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拿“35岁”说事儿,六个深度思考,四件事情,走出心理学暗示

长大是可预料的,一棵小杨树十年后会成为大杨树,一只小狗十年后会成为老狗;但一个人除了长大,还会成长,成长是一种对未来成功的渴望,成长是一种情愿在生命的道路上创造奇迹的精神。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克服困难,不放弃,才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俞敏洪

成长的坎坷和思考,谁也无法逾越,更不需要别人替代。该走的路,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 是谁制造了“35岁现象”?
  • 为什么不能正确看待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单位招聘的“35”?
  •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要扩张,我们不需要“35”?
  • 80年前发展心理学提出的“中年危机”现在还适用?
  • 生理机能下滑就一定与找不到工作有关系?你能解释癌症的心理暗示吗?
  • 用工荒,“35”不用,将无工可用?
  • 就业难,眼高手低,劳动赚钱,怎会丢人?
  •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的作用是什么?
  • 去他的“35”,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做的是什么?

一、是谁制造了“35岁现象”?

是不是人一到35岁,各种“35”的文章就扑面而来,难道是幻觉?

最近确实看到很多关于这类的文章,我想举例子就举例子,看看都是些什么例子,“年薪30万老总失业变成快递小哥”,“10年职场做到管理层失业4年在家”,“投简历四处碰壁,超过35的简历就不看了”,“32岁职场人除了卖保险还能干什么”。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我且不说这些例子有啥问题,我也承认人到了一定年龄,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加上家庭、责任、社会环境会有忧虑、迷茫,难道其他阶段就没有吗?

自然法则,适者生存,10年的光阴至少每个人都有沉淀,没付出没想法的10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我认为也不稀奇,大学老师下班后也去送外卖、开网约车,他们不是一样在奋斗?在这里写文章的人,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腰酸背痛地敲打着文字。

你敢说这里面35左右的不多么,你千万别说指点职场经验的都是一些25、6岁的壮小伙子,写育儿经验的都是些黄花姑娘,写财经评论的都是些新散股民,写感情美文的都是采花高手。

所以我想说,不要人云亦云,谁写的35之前的100件事,我想问问你完成了几件?如果说“35岁大龄单身女青年如何如何”,我也觉得无可厚非。


二、为什么不能正确看待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单位招聘的“35”?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1、体制内更注重法律法规制度规定、讲纪律、守底线。

用了这么久的人,不断学习加强提升,工作到位,认真落实,积极进取,建言献策,为啥不继续用呢,为啥从外面招一个成熟的大哥再补习一遍。

2、新的岗位的空缺年轻一点更科学

无论体制内还是企业,加班加点的活年轻人经历更加旺盛,似乎又涉及到35的生理技能,这真的没多大关系。一个年轻的干部整天指挥一个老大哥,你觉得合适么?于心何忍,再说需要年轻人补充活力,创造力和激情一点的氛围。

3、35岁以上的机会不少啊

你如果是个职场高人和技能能手,可以来高校做教师啊,尤其是高职学校,要的就是职业经验,完全满足学生培养的实践需要。

全国各地都在“抢人才”,你以为都是大学生吗,非也,学术人才,技术人才等。

你总不能说,没技术,没理论,没方向,就自己套个35现象吧,我倒觉得这不科学。

4、事业单位正在改革,或许你认为的这种现象局限被逐步打破。


三、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要扩张,我们不需要“35”?

企业一般都要经过创业、发展、扩张、成熟的阶段,看了一些招聘的信息,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基础及偏上一点的岗位,你懂得,这种岗位更多的是实务性质的岗位。

一种是管理的岗位,8年还是10年经验,这两种设置不就符合了所有年龄层次的招聘吗?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招聘需求和自己能力不相匹配。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65岁的比尔·盖茨将离开微软董事会,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他有一句话,“对人才的运用,仅仅限于收罗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对人才不仅要善于识别其长处,而且要敢于大胆地使用,以让其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虽然这样说,但是并不是每个招聘的老板都这么想,招聘时看的当然是硬实力。


四、80年前发展心理学现在还是否适用?

关于发展心理学的问题,人民网发布的《用发展眼光看“35岁现象” 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中提到35岁属于成年早期(20—40岁)的阶段。

“在成年早期,个体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但人的生理机能却从30岁左右的巅峰期开始下滑。生理上的变化叠加家庭和职场角色的转变,赶上知识技能快速迭代,让很多人在35岁左右出现职业焦虑,不难理解。”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这是啥意思呢,专家都说了“出现职业焦虑,不难理解”,也就是很好理解,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焦虑,这就更没必要非要拿他说事儿了吧。

在度娘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关于成年早期的理论来源,知道的希望给我充充电,在此感谢。

发展心理学广义上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20世纪3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荣格提出了40岁的“中年危机”理论。1980年德国贝尔特斯提出“毕生发展观”理论,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完善。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为我们理解老年人认知能力、情绪与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根据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生命全程都存在发展,发展总是由获得和丧失组成。老年人也存在发展,存在获得与丧失,这种观点纠正了老年人只是一味退化的错误认识。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把25-50岁定位为成年中期,这一阶段是为了获得繁衍,避免停滞。

当然,每个理论都有他特定的环境,现在理论研究也基于这些基础,但真正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一定的方法重新计量、测算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的结论,不能单凭想象,发发牢骚就判定问题的所在。


五、生理机能下滑就一定与找不到工作有关系?你能解释癌症的心理暗示吗?

