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有什麼歷史知識?

青春穿越人海


《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主要演繹了一個平凡的少女甄嬛如果在清朝勾心鬥角的後宮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一個在後宮中呼風喚雨的一代太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部劇背後的真實劇情。

甄嬛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女主,原名甄玉嬛,不過後來因為“玉”字俗氣而改名為甄嬛。她其實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而歷史上真正的原型應該是參照的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鈕鈷祿氏在中國清朝歷史上最大的貢獻是在康熙五十年時生下了皇四子弘曆,母以子貴,正是憑藉這個契機,才一步步從貴人到福晉、妃子、貴妃。後來雍正十三年兒子弘曆即位,即被尊為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

那麼,電視劇中甄嬛的經歷和真實的歷史中的人物經歷是一樣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首先一點,電視劇中甄嬛的身世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長女依靠皇帝選秀女的方式得以進宮,並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宮廷劇開始。真正歷史原型人物皇后鈕鈷祿氏據《清史稿》記載: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進熹貴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后,居慈寧宮。翻譯成白話文是孝聖憲皇后正統的滿洲鑲黃旗人,八旗子弟的後人,並且其父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鈕祜祿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曆提升地位,十餘年間皆號格格。待到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崩逝,內侍取出諭旨,宣佈弘曆即位。熹貴妃鈕祜祿氏母以子為貴,才被乾隆帝尊為皇太后。

電視劇中人物出身與真實歷史原型人物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女主都是憑藉自己的方式善至於終身。所以最後小編有話說:出身高低並不能決定你的成功,任何東西都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惡魔也無妨


1.康熙九子奪嫡是真的。雍正是最後的勝利者。主要對手是八王爺胤禩。

2.雍正的生母確實是烏雅氏,弘曆的生母是鈕祜祿氏。

3.雍正在位的大太監是蘇培盛。

4.雍正的母親確實親愛小兒子十四王爺。

5.年妃溫婉恭順,很受寵愛。當時年羹堯犯事,年妃身體不好,雍正為了年妃,在年妃死後,才處置年羹堯。

6.年妃與雍正育有三兒一女,都都夭折了。

7.雍正的三位養女被遠嫁蒙古。

8.允禮,康熙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母純裕勤妃。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於乾隆三年(1738)。





仙人球的理想


《甄嬛傳》中有許多被編劇疏漏的地方,有的與歷史嚴重不符,有的則是地方令人瞬間“穿越”。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二。

一、子嗣撫養

甄嬛傳中存在後妃自行教養孩子的情節,然而這個是極為不符合清史的。我們看許多其他清宮劇經常會有母子分離長年累月不得見的情形,這都是因為清朝有規定,妃嬪不可以教養自己的孩子。那麼後宮之中這些孩子都由誰來撫養呢?那就是皇后。只有當皇后的身體狀況確實無力撫養的情況下才可以有皇帝下旨指定某一位或者幾位宮妃來撫養。而且親自之間不得隨意探視,只有在大典或者宴會時才能相見,再來就是等皇子年滿50後方可探看。

二、外男與宮妃

《甄嬛傳》中有大量鏡頭在描述甄嬛眉莊與溫實初溫太醫的種種貓膩,然而按照事實來講這種事情真的極度不可能發生。暫且不說規矩森嚴的宮廷,就連普通的大戶人家也都對於外男見女眷這件事十分慎重。就紅樓夢來說,裡面的大丫鬟生病要請男性大夫來診治時都要拉上簾子,只露出一隻手,這露出的手指還要找帕子蓋上。所以,太醫大人,您究竟是怎麼做到勾搭了一個宮妃又一個宮妃還沒被砍了的?

三、壽康宮

劇中出現的壽康宮其實此時並沒有。真正的壽康宮是乾隆皇帝為其生母熹貴妃所建,那個時候距離雍正駕崩已經過了很久了。壽康宮,壽康宮你怎麼了?你也穿越了嗎?

四、大觀園?

