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大戰奪皇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愛無限62


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在非洲大草原上獨自流浪的獅子一般來說都是老年的雄獅,已經經歷過了人生的輝煌走向暮年,最終的結果大概率會被鬣狗所捕殺,雖然聽起來很殘忍但大自然就是如此,它已經走過了人生的巔峰也有自己的後代留存下來。


非洲獅都是群居的,在一個獅群中有1-2只雄獅為作為首領,主要作用就是保護獅群同時提供另外一半基因,5-12只的雌獅作為獅群中的主要的捕獵手,給整個團隊帶來食物,與此同時還要撫養獅群的後代。一般雄獅作為首領只有3-5年的巔峰期,在那個階段它們年輕強壯有力可以霸佔著獅群。

在這個階段它們自己就可以完美地應對其它雄獅的挑戰,一般的情況雌獅是不會參與進兩個雄獅之間鬥爭的,但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雌獅剛剛生育後不久,有了小獅子寶寶。在這種情況下,雌獅會幫助雄獅抵抗外來挑釁的雄獅,因為這是完全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的。要知道一個獅群換了獅王之後,為了儘快的繁殖出自己的後代,讓雌獅儘快的進入發情期,獅王一般會殺死上任獅王留下的獅寶寶。

這種情況作為媽媽的雌獅子自然不會讓它發生,因此會主動地參與到抵抗外來入侵者的鬥爭中。但如果恰巧處在某個階段,獅群中的雌獅小寶寶已經長大了,那麼雌獅就不會介入到兩個雄獅之間的戰爭了,這是符合生活進化的一種行為。有學者曾提出過一種說法:在一個獅群中真正的領導者實際上是雌獅。



雌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可以“坐山觀虎鬥”的,它們會眼睜睜的看著雄獅去競爭,這樣勝利的雌獅都是年輕、強壯、力氣大的一方,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獅群和鬣狗之間的鬥爭,同時也更加有利於生下健康的後代。對於勝利一方雌獅是非常樂於見到的,至於是曾經的獅王,還是新來的雄獅,它們都無所謂。


獅子這種特殊的群居方式實際上是有弊端,因為生下來的後代獅寶寶在成熟之後會面臨著兩個問題,小雄獅長大後會和獅王有競爭關係,而小雌獅可能會和獅王之間發生近親交配的,這對於獅子的種群是危害很大的。它們會完全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在進化之路上逐漸被選擇下來的。因此一個獅群中獅王更換的頻率要高一些,對於整個獅群才是有利的。

雄獅在兩歲作用成熟後會被雄獅驅逐出獅群,而小雌獅一般來說會留在獅群中,那麼接下來問題就出現了,既然小雌獅不離開,最後的辦法就是更換新的獅王了,因此這是一種推進的作用。當然在獅群中成員過多的時候,雌獅也會被驅逐出獅群,它們尋找新家庭可能會更容易一些。而雄獅需要經過很多次戰鬥才可能成為一個獅群的王,在尚未找到新獅群的時候它們也會找其他雄獅組成臨時的組合,流浪雄獅組合,因為這樣的捕獵成功率會更高一些。



可以說抵抗外敵的時候雌獅都會幫忙的,但如果外敵是其他雄獅,這一般來說是獅群的正常行為,是為了獅王的更替,因此雌獅不會介入。



科學黑洞



當王並不容易,看看獅群,很明顯,雌獅比雄獅多,通常是2比1或3比1。考慮到雄獅和雌獅出生數量相等,問題就來了:失蹤的雄獅子去哪了? 小獅子看起來快樂無憂無慮,但它們的生活並不輕鬆。大約只有八分之一的雄獅能活到成年。

所有的獅子在幼獅時期都面臨著很高的死亡率,原因有很多,包括受傷、食物缺乏、疾病和被成年獅子殺死。但是當雄獅在2歲左右開始達到性成熟時,獅群中年齡較大的雄獅就會把它們趕走。雌獅通常都在某種程度上會留在獅群,但晚於雄獅被趕走。 對一個年輕的雄獅來說,被自己的父親背叛一定讓他它感到困惑,但這是一種古老的儀式——把年輕的雄獅驅逐到一個未知的世界,一個他要麼成功,要麼死亡的世界。



