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創造性思維》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談創造性思維》,這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這個單元的文章都是闡述求知慾讀書問題的,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不少教益。
《談創造性思維》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實業家羅迦·費·因格。文章聚焦創造性思維,談如何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問題。文章先用四個圖形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談創造性思維》說課稿

的觀點,然後層層推進,提出“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創造性思維必備的要素;最後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
2、教學設想與教學目標
本文不拘泥於傳統的思維方式,獨闢蹊徑,大膽創新,富於思辨色彩。教學本文,首先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徵,明確議論文中論點、論據、論證三者之間的關係;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理清本文圍繞中心論點逐層展開論述的論證思路,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第三,把握本文的論證方式及其運用事實論證的寫法,品味文中設問句的表達效果,培養學生的議論文閱讀能力;最後,激發創造的火花,展開創造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閱讀和口語交際的相關要求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學習目標:
1、默寫汲取、孜孜不倦、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輕而易舉、鍥而不捨等詞並說出這些詞的意思。
2、默讀課文,準確找出本文的論點。
3、瀏覽課文,善於尋找問題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內容。


4、說出本文的論證方式,辨析論證方法,提高閱讀議論文的能力。
5、學習設問修辭並能結合例子說出其作用
6、不拘泥於固有模式,學會進行創造性思維,富有創新的精神。
學習重點
1、默讀課文,準確找出本文的論點。
2、瀏覽課文,善於尋找問題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內容。
3、說出本文的論證方式,辨析論證方法,提高閱讀議論文的能力。
學習難點:不拘泥於固有模式,學會進行創造性思維,富有創新的精神。
二、說學情及學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授課的班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較差;由於家庭條件所制,無條件查閱除課本、教輔以外更多的資料,致使知識面較窄,思維較為狹隘;而議論文學習又比較枯燥,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我在教授本課時,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教法,化枯燥為生動,化呆板為靈動,還課堂以活力,儘量使議論文教學多一些生機,為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積極嘗試培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並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小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並在教學中創設研究情景,鼓勵他們動手動腦,嘗試獨立創作,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說教法
在這堂課中,我充分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地位。我幫助學生制定了學習目標,引導他們選擇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與他們一起朗讀,一起討論,一起創作。師生互動,形成一種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課的教學我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要點是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中心論點,理清全文論證思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把握論述的核心;組織競賽活動,激發創造的火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要點是把握本文的論證方法。體會運用事實論證的好處;品味文中的設問句,瞭解、掌握設問句的表達效果並學會運用。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1、情景導入
頭腦轉轉轉。請同學們計算下面兩道題。
1(月) + 2(月) =1季度 ? 8小時 +16小時 =1天?
還可以舉例。如3天+4天=1周等。
回憶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每一種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觀察的角度不同,結論也不相同。
可以說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美]羅迦 · 費 · 因格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2、預習檢測
同學們自主完成預習題,完成起二人互查,師生共檢查。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聽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包括需要積累的詞語、引發思考的警句、文章的關鍵詞、設問句等。
2、提問:本文主要淪述什麼問題? ( 學生明確:主要論述怎樣才能擁有創造力的問題。)
提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學生篩選關鍵語句,明確: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 三)精讀課文,理清論證思路,明確作者的觀點,把握論述的中心(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
1.事物的正確答案為什麼不止一個?
2.為什麼要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作者用什麼樣的論證方法闡明這一事理的?運用這一論證方法有什麼好處?
3.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哪些要素?
4.區分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關鍵看什麼?
5.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明確作者的思維流程。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明確:
1.客觀事物豐富多樣、複雜多變,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
2.\\’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種思維方式符合客觀實際,遵循自然規律。只有認識到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
作者先從反面論證。\\’如果你認為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步不前。\\’然後從正面論證。\\’不滿足於一 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正反對比論證,說理更全面,更透徹。

3.創造性思維必備的要素有:必須精通各種知識,因為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必須留意細小的想法。持之以恆地進行嘗試。
4.作者通過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的研究結論,指出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關鍵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細小想法。
5.本文圍繞\\’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題從多層面展開論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思維方式的錯誤,解決人們認識中存在的問題;又論述了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要素,進而闡明每個人都具有創造力;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結淪,擁有刨造力需要具備三個關鍵性的要素。本文逐層論述,由分到總,思路清晰。
教師點撥:理清論證思路對於理解課文內容來說異常重要,需要注意第4段、第9段的過渡作用、末段的總結作用。
(四)組織課堂競賽,激發創造火花,展示創新魅力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十人,另設計時員一名,監督員一名。
遊戲規則如下:(1)小組自備一串鑰匙,傳遞鑰匙,從第一個成員手中傳給第十個成員,

(2)鑰匙必須經過每個人的手,不得落地;
(3)以歷時最短者為優勝組。
2.各組討論交流,確定最佳辦法,並自行演示。
3.比賽正式開始。
4.宣佈比賽結果。
5.監督員總結:
遊戲方法如下:
(1)第一組:十個人站成一排,第一位成員把鑰匙拋到第二位成員手中,第二位成員以相同辦法傳遞到第三位,依次類推。歷時最長。
(2)第二組:十個人站成一圈,伸出右手,第一位成員左手拿鑰匙,用其中一枚劃過十個人的手心,最後放入第十個成員手中。歷時較短。
(3)第三組:十個人站成兩排,左邊成員伸出右手,右邊成員伸出左手,兩兩交差,形成斜坡,第一位成員左手拋擲鑰匙,鑰匙順著斜坡滑落到第十位同學的手中。歷時比第二組短。
(4)第四組:十個人站成兩排,左邊成員伸出右手食指,右邊成員伸出左手食指,依次排列組成一個垂直面,第一位成員將鑰匙順著垂直面作自由落體運動,第十位成員揚手接住。歷時最短。
監督員建議:把第二組和第四組的方法結合起來,十根手指組成一個立面,第十位成員用其中一枚鑰匙快速劃過即可。

6.教師總結:
同學們,創新帶給我們的快樂洋溢在每個同學臉上,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只要我們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留意自己的細小想法,你就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