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灿诗文遗稿叙录(三)

蒙拾堂诗系列共有七册

梁文灿诗文遗稿叙录(三)

梁文灿书法

国图所藏蒙拾堂诗共有七册:《蒙拾堂诗学稿》《蒙拾堂诗草底稿》《蒙拾堂诗草》《蒙拾堂诗稿底卷》《蒙拾堂诗稿底卷》《蒙拾堂诗草录存》《蒙拾堂诗草》,皆是未定草稿,诗作前后重出,目录正文不符,并多有零乱。

国图所藏蒙拾堂诗,共有七册。皆是未定草稿,诗作前后重出,目录正文不符,并多有零乱。今大体按照抄稿时间以作叙录。

《蒙拾堂诗学稿》:一册,封面题署“蒙拾堂诗学稿”,并有“庚子辛丑”字样,“辛丑”后有阙佚,故暂时疑为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稿本,无序跋,成兴斋红格稿纸本写录,栏边缀浅绿草纹。半页十行,行19字。这一册前半部分涂改较少,后半部分涂改较多。卷首列有“五古存目”“七古存目”,目录与正文不符。正文前载诗11首,又有“庚子存草”25首,“庚子续草”18首,又有诗约50首,末有致刘抡升信函一通。本册总共载诗150余首。

《蒙拾堂诗草底稿》:一册,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稿本。封面题署“蒙拾堂诗草”,并有“此底稿也”字样。成兴斋红格稿纸本写录,栏边缀浅绿草纹。半页10行,行19字。小字抄录,多有圈点涂改。前有目录,并标注“自癸巳迄□□古今体诗□首”,总共载诗160首。目录中没有分集,在眉批之上,标有各集之名及诗作之数。计有“鹊华集”24首,“金台前集上”26首,“采兰集”17首,“金台中”25首,“金台”下21首,“劫余集”21首,“劫余续集”24首,“柏台集”16首。正文前标有“蒙拾堂诗草偶存”及“自癸巳迄辛丑后附壬寅数首”。卷末有记:“以上共诗160首,遗漏尚多,删订未允者,尤复不少。统俟别本,补遗可也。”通过这一册所载,基本上清楚了梁文灿对“蒙拾堂诗”的大致设想。

《蒙拾堂诗草》:一册,未知何时所抄,据这一册的封面用纸与《蒙拾堂诗草底稿》相同,怀疑也是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稿本。封面有“蒙拾堂诗草”“断缣零锦”“后附红豆馆闲情集底稿”等字,成兴斋红格稿纸本写录,栏边无浅绿草纹,半页八行,行15字。眉批有“圈点均依宋晋之夫子原定”,可知宋书升曾为梁文灿选诗。这一册前后多涂改草写,中间大部分条理整齐。内标注书名为“蒙拾堂诗草录存”,前载录“鹊华草一呈政”,录诗47首;后载录“金台前集二呈政”,录诗29首。总共载诗76首。所以此册似乎是梁文灿抄录后,用来呈请他人选校之本。

《蒙拾堂诗稿底卷》:卷一卷二,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稿本,成兴斋红格稿纸本写录,栏边缀浅绿草纹,半页八行,行18字。封面题署尚有“濯缨集”“金台前集”“采兰集”,卷前总目计有“濯缨集”“金台前集”“采兰集”“金台后集”“劫余集”“柏台集”共六种。这一册梁氏意欲载录“濯缨集”“金台前集”“采兰集”三种,而册内与目录实际并不相符合。卷内正文为又有“平陵集”,又有“蒙拾堂诗草偶存卷一”,自癸巳迄丁酉共古近体诗56首;“蒙拾堂诗草偶存卷一补”,诗7首;“蒙拾堂诗草偶存卷二”,“自丁酉迄己亥共诗□首”。这一册抄写大部分较为工整,总共载诗117首。

《蒙拾堂诗稿底卷》:卷三卷四,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稿本,成兴斋红格稿纸本写录,栏边缀浅绿草纹,半页8行,行18字。前面抄录较为整齐,后面则零乱无章。封面题署“金台后集”“劫余集”“柏台集”。正文内有蒙拾堂诗选存目,有《鹊华集》,共50首;癸年剩稿,7首;《蒙拾堂诗草偶存》卷三,约50首;又抄录癸年剩稿三首,《蒙拾堂诗草偶存补》,18首;《明湖杂咏偶存》,24首;又有诗18首,又《蒙拾堂补遗》十数首。总共载诗180余首。这一册与《蒙拾堂诗稿底卷》卷一卷二为同一系统,二者如果删除相互重复的诗作,约共诗200余首。

《蒙拾堂诗草录存》: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冬月稿本,成兴斋红格稿纸本写录,栏边缀浅绿草纹,半页八行,行十八字。封面题署“蒙拾堂诗草录存”,并有“清缨集一作明湖集”“金台前集”“采兰集”。内页则有“蒙拾堂诗草偶录”,同时列有总目,总目计有“鹊华集(又作濯缨集),五十首存四十六”“金台前集,存四十四”“采兰集,存二十二”“金台后集,存三十八”“金台后集”“劫余集”“柏台集”。所载目录,与正文不符。卷内第一部分为“蒙拾堂诗草偶存卷一”,载《濯缨集》癸巳年古今体诗五十首,第二部分为“蒙拾堂诗草偶存卷二”载《金台前集》诗约五十首,总共载诗约一百首。这一册似乎为《蒙拾堂诗稿底卷》卷一卷二重新抄录本。

《蒙拾堂诗草》:一册四卷,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稿本,红格稿纸本写录,半页8行,行18字。诸本之中,这一册抄写最为工整,目次分明,几无涂改,当为定稿。总目列有八卷,此册仅录前四卷。

本册总目计有“存一,《鹊华集》,癸巳年,46首”“存二,《金台前集》,自甲午迄丙申,44首”“存三,《采兰集》,自丙申迄丁酉,22首”“存四,《金台后集上》,自丁酉迄戊戌,39首”“存五,《金台后集下》,自己亥迄庚子,29首”“存六,《劫余集》,自庚子迄辛丑,27首”“存七,《劫余续集》,庚子,26首”“存八,《柏台集》,自壬寅迄癸卯,20首补一首”。以上八卷应有诗256首,现在仅存前四卷,总共存诗150首。

从以上系列数种来看,除却重复,梁文灿现存诗约共400首。因为披阅检录时间有限,这个数字很难做到准确,不过大体上应该不会相差很多。再一个发现是,梁文灿从光绪十五年(1889)开始,至光绪三十年(1904),他主要以诗作为主;自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十四年(1925),主要以词作为主。那么他的《宋金元怀古词辑》,似乎也应在他作词之时所选辑。

梁文灿对自己的著述极为重视,常常一诗抄录数遍,一册重写多次,至于改订校勘,更不知凡几。每种著述之总名,总集分集之名称,目录正文之区划,至老未能定于一。其从红豆学吟,至风月可谈,再至蒙拾诗词,最后皆未见其作行世,“终无所遇,遂坎坷以殁”,古人说“诗能穷人”,果然也哉?

牛鹏志

本期图片由梁文灿嫡孙梁冈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