被趕走後,這些年輕的雄獅會獨自或成群結隊地在野外活動,通常是和它們的兄弟或堂兄弟一起,在其他獅子的領地之間活動。如果它們誤入這些領地,很可能會被攻擊或殺死。大多數雄獅都是在這段時間死去的。 如果雄獅能活足夠長的時間找到一個獅群,下一步就是接管另一個獅群。但是當然,原來的獅王不會輕易讓位,所以它們最終會戰鬥,經常會戰鬥到死。


爭奪獅群統治權的雄獅通常作為一個聯盟,一般由三四個“大的、傷痕累累的雄獅”組成。 當雄獅接管一個獅群時,它們幾乎總是殺死獅群的幼崽,因為它們沒有生物學上的親緣關係,也不想花費精力確保其他獅子的基因得以傳承。它們不喜歡當繼父。雌獅在哺乳時也不會接受交配,所以殺死幼獅能讓雄獅繁殖。 只有身體強壯、聰明和健康的雄獅才能成為掌管獅群的王者。

獅子不是一夫一妻制的支持者,它們也崇拜強者,能保住王位,擊退挑戰的雄獅自然身體強壯,基因優良,適合雌獅繁殖後代,獅王也能在雌獅圍攻大型獵物時壓陣,在遇到危險時能保護獅群。獅王年邁後,力量減少,身體素質下降,已經不適合繁殖後代,從獅群的角度考慮,讓更強大的雄獅坐上王位更有利於獅群的發展壯大。雌獅不幫助雄獅是有道理的。



非洲只剩下大約2萬隻獅子。其他估計數字略高,接近3萬隻。專家們一致認為,不管怎樣,它們的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下降。大約50年前,有45萬頭獅子——現在下降了95%以上。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提這個問題的人根本就不懂獅群!

獅群是母系,所謂鐵打的獅群流水的雄獅!雄獅在獅群中並沒有特殊權利,不要把雄獅神話了!如果獅群中有較多幼崽,遇到新的雄獅來挑戰,雌獅也是會出戰的,只有獅群中有大量未孕的雌獅才會接受新的雄獅。

雌獅有交配的選擇權,可以選擇與自己喜歡的雄獅交配。如果雌獅有較大幼崽是不會接受新雄獅的,甚至會合力驅趕雄獅,即便他是剛獲得挑戰勝利的雄獅,這時雄獅必須服軟。

獅群中新雄獅會殺死前任雄獅的幼崽,但通常僅限於半歲以下的幼崽,特別是小雄獅,超過半歲小幼崽通常會存活下來。

最討厭無頭腦的人神話雄獅,雄獅一生流浪的時間很多,雄獅的捕獵能力也比雌獅差很多,所以雄獅流浪的時候吃腐肉的時間比鬣狗還多,也會經常搶食其他食肉動物的獵物,以搶食鬣狗的最為常見。



坎布爾細節


年輕帥哥和老大爺誰更受歡迎?老了就該讓位,讓更年輕的雄獅來當,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動物園裡雌獅合夥攻擊年老獅王

南部獅群的雌獅幫助過老K,瑪莎獅群的雌獅似乎也有幫助獅王的傳統。不過這些都是特例,雌獅有幼崽的時候或許會幫忙,這是為了保護幼崽,通常情況下雌獅都會袖手旁觀,或者帶著幼崽躲起來甚至逃走。

獅群的王位交替類似於人類的王朝更迭。

雄獅出生之後,3歲左右就要離開獅群,這是為了防止近親繁殖,而雌獅可以留下來,並能在獅群裡待一輩子。

離開獅群的雄獅稱為流浪雄獅,流浪階段是它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年輕雄獅只有挺過這段艱難的歲月才能徹底成熟。但大草原上危機四伏,流浪雄獅死亡率很高,它們不僅要忍飢挨餓,還要提防其它獅子,斑鬣狗和非洲野犬這兩種兇悍的群居動物也會圍攻流浪雄獅。為了能挺過這道難關,很多流浪雄獅會選擇結盟,也就是雄獅聯盟。雄獅聯盟的成員可能是一個獅群裡面出來的親兄弟或表兄弟,也可能來自不同獅群,為了生存而抱團取暖。