劇中有專門的鏡頭刻畫甄嬛暮年時的情景,鏡頭中小允子依然隨侍左右,甄嬛身著明黃的袍服在園子的長廊中緩步而行。畫面十分優美,隨手截下來一幅都能做壁紙。然而鏡頭一拉遠,園子的名字就瞬間讓人出了戲!沁芳園!什麼鬼?你們這是穿越到了大觀園?賈寶玉知道嗎?真的是分分鐘很出戏很無語,就怕娘娘走得稍微快一點就迎面撞上了前來送披風的襲人之流。看見娘娘滿臉肅穆深情地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真是不由得捧腹大笑。





萬三娛樂


《甄嬛傳》是一部架空歷史的小說,作者流瀲紫本身就是一名老師。對歷史理解比較深刻,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裡面的服裝,後宮禮儀,嬪妃等級等等,都描寫的比較細緻。裡面有一些歷史故事,就是直接套用在故事情節裡。

比如甄嬛侍寢那一段,甄嬛問皇帝,皇上要學漢成帝嗎?又說臣妾不敢做趙合德。最後說后妃美貌遠剩趙合德,也應該像班婕妤那樣賢淑。這一段就引出了飛燕合德和班婕妤之間的故事。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妃子,在趙飛燕姐妹入宮後失寵。班婕妤不僅才貌雙全,而且賢淑。漢成帝有一次想和她同乘一輛轎子,被她拒絕。大致意思是說古代很多帝王都因為太寵信后妃而亡國,我們應該以他們為鑑。後來班婕妤失寵去主動去侍奉王太后,這點和沈眉莊對皇帝失望後,去侍奉太后同出一轍。

比如甄嬛跳驚鴻舞那一段,華妃引出了《樓東賦》。這兩項都出自唐玄宗的妃子梅妃江采蘋。在楊貴妃之前,梅妃很受唐玄宗喜愛。甄嬛的驚鴻舞一鳴驚人,華妃引出的《樓東賦》也很符合身份。在甄嬛之前華妃也很受皇上寵愛。《樓東賦》本來是梅妃表達自己失寵後的落寞,和對楊貴妃的不滿。華妃藉此表達對甄嬛的不滿,正如甄嬛所說,有驚鴻舞就有《樓東賦》。

比如甄嬛離宮出家後又回宮,被封為熹妃。這點和武則天出家回宮很像。都是在寺院裡遇見皇帝,舊情復燃又進了宮門。比如最後甄嬛自己決定打掉孩子,扳倒皇后。事發后皇後對皇上說,臣妾此情恰如當年王皇后,皇上說朕不是唐高宗,不會輕易被矇蔽。他們說的就是武則天親手掐死女兒,誣陷給王皇后的事。

小說中還有一個女子叫徐燕宜。說摩格可汗進京為皇帝帶來一個大黑熊,供為賞玩。但是黑熊跳出籠子到處亂跑,左右宮人嬪妃都忙著逃命。只有徐燕宜擋在皇帝面前,最後侍衛趕來才把黑熊抓住。後來被皇帝感動之餘,加封徐燕宜為從一品貞一夫人。這個出自漢元帝時期的故事,馮婕妤當熊。劇中安陵容被皇后稱為冰上飛燕,劇中安陵容能歌善舞,雖然深受寵愛卻不能懷孕。歷史上趙飛燕也是不能懷孕。

一部備受好評的宮鬥小說,離不開這麼多歷史典故。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是有些事歷史上卻真實發生過。所以雖然虛構,卻也寫的很真實。



高高在下喲


《甄嬛傳》中有許多被編劇疏漏的地方,有的與歷史嚴重不符,有的則是地方令人瞬間“穿越”。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二。

一、子嗣撫養

甄嬛傳中存在後妃自行教養孩子的情節,然而這個是極為不符合清史的。我們看許多其他清宮劇經常會有母子分離長年累月不得見的情形,這都是因為清朝有規定,妃嬪不可以教養自己的孩子。那麼後宮之中這些孩子都由誰來撫養呢?那就是皇后。只有當皇后的身體狀況確實無力撫養的情況下才可以有皇帝下旨指定某一位或者幾位宮妃來撫養。而且親自之間不得隨意探視,只有在大典或者宴會時才能相見,再來就是等皇子年滿50後方可探看。

