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米以下深海生物靠什么获得能量生存?生理功能与浅海同样?

岳风轻云淡


海洋的水层从垂直方向可划分为:

1.海洋上层:从海面到水下200米。

2.海洋中层:水层深度为水下200-1000米。

3.海洋深层:水深1000-4000米。

4.海洋深渊层:水深4000-6000米。

5.海洋超深渊层:水深6000-11000米。

生活6000米以下超深渊层的大部分生物都是靠这里的海洋雪或深海热泉产生的化学反应维生。超深渊带的低营养水平与阳光的缺少让这里的生活条件变得十分恶劣,但一些适应能力强的生物便正因为这种令敌对物种稀少的环境,反而生存了下来。由于没有阳光可以照射到这里,这里的生物视力已经退化,他们的大眼睛仅仅只能接受到生物发出的光芒。这也导致了这里的大多数底栖生物缺乏自然色素,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

超深渊带最常见的生物有海蜇、蝰鱼、管虫与海参。这一区域最深可达到10911米(35814英尺)。在这样的深度下的区域的水压超过1100标准大气压(110兆帕;16000磅),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1万2100公吨的毁灭性压迫力(比喻来说就像一只北极熊站在一张邮票上,或是一个人背着50架波音飞机的压力)。

拍摄于水下7400米的拟狮子鱼

栖身于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短脚双眼钩虾


Eins田


深海生物的能量来源主要有2种,太阳能和地热能。

大家熟知的深海生物主要包括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包括棘皮动物甲壳动物等,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海水表层掉落的食物残渣即海雪,这些食物残渣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吸收太阳能。

另一种生物类群来自深海热液喷口或冷泉喷口附近。这部分食物链的初级生产者细菌依靠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化学分子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化学能转生物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