流浪雄獅進入壯年,身體強壯之後,就會選擇一個獅群,去挑戰獅王(也稱地主雄獅),打贏了就能取而代之,打不贏就繼續流浪。而失敗的獅王下場很悽慘,它們年老體衰,一旦輸了基本就沒命。新任的獅王在這段時間裡要儘可能多的繁衍後代,時刻準備迎接後來的挑戰者,雄獅的巔峰期很短,一般是5-9歲,一隻雄獅通常只能統治獅群2-3年。

通常情況下,獅王更替時雌獅只會在一邊旁觀,儘管有些雌獅是獅王的女兒,但它們也不會管。
但在特殊情況,也就是雌獅有幼崽的時候,會上前幫忙,這不是為了獅王,而是為了保護幼崽,因為新任獅王上位後會殺死前任獅王的後代,特別是南非獅,獅王更替時非常血腥,甚至有時候連雌獅也會被殺死。

但雌獅一般只會帶著幼崽躲起來,新任獅王會找到它們,將幼崽殺死,這時雌獅會進行抵抗,但沒有用,新任獅王殺死所有幼崽後雌獅就會逐漸接受它。


雌獅在沒有幼崽的情況下還能出手幫助獅王對抗挑戰者,只有兩種情況,一是獅王可能是獅中美男子,魅力十足,很受雌獅喜歡,而挑戰者可能太醜了。二是獅王身體狀況較好,雌獅捨不得。

如果獅王老了,身體狀況下滑了,雌獅心裡巴不得換一個更年輕更強壯的雄獅,為獅群帶來更強大的基因。

年老體衰的獅王會遭到母獅嫌棄。▲9只雌獅合夥攻擊年老獅王

獅王並不完全是“吃軟飯”的,它的作用很大,比如巡視領地、帶頭捕獵、對抗斑鬣狗等,獅群捕殺大型獵物比如長頸鹿、河馬、象時一般都會有雄獅參與,比如著名的“大象殺手”薩吾提獅群,每次獵殺大象時都有雄獅參與,甚至直接決定成功與否。獅王濃密的鬃毛對斑鬣狗的威懾力極強,帶頭搶奪斑鬣狗的獵物成功率很高。
所以說,雄獅的身體狀況決定著獅群的興衰。正當壯年、身體強壯、鬃毛濃密、經驗豐富的雄獅最受雌獅喜歡,如果獅王無力打敗挑戰者,就說明它已經老了,不行了,獅群留著它也沒多大用處。

鐵打的雌獅,流水的獅王,雌獅才是領地真正的主人,獅王只不過是匆匆過客。


百科千尋君


這個提問很有水平,其實不光是獅子其他動物,在雄性為了爭奪交配權,互相爭鬥過程中,雌性都是在一旁觀看,比如野牛,斑馬,羚羊等都有這種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物競天擇,優勝略太的過程。結合這個觀點下面我就詳細的闡述我的觀點,分析雌獅不幫忙的分別有以下幾點原因:

1.打不過,沒實力幫忙

為什麼把這個原因放在第一點,那是因為雌獅根本就打不過雄獅。其它貓科動物雌雄都是一樣的,而獅子卻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這種現象導致了,雄獅的體型明顯大於雌獅,自然界中雄獅180-220kg,雌獅重130-200kg,通常雄獅體重要比雌獅重30%--50%左右,這就造成兩者之間的差距,我們都知道,對於動物來說特別是同為食肉動物,同種體重更大體型就更大,就代表了實力更強,殺傷力更加強勁。

這個時候,有外來的雄獅爭奪皇位,雌獅看見高大威猛的入侵者,根本摸不清對方的實力,我們通常見到的雌獅為了幼崽得我安全,即使幾倍於入侵者的數量抵禦入侵的雄獅也是無濟於事,在抵禦的過程中大部分情況都是象徵性的,根本就無從升起抵抗的勇氣,或許在雌獅的眼中它們的爭奪自己根本就沒有動手的餘地。

2.不幫忙,為了挑選更為強壯的雄獅

前面我們也提到過物競天擇,優勝略太,這個定律似乎深深地印在在動物的基因裡,小到昆蟲,大到鯨魚,雌性在選擇配偶的時候都同時面對多個異性,雌獅雄性個體都是使出渾身解數整的雌性的芳心,有些動物通過體型顏色,像獅子一樣的大型動物更多的是通過更為暴力的衝突來決出誰將贏得雌性。獅子作為食肉猛獸,在這方面尤為突出,每當有外來雄獅進入或者靠近獅群領地,都會引發異常激烈衝突。