二、外男與宮妃

《甄嬛傳》中有大量鏡頭在描述甄嬛眉莊與溫實初溫太醫的種種貓膩,然而按照事實來講這種事情真的極度不可能發生。暫且不說規矩森嚴的宮廷,就連普通的大戶人家也都對於外男見女眷這件事十分慎重。就紅樓夢來說,裡面的大丫鬟生病要請男性大夫來診治時都要拉上簾子,只露出一隻手,這露出的手指還要找帕子蓋上。所以,太醫大人,您究竟是怎麼做到勾搭了一個宮妃又一個宮妃還沒被砍了的?

三、壽康宮

劇中出現的壽康宮其實此時並沒有。真正的壽康宮是乾隆皇帝為其生母熹貴妃所建,那個時候距離雍正駕崩已經過了很久了。壽康宮,壽康宮你怎麼了?你也穿越了嗎?

四、大觀園?

劇中有專門的鏡頭刻畫甄嬛暮年時的情景,鏡頭中小允子依然隨侍左右,甄嬛身著明黃的袍服在園子的長廊中緩步而行。畫面十分優美,隨手截下來一幅都能做壁紙。然而鏡頭一拉遠,園子的名字就瞬間讓人出了戲!沁芳園!什麼鬼?你們這是穿越到了大觀園?賈寶玉知道嗎?真的是分分鐘很出戏很無語,就怕娘娘走得稍微快一點就迎面撞上了前來送披風的襲人之流。看見娘娘滿臉肅穆深情地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真是不由得捧腹大笑。


霸佔N1的美


《甄嬛傳》中有許多被編劇疏漏的地方,有的與歷史嚴重不符,有的則是地方令人瞬間“穿越”。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二。

一、子嗣撫養

甄嬛傳中存在後妃自行教養孩子的情節,然而這個是極為不符合清史的。我們看許多其他清宮劇經常會有母子分離長年累月不得見的情形,這都是因為清朝有規定,妃嬪不可以教養自己的孩子。那麼後宮之中這些孩子都由誰來撫養呢?那就是皇后。只有當皇后的身體狀況確實無力撫養的情況下才可以有皇帝下旨指定某一位或者幾位宮妃來撫養。而且親自之間不得隨意探視,只有在大典或者宴會時才能相見,再來就是等皇子年滿50後方可探看。

二、外男與宮妃

《甄嬛傳》中有大量鏡頭在描述甄嬛眉莊與溫實初溫太醫的種種貓膩,然而按照事實來講這種事情真的極度不可能發生。暫且不說規矩森嚴的宮廷,就連普通的大戶人家也都對於外男見女眷這件事十分慎重。就紅樓夢來說,裡面的大丫鬟生病要請男性大夫來診治時都要拉上簾子,只露出一隻手,這露出的手指還要找帕子蓋上。所以,太醫大人,您究竟是怎麼做到勾搭了一個宮妃又一個宮妃還沒被砍了的?

三、壽康宮

劇中出現的壽康宮其實此時並沒有。真正的壽康宮是乾隆皇帝為其生母熹貴妃所建,那個時候距離雍正駕崩已經過了很久了。壽康宮,壽康宮你怎麼了?你也穿越了嗎?

四、大觀園?

