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字看着漂亮却不算书法,而有些书法家的字看着一般却被说是精品?

穿越亚马逊


首先写字不等于书法。我们这里所说的书法是指书法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写字。书法艺术是写字,但写字不等于是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写字的升华,是在书写之中融入了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而不只是简单的记录。而普通大众却习惯性的把写字当成了书法艺术,所以在评判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其次是漂亮、好看的字不等于是有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大众在评判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喜欢用漂亮或好看来替代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大家习惯看端庄匀称、四平八稳、容易辨识的字,是以实用为出发点。而实际上,我们判断一件书法作品的好坏优劣不是以是否好看作为标准,而是以作品的艺术性和学术性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作品已经不是完全为了实用,而是纯粹的欣赏。

最后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书法艺术有它自身的一套审美标准,也有一定的门槛。要欣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时,就必须懂得它的标准,知道里面具体的门道。譬如作品的章法布局、结体用笔、变化呼应,以及用笔的轻重快慢徐疾、用墨的浓淡枯湿润燥、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这些辩证与统一的关系都会是书法艺术美学的具体表现方式,尔后是作品的风格特征、精神气韵,以及饱含的人文精神,都需要欣赏者去理解和体悟。如果一个读者不具备这种欣赏审美能力,他无法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自然就觉得作品不美或不好看,但对于有艺术审美能力的人来说,他能通过作品的视觉冲击力领略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还能体悟到创作者的情感、性格,从而产生极大的美的享受,所以自然就觉得作品很美。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审美情趣是千差万别的,一千个人的眼里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利波特。我们既要有审美的多样性,也要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审美能力,拥有一双能真正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

我是无心斋,专注于书画艺术品鉴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谢谢!


无心斋


就这个问题,说下自己的观点……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知道到书法和书法家这些词语,是从小学五年级的历史课本上……当时,感觉上边的插图里,有一张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还有一张黄庭坚书法,没说什么碑帖(直到大学毕业,多方打听,才知道是《松风阁诗》,因为我不是书法专业),当时就感觉这两幅插图里的字十分漂亮,到了初中,高中,历史书里还是,提到唐宋书法,插图还是《多宝塔碑》和黄庭坚书法,我依然感觉很漂亮,尤其是黄庭坚那篇字 ,后来自己开始学习书法后,曾多方打听身边练字的朋友,那篇“依山筑阁见平川”出自哪里,他们都说不知道,毕竟十几年前,网络不方便,直到有一天,单位来了一个同事,行草书高手,从他那里知道了,原来是《松风阁诗》……直到现在,我还是感觉黄庭坚的字结构处理的真好,很漂亮!好书法是经历的住历史考验的!说这么多,只想说明一点,真要是好书法,就是让小学生去看,也是好的,漂亮的。胡涂乱抹的字,如果和古代书法名家的字放在一起,就是让小学生看,他们也能看出好坏。所以鼓励提问题的人,如果自己感觉什么字漂亮,就是好书法,不要受其他人干扰,或许那些人,才不懂书法。


赵子方书法


书法形态,主要分为“妍”“拙”“丑”三个类型。丑即是丑,其实书法艺术的美感也就是分为“妍”与“拙”。何为妍,晋韵唐法多是妍,宋人尚意开始就有了拙,蔡苏妍多些,米黄拙多些,然后,王铎是大拙、董其昌是小拙,而到了傅山板桥,基本上就是全拙了。

就连民国文豪沈从文先生都感言,宋四家没有一个认真写字的,因此普通大众看不懂拙、不喜欢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拙书尚且如此,更休题“丑书”了。但是“专业”的学者专家明显对“拙”更感兴趣、更为青睐,从国展大赛的作品看,“拙”占主流、“拙”字当道,是无须争辩的事实。



基于以上两点原由,“大众”与“专业”书法审美的角度眼光,严重地不在一个地平线上。一些被“业内人士”鼓掌叫好的书法作品,大众丝毫审视不出美感,而一些被普通大众相当看好的书法作品,往往在专家学者的眼里一文不值。比如正书的田英章,拙书的金伯兴(新一届兰亭奖获得者)。