鬃毛是雄獅實力的象徵

這裡不得不說說獅群的組成,獅群中除了幼師外一般由多個雌獅和2個雄獅組成,雌獅有可能是姐妹或母女,雌獅這種血緣的紐帶,當這個獅群誕生以來一直存在這個獅群當中,而雄獅卻是十足的外來者,一般獅子的壽命大約是20年左右,雄獅的強盛其大約3-6年左右,一對雄獅通常統治一個獅群不超過8年,也就是說每當師群中的雄獅過了強盛其之後,那個就無法抵禦其他雄獅的挑戰,或許一次爭鬥失敗對於雄獅不一定致命。、

但是對於獅群的雌獅來說它們似乎就會放棄這些失敗者,哪怕獅群當中還有失敗者的子嗣,失敗意味著生理機能的退化,因此也就不能為獅群帶來更健康的後代,放棄失敗者是每個獅群都會做的必須做的事。獅群裡的構成就像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就是獅王換了一茬一茬,而雌獅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區域內的原因吧。

3.雌獅的觀戰更像一次考核,雄獅沒用了就被拋棄

雖然獅子作為非洲大地上的王者,但是在這片土地上除了獅子,還有許多兇猛的野獸,即是獅子的實力強大,但是獅子既沒有豹子那樣的速度,會爬樹的技能,也不會野豬鬣狗挖洞的本領,獅子獨自生活在這片大地上也是很難生存的。所以獅子就逐漸演變成群體生存,一個獅群所有的雌獅負責養育後代,捕獵,基本上除了交配之外,生存所需的雌獅都能搞定,而雄獅卻相反的在整個獅群中除了交配就只剩下“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因此雄獅的作用在獅群中極大地被減弱,雄獅唯一能讓獅群重視的就是它是否能給獅群帶來更健康的後代,這更像一個對雄獅的考察,這個考察期似乎貫穿在雄獅統治獅群的整個時期。

外來的雄獅的挑戰更像一次“考試”,而“考試”的結果直接影響著雄獅的去留;假若當雄獅在戰鬥中失敗表現出不如其他雄獅的時候,這時候雄獅徹底喪失獅群的期望,考察結果不合格導致獅群對雄獅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會立馬失去其他雌獅對它們的擁護,而失去擁護的雄獅在失敗之後必然會灰溜溜的離開整個獅群。

4.獅群更像母系氏族

獅群
雄性在整個群體中扮演著傳承作用,整個群體雌性才是群體發展的根本,也就是說此時才是整個獅群的“掌權者”,整個獅群雖然大多數都是雌獅,一個獅群沒有雄獅,整個獅群除了無法繁衍,生存絲毫不受影響;再者整個非洲大地之上,在野外遊蕩的“單身”雄獅不計其數,獅群中的雌獅並不會擔心缺少雄獅而影響整個獅群的繁衍,因此一個獅群頻繁的更換著雄獅,並不影響獅群的發展,同時獅群中頻繁的換雄獅也有利於獅群基因的更新,這在基因學上是一個好的過程,這個就像某個地區婚嫁習俗——“走婚”,雄獅的走馬觀花去留,不斷地為獅群帶來新的基因。


總結:最後要我說雌獅不幫忙,我覺得雌獅“看戲”的成分更多,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自然之樹


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覺得雌獅應該幫現任丈夫打入侵者。然而除非它們的幼仔還很小,否則雌獅沒有義務也不會這麼做。男人應該靠自己,雄獅也是一樣。

受一些紀錄片的影響,很多人覺得雌獅很無情,眼睜睜看著丈夫被趕走,幼仔被入侵者殺死,然後還與入侵者交配。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雄獅爭奪雌獅是自然規律

雄獅之間的戰鬥是為爭奪領地,更是為爭奪雌獅。只有強大的雄獅才享有交配權,而且可以和多隻雌獅交配,留下更多子嗣,這就是性選擇,符合自然規律。雌獅也希望和更強的雄獅交配,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後代更強大,使自己的基因更好的延續。

因此,雌獅沒有義務幫雄獅,通過雄獅之間的爭鬥正好可以選出更強的個體。地主雄獅對環境熟悉,心理上佔優勢,如果打不過外來入侵的雄獅,說明真的已經衰老了,應該被自然選擇淘汰。