劇中有專門的鏡頭刻畫甄嬛暮年時的情景,鏡頭中小允子依然隨侍左右,甄嬛身著明黃的袍服在園子的長廊中緩步而行。畫面十分優美,隨手截下來一幅都能做壁紙。然而鏡頭一拉遠,園子的名字就瞬間讓人出了戲!沁芳園!什麼鬼?你們這是穿越到了大觀園?賈寶玉知道嗎?真的是分分鐘很出戏很無語,就怕娘娘走得稍微快一點就迎面撞上了前來送披風的襲人之流。看見娘娘滿臉肅穆深情地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真是不由得捧腹大笑。


梁現實


滴血驗親與滴骨驗親

如果問甄嬛傳裡哪一幕最精彩、最激動人心?很多人會回答滴血驗親那一幕。那一個場景中角色大彙集,個人各自心懷鬼胎,好不熱鬧。



這裡要驗證六阿哥是不是皇帝親生的,採取了古代非常常見的滴血驗親的方式。這個方式起源於三國時期,在古代漫長的歷史中被奉為經典,不容置喙。

其說法為:兩人若為親屬,則血相融;兩人不是親屬,則血不融。現代的我們當然都知道這方法一點都不靠譜,但近千年間,人們都是按照這個方法來判定不明確的親屬關係的。



甄嬛傳中,溫太醫和六阿哥的血被滴到了加了白礬的水裡相融了,因為白礬可以改變水質,讓所有血相融;後來換了碗清水後血就不融了。


這裡其實有一點問題:不同的血型在清水中也是有可能相融的,所以只換清水的話,還是稍稍有些冒險——需要在水中加鹽醋才能保證血不相容,當然這也是部分鑽空子的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經驗啦!


其實古代還有另一個更驚悚的驗親方法:滴骨驗親。這個方法需要把血滴到死者的骨頭上,要是血可以滲透進去,就說明驗血者和死者為親屬關係。

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的兒子蕭綜被傳不是梁武帝親生的,而是他母親前夫東昏侯的兒子。為了這個傳說,蕭綜挖了東昏侯的墓,挖出東昏侯的骨頭,進行滴骨驗親。結果血真的滲透進去了。



蕭綜為了再次確認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居然狠心地殺了自己的兒子,再次嘗試,血真的也滲透進骨頭去了。因此蕭綜對自己的身世不再疑其它,投奔了北魏,還為東昏侯服喪三年。

至於這個方法本身,當然毫無科學性可言。所以蕭綜到底是誰的兒子,已經不得而知了。古代愚昧的思想造成了多少誤會與冤案呢。


蘺公子


《甄嬛傳》是一部架空歷史的小說,作者流瀲紫本身就是一名老師。對歷史理解比較深刻,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裡面的服裝,後宮禮儀,嬪妃等級等等,都描寫的比較細緻。裡面有一些歷史故事,就是直接套用在故事情節裡。

比如甄嬛侍寢那一段,甄嬛問皇帝,皇上要學漢成帝嗎?又說臣妾不敢做趙合德。最後說后妃美貌遠剩趙合德,也應該像班婕妤那樣賢淑。這一段就引出了飛燕合德和班婕妤之間的故事。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妃子,在趙飛燕姐妹入宮後失寵。班婕妤不僅才貌雙全,而且賢淑。漢成帝有一次想和她同乘一輛轎子,被她拒絕。大致意思是說古代很多帝王都因為太寵信后妃而亡國,我們應該以他們為鑑。後來班婕妤失寵去主動去侍奉王太后,這點和沈眉莊對皇帝失望後,去侍奉太后同出一轍。

比如甄嬛跳驚鴻舞那一段,華妃引出了《樓東賦》。這兩項都出自唐玄宗的妃子梅妃江采蘋。在楊貴妃之前,梅妃很受唐玄宗喜愛。甄嬛的驚鴻舞一鳴驚人,華妃引出的《樓東賦》也很符合身份。在甄嬛之前華妃也很受皇上寵愛。《樓東賦》本來是梅妃表達自己失寵後的落寞,和對楊貴妃的不滿。華妃藉此表達對甄嬛的不滿,正如甄嬛所說,有驚鴻舞就有《樓東賦》。

比如甄嬛離宮出家後又回宮,被封為熹妃。這點和武則天出家回宮很像。都是在寺院裡遇見皇帝,舊情復燃又進了宮門。比如最後甄嬛自己決定打掉孩子,扳倒皇后。事發后皇後對皇上說,臣妾此情恰如當年王皇后,皇上說朕不是唐高宗,不會輕易被矇蔽。他們說的就是武則天親手掐死女兒,誣陷給王皇后的事。

