這個例子背後其實講的就是如何洞察用戶的需求,是不是那個16萬字小哥太老實了,其實老實的背後是傲慢。

明明是一個創新的產品,我都不知道用戶需要什麼,但是大家一起在頭腦風暴,PPT改了一遍又一遍,方案聽起來越來源完美,就像那個16萬字小哥,我今天又寫了1000字真是太厲害了,但其實沒有任何用處,沒有經過對用戶的實際洞察就傲慢。

這種傲慢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動機叫做“害怕失敗”,去大街上地推產品,讓路人填寫問卷、參加私董會,接受來自各位大佬的扒皮,這是很痛苦的,人性的本質中是有損失厭惡的偏好的,當你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好的創意自己覺得驚為天人的時候是不容許任何人去玷汙的。

所以你害怕失敗,但是站在渣男視角去看,深入市場調研用戶,接受用戶的扒皮後所得出的產品一定是用戶最喜歡的。

所以在找到用戶使用嗨點的時候,要深刻洞察競品之外自己細分市場下的用戶需求,要打入敵人內部,接受扒皮,這才是找到用戶需求的標準流程

像“渣男”一樣洞察用戶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