食肉動物的領域性都很強,但只針對同性別其他個體。如果有異性前來,給它們帶來更多交配機會,它們求之不得,又怎麼會驅趕呢?例如,土狼是一夫一妻制動物,按理說夫妻感情比較深,但在抵禦外敵守衛領地方面,是雄性驅逐外來雄性,雌性驅逐外來雌性,它們都不會攻擊外來異性。

此外,獅群不是夫妻一起生活,雄獅和雌獅平時分開活動,只有發情期在一起交配。兄弟或者姐妹在一起的時間比夫妻多。只有一種情況下雌獅會幫丈夫的忙,就是它們正在養育小幼仔的時候。外來雄獅為了刺激雌獅儘快發情會咬死前窩的幼仔。為了自己的孩子,雌獅會幫助老獅王抵禦入侵者。

例如,在南非的薩比森狩獵保護區,南部獅群的統治者老K已經老了,它的兄弟早就死了,剩它自己在支撐,它的後腿還有殘疾,這引起了年輕的雄獅聯盟沙河三兄弟的注意。有一天,沙河聯盟向老K發動攻擊,三打一本來可以輕鬆解決的,結果一群雌獅一擁而上,沙河三兄弟只能落荒而逃。

明尼蘇達大學的獅子專家派克先生也報道過一個相似的例子,發生在塞倫蓋蒂草原。有個小獅群由兩隻老雄獅、三隻雌獅和六隻幼獅組成,遭到了一個四獅聯盟的入侵,兩隻老雄獅自然不敵,被趕走了。入侵者的目標是三隻雌獅,然而雌獅卻堅決不配合,它們採取分散防衛的策略,把幼仔帶到草叢中藏好了。

入侵的四隻雄獅將雌獅視為禁臠,圍住它們不讓走,然而由於小獅子活著,雌獅沒有發情,拒絕和它們交配。經過了一天的拉鋸,四隻雄獅興趣索然,去找別的獅群了,幼仔保住了性命。後來原來的兩隻老雄獅又回來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將幼獅養大了三隻。可見,雌獅有時會參與雄獅之間的戰鬥,不過不是為了丈夫,而是為了子女。

女兒為什麼不幫父親?

獅群中往往還有地主雄獅的女兒,它們為什麼不幫父親打架呢?正常來講,地主雄獅統治一個獅群也就是兩三年的光陰,女兒才剛剛長大。這不僅是由雄獅的生理狀況決定的,雄獅過了壯年期就鬥不過年富力強的入侵者了,也是獅子避免近親繁殖的一種機制。

斑鬣狗中存在一種機制,即雌鬣狗只喜歡在它出生後才進入群裡的雄鬣狗,也就是喜歡外來戶,從而排除了雌鬣狗與雄性長輩交配的可能性。

這就迫使雄鬣狗不斷換群,以獲得雌鬣狗的親睞。獅子也存在類似機制。

當一個雄獅聯盟統治一個獅群中超過三年,隨著女兒的長大,獅群裡不待見它們的雌獅就越來越多了,這就促使它們擴張,搶佔更多獅群。壞男孩、保衛者這樣的超級雄獅聯盟確立統治權超過七年,但它們佔據的獅群是不固定的,少的時候只有一個,多的時候可達十幾個。

還有的時候,當一個獅群中長大的雌性後代過多,有的雌獅會帶著自己的女兒們分裂出去單過,形成一個新獅群,這些小雌獅就與父親分開了。

總而言之,長大的女兒是不會為父親的離開感到惋惜的,從它性成熟那一刻起,它就註定要與父親分開了。在人類眼中這也許很殘酷,但這就是獅子的真相,都是為了延續基因。

為子女而戰

前面已經講了,雌獅通常不會參與雄獅之間的戰鬥,偶爾參戰是為了保護子女。那麼雌獅為守住幼仔而戰的效果怎麼樣呢?答案是不怎樣。由於雄獅體型比雌獅大50%,一旦雄獅下了決心,雌獅很難保住幼仔,有時雌獅甚至會因保護幼仔被惱羞成怒的入侵者打成重傷甚至殺死。地主雄獅的存在才是幼仔安全的保障,這也是雌獅要幫當家的一把的原因。

