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晚上8点半,有一群神秘人士会准时涌上B站。5分钟后,她们开始不停地反复挥动双臂。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她们分别是许光汉老婆、朱一龙的老婆、王一博的女友、易烊千玺的老婆......反正,全世界好看的老婆都聚集了起来,朝着人类的一个共同目标奋斗。

那就是美丽芭蕾!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目前,美丽芭蕾的教学视频已经被顶上了B站全站日排行榜最高第五名。


没错,开学复工在即,很多人终于想起来要减肥了,而且希望自己在回到学校公司之前就瘦下来。


到底什么是美丽芭蕾?

一切要从美丽芭蕾的魔鬼教练、纽约市芭蕾舞团前首席Mary Helen说起。

她出名,是帮娜塔莉波特曼训练了六个月芭蕾舞。

后来娜塔莉凭借《黑天鹅》,拿了奥斯卡影后。


Mary老师出名了,学生就多了,她就编排出了一套健身操教材售卖,结合了很多芭蕾舞的动作,比如甩膀子、驴踢腿,所以叫美丽芭蕾。

其实市面上类似的有氧操有很多,比如早年很火的韩国郑多燕、欧美Pump it up等等。

美丽芭蕾这套操,是专门为想减肥、又不想去健身房的懒星人量身打造。

对新时代云健身的广大同胞来说,美丽芭蕾,让我们这代人的广场舞提前了整整30年。

打开B站“美丽芭蕾”系列,你就可以和祖国各地的姐妹在魔鬼教练Mary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起舞。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而且,我们跳的可不是扭秧歌式的广场舞,而是欧洲古典高雅艺术的代表——芭蕾。

一想到,坚持半个月,就能拥有天鹅颈、小蛮腰、筷子腿……岂不妙哉。

但没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挥其手臂,硬其翅膀,练到其找不到北为止。

坚持美丽芭蕾的第一天:“我是来做天鹅的 不是来做个哮喘的驴啊 ”。

坚持美丽芭蕾的第二天:“这哪里是告别蝴蝶袖,根本就是告别手臂”。

坚持美丽芭蕾的第N天:“练了几天,翅膀硬了”。

坚持美丽芭蕾的一整年:“一年过去,别人已经蜕变,而我差不多被端上餐桌了。”

甚至产生了从此遁入“素食主义”空门的想法:”我以后再也不吃鸟类了,它们飞起来太不容易了,谁飞谁知道。“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弹幕和评论区的姐妹,永远都在相拥痛哭流涕,越练越哭泣,越痛越努力。

也有暗自较劲、誓为爱豆争光的:"我许光汉(朱一龙、王一博、易烊千玺)的女人,绝不认输!"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在你的双臂酸痛到骂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美丽芭蕾这么累,究竟有没有用?


美丽芭蕾到底值不值得练


首先,我要表扬所有坚持练习美丽芭蕾的同学。你们的行动力,比平时只会沙发上吃零食的人,强多了。

美丽芭蕾是有用的。

不管是无氧运动、有氧运动还是日常步行、做家务等非运动性活动,能动起来都是对健康有益的。

特别是在体重管理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管理方面,运动的疗效堪比药物[1-3]。

姑且不论这美丽芭蕾训练的效果好不好,起码可以让你少在沙发上和床上躺15分钟,也算是喜事一桩了。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再说了,对于许久未活动过的小姐妹来说,美丽芭蕾已经算是一种酷刑了,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练的时候都很难按标准姿势跟完全程。

光是看该视频的弹幕,就是一路飘红,哀鸿遍野。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不管怎么说,要恭喜我们走出了“可乐薯片麻辣烫,游戏刷剧葛优躺”的怪圈,迈出了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女孩子们如果真的能学到Mary老师的体态,改掉埋头玩手机、耸肩驼背的坏毛病,美丽芭蕾就真的一项特别好的运动。

关键是,这教程视频不要钱的呀。

啥也别说了,赶紧从床上沙发上爬起来,扔掉手里的薯片,找片小空地,手机支好,张开双手扑腾扑腾就飞了起来。

一开始,感觉良好,挺胸收腹沉肩,我能行。

慢慢地,身体有点hold不住了,随着动作越来越快,手好累肩膀好痛,不行,为了能让锁骨重见天日,坚持。

你以为你完美地坚持下来了,但其实,你后面大半的时间都是在畸形扭曲的姿态下进行的,可能会让你的体态更难看。

2009年加拿大的一项运动机能学研究发现,肩膀或手臂的重复性运动,会导致肌肉疲劳,进而诱发身体姿态代偿性的重心变化,以及其他协同部位的关节力学变化[4]。

如果我们肩膀力量不够、单纯为了跟上动作而勉强硬凹,很有可能会出现上斜方肌的代偿发力,久而久之,可能会把脖子两侧练出坚实的肌肉来,让脖子看起来更短。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而且,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不像其他关节一样只能做一个平面的活动,它可以实现旋前旋后、上耸下沉以及内收外展等。[5]

良好的活动性也就意味着该关节涉及的肌肉会更多,与邻近关节的关联会更复杂,受伤的几率也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练习天鹅臂的时候,感觉各不相同,练到的部位也不一定相同的原因。

所以,美丽芭蕾绝对不能盲目练习!不能盲目练习!不能盲目练习!

