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宠幸女官得子,六年后才敢相认,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兴之主

明朝在宪宗时的后宫中,是没有殡妃敢怀孕生子的,这是因为被年龄已大、无法生子又专宠的万贵妃残害的结果。朱佑樘能侥幸出生并存活下来,其间充满了戏剧色彩。朱佑樘的母亲纪氏是宫中一个小小的女史(女官名称),负责管理宫中藏书。 1469 年秋天,宪宗偶然来到书房,见纪氏长得如花似玉,顿时春心涌动与之合欢,自此有孕。纪氏生下朱佑后,为保全性命,忍痛将他交给门监张敏,让张敏把他溺死。为人善良的张敏想到皇上无子,就背着万贵妃秘密抚养,从而保全了朱佑樘的生命。

六年后的一天,宪宗召张敏梳头,对镜哀叹道:"联将老了,可是还没有儿子!"张敏立即跪下说:"皇上并非无子!"宪宗大为惊诧,张敏接着说:"现在安乐堂内就有您的龙种。"宪宗更加奇怪了,于是张敏就把朱佑樘的事情告诉了他。宪宗大喜,立即派人把朱佑樘接来,随即命礼部定名,并册封纪氏为淑妃。但纪氏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厄运,不久就在新居永寿宫暴死。

先皇宠幸女官得子,六年后才敢相认,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兴之主

1469 年的冬天,朱佑樘被立为太子,并于1487 年即位,是为孝宗。即位后,孝宗立即对太监梁芳、礼部右侍郎李孜省等前朝奸臣一一罢免。两个月后,孝宗又下令将那些冒领官俸的僧侣、艺人3000 多人一概除名。

接下来,孝宗以各种方式处罚了另外一些腐败之徒。在清理过程中,孝宗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大开杀戒。被砍掉脑袋的,只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僧人继晓。罢斥完奸佞后,自然任用的就是贤能之人。为了熟悉官吏的情况,孝宗曾下令吏、兵两部把官吏姓名全部抄录下来,贴在文华殿的墙壁上,一旦有人员变更随时更改。他多次指示吏部、都察院提拔、罢免官吏的主要标准,是看此人有无政绩。因而在当时,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出了许多名臣。孝宗还采纳了吏部尚书王怒的意见,在早朝之外,还在便殿召见大臣,谋议政事,这便避免了早朝因时间限制,皇帝与大臣不能深人交流而导致所实施的政策会有偏差的弊端。为更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孝宗还于早朝外开始增加午朝,每天在左顺门接见大臣,倾听他们对政事的见解,从而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

先皇宠幸女官得子,六年后才敢相认,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兴之主

针对前朝因奸佞阻拦而言路不通的问题,孝宗广开言路,臣子们纷纷上书针砭时弊。弘治元年(1488年),都御史马文升上疏十五时政,其中一条"节约费用,以救百姓生活艰难困顿"孝宗对这个建议非常赏识,下令减少宫中开支。

其实孝宗能够做到广纳善言这一点,得益于他周围有一批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在群臣之中,孝宗最信任的是王恕。以"好直言"著称,在成化年间,曾被宪宗强迫致仕,孝宗即位后,孝宗让他出任吏部尚书。王恕在职期间,除了继续抨击时弊之外,还向孝宗推荐了许多有才学的正直之士。孝宗极为赏识的还有马文升,这是一位文韬武略双修的大臣,弘治二年( 1489 )由左都御史升任兵部尚书。马文升就职以后,严明纪律,严整军务,罢免了 30 余名不称职的将校。此后数年,孝宗仍把重用忠良之士作为治理朝政的保证,又陆续把刘健、谢迁、李梦阳等人,提升到内阁当中参与机务。同时孝宗亦能做到亲贤逐俊,勤于政事。弘治九年( 1496 )闰三月,少詹事王华揭发太监李辅国与张皇后关系甚密,招权纳贿。李辅国知道后马上对王华进行报复,他向孝宗进谗言说王华恶行昭著,以予严惩。

先皇宠幸女官得子,六年后才敢相认,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兴之主

孝宗听后,不但没有对王华进行惩罚,反而传令中官赐食给王华,以示亲近。弘治十年二月,孝宗在后苑游玩的时间过长,侍讲学士王鳌便对皇上此举提出劝诫,告诫他切忌过于玩乐,以免玩物丧志。孝宗当时听了没有反应,继续玩自己的。但在事后,他却对诱导他玩乐的太监说:"讲官指出这一缺点完全正确,是一片诚挚之情,完全是为我着想啊!"

在勤政爱民方面,孝宗也是一个不错的典范。这主要表现在减免灾区的赋税毛收上。从弘治三年(1490)河南因灾免秋粮始,他对每年奏报来的因灾免赋要求无一例外地加以同意。

但是人无完人,朱佑樘与他的先祖们一样,对太监也不太反感,东厂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太监手中。对朱佑樘发生影响的是太监李广。当时,朝中王越不知从哪里得知北方鞋靶部首领小王子要来入侵,为了赢得功勋,他暗中遣人拜托李广,希望他能向孝宗美言让自己带兵出征。

先皇宠幸女官得子,六年后才敢相认,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兴之主

结果孝宗真按李广的举荐起用了王越,命为总制三边的将领。王越年已70多岁,奉诏即行,挥军驰至贺兰山,袭破小王子营,大获全胜。李广也因举荐有力得到重赏。从此使得孝宗对他另眼相看。

也就是在李广的导引下,孝宗开始对修炼斋醮之事产生了兴趣,召用了方士、真人,研究符篆祷祀诸事。大学士徐溥以及阁臣均上书力谏,希望孝宗能够以唐宪宗、宋徽宗等事迹为鉴,孝宗虽不无嘉许,有所收敛,但对李广仍有所爱。后李广因触怒太后自杀,在其家中发现大量受贿证据!孝宗震惊!这件事对孝宗的触动很大,使他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糊涂。同时,亦是这件事情使得孝宗重新振作起来,朝政也日渐恢复好转。

先皇宠幸女官得子,六年后才敢相认,坎坷身世造就大明中兴之主

军事上,他积极练兵,开拓垦田,使得北部的鞑靼不敢贸然向大明发动战事。弘治十五年( 1502 ) ,孝宗将曾修治黄河有功的刘大夏,由总督两广军务的左副都御史提升为兵部尚书。在孝宗的支持下,刘大夏大力整顿军事。先是从核查军队虚额入手,补进了大量壮丁,同时也请孝宗停办了不少"织造"和斋酸。孝宗看了刘大夏写的"兵政十害"的疏奏,解决了军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在孝宗在执掌权力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全力以赴整顿朝纲,渴望帝国的振兴。弘治十八年 (1505年) ,朝臣李梦阳奉旨去山东曲阜祭祀孔子,时值大旱。沿途一路饥民众多,景况惨不忍睹。李梦阳遂将其所见如实奏报孝宗,说今日之情况,多为朝廷弊政所致。孝宗看了奏报,反躬自省,竟夜不能眠。也就与此同时,工部尚书曾槛为削减宫中的开支,向他进言,裁减尚衣局、军器局、司设监的匠人,他毫不犹豫地同意。后来,他又下令裁减"织造中官"数额的三分之一,节省了经费开支。可惜,天不假年, 1505 年,这位明朝中期政治最为清明、政绩最为卓著的一代明君告别了人世,享年 35 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