在塞倫蓋蒂草原,派克觀察到,當九隻雄獅進駐吉本布獅群,沒有幼仔的幾隻雌獅很快就與入侵者交配了。唯一帶仔的雌獅開始單獨活動,與雄獅保持安全距離。每當雄獅靠近,雌獅就低吼著威脅它,擋在幼仔身前。然而最後雄獅還是發起了攻擊,雌獅打不過只好逃走,幼仔就全被咬死了。幾天後,雌獅開始和殺子仇人交配。這方面獅子遠比人類現實,幼仔已經死了,它沒有時間去悲傷。

雌獅懷胎百多天,餵奶七個月,辛苦養幼仔那麼久,它會想盡辦法讓幼仔活下去。有的雌獅面臨入侵者的威脅,會直接帶著幼仔出去另立門戶。例如前面說到的南部獅群,當沙河聯盟最後成功入主,幾隻有幼仔的雌獅跟著孩他爹流浪去了。

印度吉爾國家公園的雌獅為了保護幼仔,不惜給老公戴綠帽子。這些雌獅往往同時和多個雄獅聯盟保持曖昧關係,當其中一個聯盟倒臺了,有幼仔的雌獅就立即帶著幼仔投入另一個聯盟的懷抱。由於雄獅認不出自己的幼仔,只認識與自己交配過的雌獅,也就幫它保護幼仔了。

總的來說,雌獅是個好母親,比做妻子、女兒稱職多了。然而,對雄獅來說最重要的同樣是延續基因,雌獅只要做到這點,也就算是好妻子和好女兒了。


動物博覽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動物世界總是有一套公用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群居動物必然會在團隊間選出一個首領,帶領它們完成狩獵、繁衍等責任。

在非洲的大草原時常危機四伏,所以你會經常看到獅群、鬣狗群、象群等等,為了生存它們選擇了抱團取暖。

當然為了選出“頭領”,所避免不了激鬥,通過激烈的競爭不斷的淘汰失敗者,最終獲勝者登上王位。今天我們就講講雄獅爭奪王位的故事。

王位爭奪戰

獅群是由一隻雄獅和六七隻雌獅組成的團隊,在獵物稀少的草原,狩獵範圍可達數400-1500平方千米,獅子家族是進化最為成功的大型貓科動物,它們有鋒利的爪牙,龐大的身軀,迅猛的爆發力。

獅群家族中等到雄性幼崽長大,會被老獅子驅逐出領地,讓它們自力更生,這時候的小獅子正處於壯年時期,它們會尋找屬於自己的新領地,前文之所以說獅子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其實還有重要原因,它們的將不斷進化形成了一套最有效的優勝劣汰的系統,不斷的淘汰弱者,保證團隊永遠保持著巔峰狀態。

它們不會慢慢的建立自己的勢力,而是通過奪取的方式獲得領地,找到一處獅群,會向獅群中的首領發起挑戰,這場戰爭關係到兩隻獅子的命運,直到一方認輸,方才罷休。

敗者失去了繁衍後代的資格,勝者成為獅群的首領。這場王位的爭奪戰是所有獅子共同遵守的法則。

題主所說的兩隻雄獅爭鬥,為什麼雌獅不幫忙,其實以雌雄獅子的分工是十分清晰的。

雄性獅子在團隊更像是“君王”和“生育者”,通常是雌性獅子狩獵,獲得食物後先有雄獅子享用,之後才能輪到雌獅子,雌獅子是食物提供者,是不是感覺雄獅子是吃乾飯的,實則不然。那麼雄獅子有什麼作用?

雄獅更多的是領地的象徵者,它們必須時刻的面臨來自於其他的雄獅的挑釁,一旦雄獅子受傷,那麼意味著雄獅子可能會面臨“退位“的風險,它必須保持著完美的狀態,其次雌獅是主要的繁殖主力,它們為了保證下一代的強大,會選擇強大的獅子進行交配,越強大的頭領,它們越是感覺安全。

兩個雄獅子之間的交鋒其實就是種族延續的爭鬥,勝者就可以享受繁衍後代的權利。敗者可能會難以生存下去,除非它再次找到一個團隊。

雖然獅子貴為草原之王,但是也有動物能夠威脅到獅子的生命,單獨的獅子會遭受到鬣狗群的攻擊,鬣狗和獅子是兩對不共戴天的世仇,無論哪方落單被對方發現只能成為對方的口糧,所以落單的獅子必須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否則很難活下去。