专家与大众的审美有所差别是正常的,但走到截然相反的对立面,对书法艺术而言,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艺术探索之路可以蜿蜒曲折,但大的方向不宜南辕北辙,不是东西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个矛盾需要有所调合。“专家”未必就对,而大众未必就错,在对“丑书”的批判上,我的态度属于大众这一方。



过度掘凿解构书法艺术,可能本身就不可取。书法原本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被解构抽象得都快要面目全非了。不管如何研究,书法的美感始终是艺术的重要组成,如果连大众都看不出来美感,都觉得太拙太丑,这样的创新与尝试就是失败的,即便有一万条理论上的理由可以支撑,也是不值称道的。


抱庸妄谈。


抱庸詩書


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楷书到现在敬请各位雅教!



hongjiahe


书法之美是有特奌,而非个性。



用户月夜飞声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水很深。昨天跟一位专业书法朋友在谈及此事,他就在说很多人不懂书法,只是拿“漂亮”“好看”作为评判书法好坏的标准,这是不懂书法的表现,因为什么是“漂亮”,怎么着就“好看”了,你有什么标准吗?

我们就说人的长相,很多人把人的长相定了个标准,什么三庭五眼长的均衡就说标准的漂亮,这样说对吗?不能说对,但是不错,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美而已。姚晨大嘴巴,一样有人觉得她很好看,莫文蔚与周慧敏也各有各的粉丝喜欢。有的喜欢女孩子小鸟依人的很文静感觉,有的喜欢女孩子比较外向活泼的感觉,谁的对呢?

就像我们夸一个孩子一样,你老是夸他“你真棒”,我们觉得这是在鼓励孩子,但你不知道这样长久下去你就把他捧杀了。我跟很多家长说过,夸孩子要赞赏他的具体点,例如他今天的作业写的很工整,他这段时间学习的态度很端正,他很努力,很专注等等,而不是只会说“你很棒”“你很聪明”等。

说的有点远了,我就是打个比方。就是说书法,不能只是简单地以是不是漂亮来决定它的优劣。能真的被成为“书法”的作品,从大的说它要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对传统的继承,你的字有没有临过碑帖,你学过谁家的字,就像一个人要有父母一样,你的字要有出处、有源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二,你要有自我的面貌,你完全跟父母一样这不行,你还要有自己的特点,以古为徒,不是以古为奴,师古不泥古。

上面这是大的方面,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先看它的神韵、格调的高下,再看它的书学渊源,自我的特点,细的方面还要看字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看它的点画线条的质感,结体的擒纵、开合,章法上的攲侧、穿插、避让,笔势的连贯、呼应,墨法的浓淡、润燥等。

这些都是决定书法作品质量的元素,而不是仅仅以是不是“漂亮”作为标准。王羲之的《兰亭序》具有飘逸、妍美的特点,你不能拿这个作为标准来审核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早期欣赏《祭侄文稿》的时候是真看不懂,就是觉得写的太难看了,字形不美,又潦草,这种字不漂亮,我才不愿意学呢。

但是随着年龄增加,学的东西多了,对书法的认识的深入了,现在再看《祭侄文稿》确实越看越耐看,感觉这字“漂亮”。

号称天下十大行书的这些作品,各有特点,每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风格多样、多变,你说谁“漂亮”谁不“好看”呢?


翰墨今香


借用庄子的话,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对于书法作品的要求,起码也要一字精致,足以动人。敬畏一点一画,在精熟之上,用毛干净爽劲,气势连贯,自然而不平庸,遒丽而文质,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风神雅逸天成,方可称为好字即书法。




WW老吴写字


这里有个行里行外问题。人人都会走步,可那不是模特,郭德纲走猫步人们只会笑他。朱之文歌唱的好听,他不是歌唱家。人人都会写两刷了一样不可能成为书家。其实一笔下,行家就知道你会不会写字,起行收到位与否,內行看门道吗!下面是辽宁书协主席胡崇炜的字,你能看懂好在那,说明你是内行。看不懂说明你是门外汉。



云雪书画


美学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书法造诣很高,同时又雅俗共赏的书法大家,也不少。

例如赵孟頫,梁诗正,启功等等。








甸原富利


写的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