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寵幸女官得子,六年後才敢相認,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興之主

明朝在憲宗時的後宮中,是沒有殯妃敢懷孕生子的,這是因為被年齡已大、無法生子又專寵的萬貴妃殘害的結果。朱佑樘能僥倖出生並存活下來,其間充滿了戲劇色彩。朱佑樘的母親紀氏是宮中一個小小的女史(女官名稱),負責管理宮中藏書。 1469 年秋天,憲宗偶然來到書房,見紀氏長得如花似玉,頓時春心湧動與之合歡,自此有孕。紀氏生下朱佑後,為保全性命,忍痛將他交給門監張敏,讓張敏把他溺死。為人善良的張敏想到皇上無子,就揹著萬貴妃秘密撫養,從而保全了朱佑樘的生命。

六年後的一天,憲宗召張敏梳頭,對鏡哀嘆道:"聯將老了,可是還沒有兒子!"張敏立即跪下說:"皇上並非無子!"憲宗大為驚詫,張敏接著說:"現在安樂堂內就有您的龍種。"憲宗更加奇怪了,於是張敏就把朱佑樘的事情告訴了他。憲宗大喜,立即派人把朱佑樘接來,隨即命禮部定名,並冊封紀氏為淑妃。但紀氏終究還是沒能逃過厄運,不久就在新居永壽宮暴死。

先皇寵幸女官得子,六年後才敢相認,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興之主

1469 年的冬天,朱佑樘被立為太子,並於1487 年即位,是為孝宗。即位後,孝宗立即對太監梁芳、禮部右侍郎李孜省等前朝奸臣一一罷免。兩個月後,孝宗又下令將那些冒領官俸的僧侶、藝人3000 多人一概除名。

接下來,孝宗以各種方式處罰了另外一些腐敗之徒。在清理過程中,孝宗注意方式方法,沒有大開殺戒。被砍掉腦袋的,只是一個罪大惡極的僧人繼曉。罷斥完奸佞後,自然任用的就是賢能之人。為了熟悉官吏的情況,孝宗曾下令吏、兵兩部把官吏姓名全部抄錄下來,貼在文華殿的牆壁上,一旦有人員變更隨時更改。他多次指示吏部、都察院提拔、罷免官吏的主要標準,是看此人有無政績。因而在當時,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況,出了許多名臣。孝宗還採納了吏部尚書王怒的意見,在早朝之外,還在便殿召見大臣,謀議政事,這便避免了早朝因時間限制,皇帝與大臣不能深人交流而導致所實施的政策會有偏差的弊端。為更進一步提高決策效率,孝宗還於早朝外開始增加午朝,每天在左順門接見大臣,傾聽他們對政事的見解,從而做出了許多重大決策。

先皇寵幸女官得子,六年後才敢相認,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興之主

針對前朝因奸佞阻攔而言路不通的問題,孝宗廣開言路,臣子們紛紛上書針砭時弊。弘治元年(1488年),都御史馬文升上疏十五時政,其中一條"節約費用,以救百姓生活艱難困頓"孝宗對這個建議非常賞識,下令減少宮中開支。

其實孝宗能夠做到廣納善言這一點,得益於他周圍有一批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在群臣之中,孝宗最信任的是王恕。以"好直言"著稱,在成化年間,曾被憲宗強迫致仕,孝宗即位後,孝宗讓他出任吏部尚書。王恕在職期間,除了繼續抨擊時弊之外,還向孝宗推薦了許多有才學的正直之士。孝宗極為賞識的還有馬文升,這是一位文韜武略雙修的大臣,弘治二年( 1489 )由左都御史升任兵部尚書。馬文升就職以後,嚴明紀律,嚴整軍務,罷免了 30 餘名不稱職的將校。此後數年,孝宗仍把重用忠良之士作為治理朝政的保證,又陸續把劉健、謝遷、李夢陽等人,提升到內閣當中參與機務。同時孝宗亦能做到親賢逐俊,勤於政事。弘治九年( 1496 )閏三月,少詹事王華揭發太監李輔國與張皇后關係甚密,招權納賄。李輔國知道後馬上對王華進行報復,他向孝宗進讒言說王華惡行昭著,以予嚴懲。