題外延申,鬣狗和獅子之間誰更厲害,論數量鬣狗佔優勢,論質量獅子佔優勢。兩大群體相遇,基本是獅子不得不放棄到手的獵物退走。

總而言之

言歸正傳,獅子團隊更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斷更替的獅子首領,永遠保持著最強團隊,也正是因為如此能在危機四伏的大草原得以生存,對於獅子來講這種生存方式,是成千上萬年的經驗,打磨出屬於獅子的獨特生存方式。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我是來自非洲大草原的外星人,歡迎關注!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對於雄獅來說,它的一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在2歲時會遭到族群的驅逐,從此過上流浪的生活,這對於群居的年輕獅子來說,無疑是一項生存的挑戰;第二就是成為“獅王”,想要成為獅王,流浪雄獅就必須挑戰其他獅群中的雄獅取而代之;第三就是年老後,會遭到其他年輕雄獅的挑戰。

從一些非洲野生動物紀錄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雄獅為了爭奪“獅王”的寶座而大大出手,而此時,獅群中的母獅們並不會幫助任何一方。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獅群的“主宰者”

許多小夥伴說:雄獅是獅群的主宰者,它們被稱為“獅王”,對獅群有著絕對的領導權,這種群居的結構更像是我們人類古代的“父系社會”。

其實,這個說法有一定的偏差,因為雄獅和母獅在獅群中各司其職,它們有著明確的分工,而這個分工並不是由誰決定的,而是一種習慣。其次,在獅群中,所有的關係都是建立在母獅的基礎上的,原因很簡單,雄獅可以更替,而母獅則除了病死或者老死,是不會改變的。

因此,獅群其實更像是“母系社會”,母獅才是獅群真正的“主宰者”。

弄清了這個問題之後,關於雄獅大戰時,母獅為什麼不幫忙就好理解了。

母獅的“袖手旁觀”

按理說,雄獅是獅群的一份子,當遇到外敵入侵時,母獅有理由幫助雄獅來抵禦外地。但是,它們為什麼沒有選擇這麼做呢?原因有三點。

01 體型差距

成年的雄獅體型比母獅要大30%左右,這種巨大的體型差就造成了戰鬥力的巨大差距。因此,在兩頭雄獅大戰時,母獅很難插得上手,而且即使能夠插上手,面對雄獅它們也有受傷的危險。

這是它們選擇袖手旁觀的原因之一。

02 自然規律

母獅一生都會待在一個獅群中,而雄獅的更替是保持族群基因穩定性和優越性的一個重要手段,況且,在族群中,雄獅最大的職責就是保護領地,一旦領地遭到同類的入侵,雄獅必須要擔負起責任,如果雄獅無法與入侵者抗衡,這就證明它已經不適合繼續當“獅王”了。

而且流浪雄獅在挑選對手時,通常也會選擇對手的年齡,為了增加自己挑戰成功的幾率,選擇一些較年邁的獅王做對手無疑是最划算的,而一旦老獅王年邁,也就代表著獅群中它的雌性後代也已經成年,而成年後的雌性後代需要新的基因來完成繁殖,避免近親繁殖。

這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也是獅子生存的法則之一。

03 現實情況

在獅群中,母獅們負責捕獵,雄獅負責巡視領地,因此,大多數時間,雄獅之間的戰鬥是發生在雄獅巡視領地時,或者是母獅們外出狩獵時。

因此,即使母獅想要幫忙,也鞭長莫及。

但是,凡事沒有絕對性。在雄獅大戰時,也不是所有的母獅都會袖手旁觀。而母獅出手的唯一決定因素是孩子。眾所周知,在獅王更替後,如果獅群中有上一屆獅王的幼崽,那麼這些幼崽是會遭到新獅王的獵殺的。

所以,在雄獅大戰時,恰好母獅也在場時,在獅群中又有幼崽時,母獅大概率會參加戰鬥。這一點在《非洲貓科》這部紀錄片中就有體現,諾遲第一次帶兒子入侵毒牙的獅群時就遭到了母獅們的反抗。而原因就是因為獅群中有幼崽。

總結

在雄獅大戰時,大多數時間母獅們是會選擇袖手旁觀的,當然也不排除,母獅剛生下幼崽,護子心切與雄獅一起抵禦外敵的情況。總之,母獅們之所以會這樣,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也順應了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