同样,专家说,20岁是人体机能最强的时候,可是20岁估计啥也不懂,正在享受丰富的大学生活,三十几岁自然开始下滑,谁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谁又会在乎,这与找不到工作显然没有站得住脚的辩证关系。

我倒觉得35岁才是身体机能最成熟的时候,20岁到35岁是15年属于巅峰阶段,35岁到65岁退休是30年,你再怎么下滑,也可以以较高的身体机能维持10年吧。


六、用工荒与就业难

1、3000元可以招个海归,招不到打工族

原始的村庄生机勃勃,农民们享受着庄家收获的喜悦,现代的农村冷冷清清,除了老人和儿童。

但是无论是20-60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份打工的工作,到了60岁对他们来说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因为他们有家在农村,不需担心房子,打工虽苦,其乐融融。开着车去接工人,这个用工荒说明了很多问题,真的是“35”不用,将无工可用。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2、就业难,眼高手低,劳动赚钱,怎会丢人?

就业难的问题还是上述所描述的需求的问题,一个是企业需求,一个是个人需求。企业需求少,必然会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也要看个人能力是否匹配,是否眼高手低。

各个国家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就业问题,失业的报道天天看到,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劳动赚钱,没什么可丢人的,我们这些分享经验,写感受的人不也是凭着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七、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的作用是什么?

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是一个时期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的“终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培训对象覆盖全体劳动者,包括就业人员和准备就业创业的人员在内。

二是培训补贴覆盖劳动者终身职业生涯,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都有机会享受政府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这是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核心所在。

三是技能评价激励活动覆盖劳动者培训就业全过程,提出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使培训、就业、评价、使用有机衔接。

四是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提供全方位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等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培训权益。

这项工作已经有了,参加培训获得技能不说,可以获得政府补贴,这不就是前述岗位需求与能力不匹配的最好平台么,最好政策么。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八、去他的“35”,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做的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不要动不动就拿“35”说事儿了,想想我们应该做什么?

1、尊重工作、尊重劳动成果

任何一份工作的获得,都来之不易,不轻言放弃。无论在平凡的岗位,甚至在别人眼里瞧不起,劳动带来的收获会让你感到温暖和荣光,能坚持干几十年的人不光是对工作的一种忠诚,我想更是对工作的一种敬重。

尊重工作也是尊重自己,同时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假如你挚爱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亦是美好,如果你厌恶,那你的生活或许就是黑暗和忧虑。

对工作的态度反映了你对人生的态度,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劳动创造的成果便是你的成果,一份真诚的喜悦和对人生的负责。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2、每个阶段都需要学习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人,学生存,你发现不学习就会不断的退步,思想也慢慢退化,人生中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每天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放下。

在职场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也许会因为精力不够,但是这不矛盾,我们的工作就是本身就是在学习,在职场中慢慢成熟,慢慢进步,觉得下一步要做什么,做成什么,这不就是学习的成果么。

3、专业和忠诚

你有自己学到的专业,就最好把这个专业做到够专业。你在这里成了行家,不怕没有市场,人生只有一次,总不能停停走走,转个几年又想换个别的内容试试,创业创新是一种好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合适,要按照自己的条件,合理的筹划,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做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人不会做,那你可能就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如果到处跳槽,到处选择行业,不停的选择不同岗位。行行干行行不精,面对职场的竞争,你哪里会有底气,你有的只能是埋怨和忧虑。如果够专业,即使在不同的行业,你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4、相信自己,砥砺前行

就像文头俞敏洪说的那样“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克服困难,不放弃,才会出现生命的奇迹”。人必须要经过磨炼,熬得住,耐得住,才会有所成就。

坚持是一种态度,事情总会有种种困难,人生总有沟沟坎坎,只要积极看待,认真对待,辛勤付出,克服困难,脚踏实地,留下的总归是深刻的脚印,换来的迟早是成功的喜悦。

老拿“35岁”说事儿,七个问答来反对,职场每个阶段都应该这样做

总之,去他的“35”,小狗活了10年变成了老狗,但我们不是,干我们该干的事儿吧,在职场中活好自己的人生。


原创作品,孔甲己,关注我,一起讨论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