一定要确定自己的发力是正确的,最好找专业人士线下指导。

如果你要是一边练着15分钟的美丽芭蕾,一边意淫夏日锁骨吊带衫,我劝你冷静。

三年前的我,就是看网红博主的“美丽芭蕾是什么神仙运动,15天就练出了锁骨来!”这类文章入的坑。

网上的对比照同样效果感人,仅仅十来天,虎背熊腰就变成了纸背蜂腰,猥琐颈变成了一字肩。

胖子不是一天吃起来的,猥琐颈水桶腰大象腿也不是短期之内形成的。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如果减肥塑形这么容易,我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狗头)。

所以,即便是15分钟的美丽芭蕾,你也需要以月为单位地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练错了问题很大


除了坚持的时间不够之外,很多人还对美丽芭蕾产生了“包治百病”的误解:

相信它可以瘦肩膀瘦手臂,可以练出一字型锁骨,可以美化下颌线条,肩不酸了背不疼了啥啥都好了......

我怎么闻到了菜市场卖跌打药酒和狗屁膏药内味儿了呢?

实在要警惕,网络上这类口令简单、动作小白,却说“能治百病”的运动教程。

虽说不用钱,但是点击量和观看量也是利益所驱,无形之中还是被割了韭菜。

天上从来不会掉免费的馅饼,所以,不用花钱的云健身课程,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健身小白。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不是每个人的肩颈状态都是一样的。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有人是因为长期低头玩手机导致斜方肌拉长紧张而“垮了肩膀”。

有人是因为经常锻炼到了斜方肌导致其收缩紧张而“粗了脖子”。

还有人是因为体脂过高而堆积在肩背上“藏住了脖子”。

如果大家都练出天鹅臂、天鹅颈,效果可能不尽如一。

而且,“一字型锁骨”本身就是一个违反了人类正常锁骨形态的概念,正常解剖下的锁骨应该是接近水平,且末端略向上翘起的,成“V”字形。[6]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网上的“一字型锁骨”大多是故意凹出来的!

不信可以试一试,把肩膀先提起来,再往后往下旋转一圈,胸部挺拔,锁骨立马就能从“V”形凹成“一字形”。

哇,这不是很好?肩膀也平了,胸部也挺拔了,怎么能说是违反了正常体态呢?

这个时候你的腰都要向前突出到变形了。

整个肩背部的肌肉发力都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状态,而且腰椎的过度伸展还会代偿到胸椎和肩胛骨,进一步引起肩胛骨后提上缩,缩着缩着,脖子又短了。

我们留意一下,在练美丽芭蕾的时候,玛丽老师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的?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不管是站着、还是臀腿训练的后抬腿时,玛丽老师的腰椎都是过度前凸的,整个脊柱的稳定性都很容易被破坏。

我经常担心自己练着练着腰就折了。

健身房还没开门,宅家云健身也是没办法。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网络教程那么多,该如何选用呢?

首先,警惕网络上见效快,宣传夸张的健身视频。

特别是没有医学和运动学背景的博主写的。

经常有很多自称“视频搬运工”的博主,对健身视频的好坏根本没有辨别能力,盲目搬运转载,对科学性和安全性完全不负责任。

其次,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不要挑战极限动作。

如果是没有训练经验的人,或者是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一来就下猛药,挑战高强度高难度高冲击性的运动,很容易受伤。

先缓后急,注意感受。

每接触一项新的动作时,都要先慢动作演练一遍,感受这个动作会锻炼到哪些部位哪些肌肉。

比如天鹅臂,仔细感受就会发现,其实手臂根本没有怎么发力,所以根本谈不上会“瘦手臂”。

而且,如果练久了发现斜方肌的位置特别紧张,那就要警惕这个动作可能会把斜方肌练大。

如果练完觉得腰酸背痛,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姿势不对引起代偿发力了[7]。

练总比不练好,练得标准一定比练得畸形好。

不要因为每一项运动可能会有的副作用而放弃运动了。

无论是什么运动教程,只要我们决定从床上起来开始运动,就是成功的开始。

至于这个教程适不适合我们,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过程中,通过练习感受,摸索改进了。

记住,运动教程千千万,感觉不对就要换。


在B站,每天有数百万人被美丽芭蕾虐哭

1.Higgins, J. P., Higgins, C. L., & MCEP, B. (2016). Obesity and exercise.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83(2), 151.

2.Sharman, J. E., La Gerche, A., & Coombes, J. S. (2015). Exerci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8(2), 147-158.

3.Wilkinson, T. J., Shur, N. F., & Smith, A. C. (2016). “Exercise as medicin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6(8), 985-988.

4.Fuller, J. R., Lomond, K. V., Fung, J., & Côté, J. N. (2009). Posture-movement changes following repetitive motion-induced shoulder muscle fatigue.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19(6), 1043-1052.

5.McDonald, A. C., Mulla, D. M., & Keir, P. J. (2019). Muscular and kinematic adaptations to fatiguing repetitive upper extremity work. Applied ergonomics, 75, 250-256.

6.Helathline. (2020). Clavicle.

7.Morton, D., & Callister, R. (2015). 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ETAP). Sports medicine, 45(1), 23-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