先皇寵幸女官得子,六年後才敢相認,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興之主

孝宗聽後,不但沒有對王華進行懲罰,反而傳令中官賜食給王華,以示親近。弘治十年二月,孝宗在後苑遊玩的時間過長,侍講學士王鰲便對皇上此舉提出勸誡,告誡他切忌過於玩樂,以免玩物喪志。孝宗當時聽了沒有反應,繼續玩自己的。但在事後,他卻對誘導他玩樂的太監說:"講官指出這一缺點完全正確,是一片誠摯之情,完全是為我著想啊!"

在勤政愛民方面,孝宗也是一個不錯的典範。這主要表現在減免災區的賦稅毛收上。從弘治三年(1490)河南因災免秋糧始,他對每年奏報來的因災免賦要求無一例外地加以同意。

但是人無完人,朱佑樘與他的先祖們一樣,對太監也不太反感,東廠的權力仍然掌握在太監手中。對朱佑樘發生影響的是太監李廣。當時,朝中王越不知從哪裡得知北方鞋靶部首領小王子要來入侵,為了贏得功勳,他暗中遣人拜託李廣,希望他能向孝宗美言讓自己帶兵出征。

先皇寵幸女官得子,六年後才敢相認,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興之主

結果孝宗真按李廣的舉薦起用了王越,命為總制三邊的將領。王越年已70多歲,奉詔即行,揮軍馳至賀蘭山,襲破小王子營,大獲全勝。李廣也因舉薦有力得到重賞。從此使得孝宗對他另眼相看。

也就是在李廣的導引下,孝宗開始對修煉齋醮之事產生了興趣,召用了方士、真人,研究符篆禱祀諸事。大學士徐溥以及閣臣均上書力諫,希望孝宗能夠以唐憲宗、宋徽宗等事蹟為鑑,孝宗雖不無嘉許,有所收斂,但對李廣仍有所愛。後李廣因觸怒太后自殺,在其家中發現大量受賄證據!孝宗震驚!這件事對孝宗的觸動很大,使他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糊塗。同時,亦是這件事情使得孝宗重新振作起來,朝政也日漸恢復好轉。

先皇寵幸女官得子,六年後才敢相認,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興之主

軍事上,他積極練兵,開拓墾田,使得北部的韃靼不敢貿然向大明發動戰事。弘治十五年( 1502 ) ,孝宗將曾修治黃河有功的劉大夏,由總督兩廣軍務的左副都御史提升為兵部尚書。在孝宗的支持下,劉大夏大力整頓軍事。先是從核查軍隊虛額入手,補進了大量壯丁,同時也請孝宗停辦了不少"織造"和齋酸。孝宗看了劉大夏寫的"兵政十害"的疏奏,解決了軍隊中存在的許多問題。

在孝宗在執掌權力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全力以赴整頓朝綱,渴望帝國的振興。弘治十八年 (1505年) ,朝臣李夢陽奉旨去山東曲阜祭祀孔子,時值大旱。沿途一路饑民眾多,景況慘不忍睹。李夢陽遂將其所見如實奏報孝宗,說今日之情況,多為朝廷弊政所致。孝宗看了奏報,反躬自省,竟夜不能眠。也就與此同時,工部尚書曾檻為削減宮中的開支,向他進言,裁減尚衣局、軍器局、司設監的匠人,他毫不猶豫地同意。後來,他又下令裁減"織造中官"數額的三分之一,節省了經費開支。可惜,天不假年, 1505 年,這位明朝中期政治最為清明、政績最為卓著的一代明君告別了人世,享年 35 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