獵奇動物社


在非洲大草原上,非洲獅是絕對的霸主,它們以巨大的身軀、強大的捕獵能力以及有效的社會化分工名震天下。而一個獅群的首領,是這個群體中戰鬥力最強的雄獅,為了爭奪這個“王位”,每年都有新的年輕雄獅向“獅王”發起挑戰。而這個時候,作為獅王配偶的雌獅,通常情況下都會袖手旁觀,根本不會上去助獅王一臂之力,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雄獅的成長曆程。當獅群中誕生雄性幼獅以後,這個幼獅長到一定階段後,會遭到獅群的驅逐,這是雄獅成長過程中第一道難關,也是必須要面對的重要挑戰。從人類的理解來看,獅群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種群的近親繁殖,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鍛鍊雄獅的生存能力。經過非洲大草原眾多競爭對象的侵擾和爭鬥,經過複雜多變的氣候和環境變遷,能夠生存下來的小雄獅最終會成長為可以向“獅王”發起挑戰的勇猛雄獅。


當條件成熟時,之前被驅逐的雄獅,將會找到一個獅群,對年紀較大的“獅王”發起挑戰,一旦挑戰成功,就會替代老獅王成為新的“獅王”,然後對獅群擁有最高的統治權,包括對雌獅的交配權,這一點是“獅王”統治權中最關鍵的驅動因素。而沒有挑戰成功,說明老獅王“尚能飯”,功夫不減當年,挑戰者或因傷不治,或殘疾虛度餘年,或重整旗鼓試圖東山再起。

從以上雄獅的成長曆程可以看出,雌獅是雄獅爭奪王位的主要動力,而從雌獅生理和自然選擇的角度,肯定也是傾向於選擇體型更大、更加勇猛、體力更好的雄獅作為“依靠”,那麼雄獅之間的爭鬥,正好與自己的需要不謀而合,因此沒有理由上去幫忙。況且雌獅與雄獅的體型相差較大,戰鬥力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但是,有一種例外,如果雄獅挑戰獅王威脅到了自己的孩子,雌獅會出於本能,會上前幫著獅王共同對付挑戰者,不過這種情況的產生,並不是為了幫助獅王,而是自己的孩子,這從側面體現出母愛的偉大,而且在動物界同樣適用。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奇樂動物園,問題我來答】

這個問題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獅群需要新鮮強壯的雄獅來優化獅群基因,這種現象是自然規律!
圖注:為了保護幼崽,雌獅抵死相搏


非洲草原上同一獅群裡雄獅和雌獅,看似是一家人,但其實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目的。雄獅征服獅群來讓自己的基因傳播並且延續,雌獅需要雄獅強大的武力來保護獅群。它們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麼感情而言,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鐵打的獅群,流水的雄獅。一個獅群裡的雌獅基本上一輩子都不會離開獅群,但是雄獅可能會換好多個。雄獅的一生就是在流浪和征戰的道路上,基本上它們很少有能善終的,大多死於其它雄獅的手下,這是它們的歸宿!

一個獅群的獅王更替,雌獅很少會插手。但是如果雌獅有正在哺育的幼崽,那就另當別論了!這種情況下,可能獅王還沒出手,它們就會同仇敵愾,進攻入侵雄獅,這不是說明它們有多愛雄獅,只是怕換了獅王,它們的幼崽會被殺死!

除了這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獅王是一隻年輕健壯的雄性,這樣的獅王黃金期會很長,加上自身足夠優秀,這種情況下雌獅可能會幫助它抵禦外敵入侵!

除了這兩種情況,基本上獅王更替雌獅不會插手。就算是第一種情況,雌獅為了孩子抵禦外敵入侵,但是如果最終不敵,入侵雄獅殺死它們的幼崽以後,雌獅還是會和它們交配,共同繁育新的後代。殺子之仇在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下都不值一提!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雌獅會驅趕本獅群的雄獅。當雄獅年齡過大有比較幸運,沒有被其它入侵者取代。但是對於獅群來說,這樣的雄獅已經不能保衛家園,並且年邁的它們基因也不在健康,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雌獅聯手驅逐雄獅的情況!

獅王更替是自然現象,一切都是為了為了獅群的種族延續,只有最強的才能活下去!

關注奇樂動物園,帶你看看動物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