小說中還有一個女子叫徐燕宜。說摩格可汗進京為皇帝帶來一個大黑熊,供為賞玩。但是黑熊跳出籠子到處亂跑,左右宮人嬪妃都忙著逃命。只有徐燕宜擋在皇帝面前,最後侍衛趕來才把黑熊抓住。後來被皇帝感動之餘,加封徐燕宜為從一品貞一夫人。這個出自漢元帝時期的故事,馮婕妤當熊。劇中安陵容被皇后稱為冰上飛燕,劇中安陵容能歌善舞,雖然深受寵愛卻不能懷孕。歷史上趙飛燕也是不能懷孕。

一部備受好評的宮鬥小說,離不開這麼多歷史典故。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是有些事歷史上卻真實發生過。所以雖然虛構,卻也寫的很真實。


有魚張講電影


《甄嬛傳》中最真實的歷史人物,一直活到乾隆四十二年!

對於熹貴妃甄嬛,本人甚是偏好。細細研究之餘發現,她竟然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個人物,並且就是雍正帝的寵妃,乾隆帝的生母......最為關鍵的是,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真正是夫妻恩愛,水乳交融,並不似劇中那般互相猜忌。不過,“甄嬛”之所以受到雍正帝的寵愛,據說還是因為乾隆帝,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歷史上,熹貴妃姓鈕祜祿氏,生於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其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凌柱,後加封一等承恩公,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巴圖魯額亦都。在《甄嬛傳》電視劇當中,甄嬛後來也是姓鈕祜祿氏,其父親甄遠道同樣為四品典儀官。

鈕祜祿氏,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曆(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諡: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康熙年間,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偶感時疫,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正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後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曆於雍和宮邸。弘曆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於圓明園牡丹臺,康熙帝見皇孫弘曆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曆"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正的恩寵。在這種情況下,當胤禛登基為雍正帝后,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不久又晉位為熹貴妃。

不僅雍正皇帝和“甄嬛”感情甚好,就連後來的乾隆皇帝,對其也是非常孝順。雍正帝駕崩以後,根據其遺旨,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后。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后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臺,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后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善至於終身。

由於既有雍正帝的寵愛,也有乾隆帝的孝順,所以鈕祜祿氏“甄嬛”活了86歲,這在清朝歷史上也算是長壽了。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到圓明園。在這期間,皇太后身體偶感微恙,本來經調理已無大礙,但是不想之後卻出現反覆。到正月二十二日,病情已十分嚴重,這一天乾隆帝看望了母親兩次。這天深夜,皇太后已進入彌留狀態。乾隆帝守候在旁。到了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痰忽上湧,遂於醜刻病逝”,終年86歲。舉國致哀,尊諡號定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因此後世稱其為孝聖憲皇后),葬於泰東陵。



農家小寶貝娟子


甄嬛傳到底歪曲了多少歷史事實?寫回答

甄嬛傳與歷史知識不符合。

1.後宮佳麗名字都與雍正後妃名諱不符  

清朝是滿族人統治漢族人,清朝長期實行是民族隔離政策,規定滿漢不通婚,皇室宗親娶必定是在旗女子。愛看清宮劇的人都知道,常見滿族姓氏有這些:章佳氏、佟佳氏、烏雅氏、烏蘇氏、董鄂氏、鈕祜祿氏、郭絡羅氏、葉赫那拉氏等。

2.雍正雖然是老四但並不叫玄凌  

《甄嬛傳》裡皇帝名叫玄凌,雖然也是先帝第四子,被甄嬛和純元皇后稱為“四郎”,因此編劇就讓陳建斌當起了“四爺”雍正。事實上,雍正名諱是愛新覺羅-胤禛。

3.服飾

選秀時:清朝規定,參加選秀的秀女必需穿藍布衣服,扎大辮子,甄嬛傳中選秀時候的穿衣打扮,第一不符合選秀規定,第二那都是出嫁後婦女的裝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