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今天打卡完成早,明天实验数据好;每天打卡坚持好,文章早发没烦恼!”为了在疫情期间督促同学们按时打卡,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李婷自己编了一段顺口溜。

完成四个年级学生1600多人健康打卡信息的上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曲倩倩每天要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假期里,她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网络班会,传达中央、学校和学院的相关政策精神,并督促大家好好学习。

信息摸排、就业服务、困难资助、心理咨询……战疫期间,一个个学工人通过“屏”对“屏”的关怀守护着每一个学生,成为同学们状态的“稳定剂”、学习的“催化剂”、心理的“柔软剂”。

“距离上是远了,但和

同学们的亲密感更强了”

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化学化工学院是全校全日制研究生最多的学院,包括延期和在职同学在内共有研究生946人,其中湖北籍研究生37人,学生数量多、分布广、防控难度大。在疫情发生后,李婷第一时间用在线文档对学院全体研究生寒假期间的动向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跟湖北籍同学挨个儿联系了一遍:“身体有没有不适?”“家里人都还好么?”“如果要出门,一定佩戴好口罩。”......

2月6日,兰州大学“健康打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李婷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提醒同学们按时打卡。依托“健康打卡”系统和电话联络等方式,学工人员每天动态掌握着全校两万余名本科生、一万四千余名研究生的健康状况。

在群里提醒、让实验室同学互相通知、请研究生导师予以督导、打电话发信息催促......“有时候做梦都能梦见在研究生QQ群里提醒同学们按时打卡”。通过催打卡和学生接触多了,话匣子也打开了。有同学的实验很着急,有了好的想法都会和她多聊几句。“学院研究生非常多,以往大家找我都是些日常事务性的工作。现在每天都在群里刷屏,跟大家的互动非常多,距离上是远了,但通过频繁的网络沟通联系,我感觉和同学们的亲密感更强了。”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学校?我特别想学校,特别想回去。”延迟开学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同学这么问李婷。寒假后,部分同学打算回家不长时间,没带电脑、实验记录和衣物。对于本地学生需要临时进入宿舍或实验室取拿物品的,她便与研工部和学生公寓中心建立联系,进行及时登记报备,在疫情防控工作允许的范围内解决些大家的燃眉之急。

李婷在和一位湖北籍同学的联系过程中了解到,疫情导致该同学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中断,存在经济困难,但在情况摸排中他没有申请学校在疫情期间启动的研究生应急基金。李婷便指导他在智慧研工系统进行了申请。

“专项临时困难补助学校已经批了,近期就能到账,请注意查收哦。”疫情发生后,兰州大学开通湖北籍学生专项资助绿色通道,成立研究生应急基金,已为56名湖北籍本科生发放专项临时困难补助49400元,为25名湖北籍研究生发放应急基金31600元。

“毕业班学生需要

一对一的关注和帮扶”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籍辅导员苌宇慧也格外忙。作为2016、2018、2019三个年级的辅导员,身在湖北十堰的她除了与每名学生联系、密切关注身在疫情重点地区的同学外,还会重点关注毕业生群体。

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疫情造成全国高校推迟开学、复工延迟,大部分的毕业生在研究生复试、找工作方面略显焦虑,毕业班学生需要一对一的关注和帮扶。”苌宇慧说,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跟各种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聊天,帮考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起找就业信息,帮找工作的同学做就业指导,帮想调剂的同学联系可以接受调剂的院校。

2016级于同学考研成绩不太理想,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我考研之前没具体考虑工作的事情,结果成绩出来以后就不知道该干嘛了。只知道毕业以后该找工作,但是简历怎么写、工作怎么找、什么工作合适这些从来没了解过。”

苌宇慧在出成绩以后就积极联系于同学,得知了她想开始工作的意愿后给她分享了一份“关于举办兰州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线上双选会的邀请函 (第一场)”的H5。这场学校在3月1日举办的线上招聘会有参会单位423家,提供岗位7600余个。

苌宇慧主动提出帮忙修改简历。“这位同学在大学期间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也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同时在人际关系拓展方面有相应的特长。”在了解就业意愿、分析个人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后,她们商量着确定了党务专员、行政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等比较适合的具体求职岗位,并制作了两份有针对性的简历。

在线上双选会当天用辅导员老师帮忙修改的简历投了三家单位后,3月4日于同学便接到了一家单位的通知让准备线上面试,俩人又开始一起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人才需求,做着下一步线上面试准备。“这几天一直是苌老师在主动联系我,很耐心好脾气,回复消息也很及时,对我真的帮助很大。”于同学说。

和学生互动中,苌宇慧常常会碰到让她感动的小事。“有位刘同学一直非常关注疫情防控工作,希望能够做一些事情。在朋友圈看到兰大一院接受捐赠的消息后联系我们想把自己的压岁钱捐出去。”老师们帮助她找到了捐款方式,但是因为疫情防控银行的线下业务均已停止,只有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以转账的形式转到收款账户才能完成捐款。

家长和刘同学都没有开通这项业务,搞不定手机银行的一家人在家干着急。“最后刘同学把她的1000元压岁钱微信转账给了我,通过我的手机银行捐给了兰大一院。”苌宇慧说,“钱虽然不多,但是她为整个疫情防控做一点事情的品质和精神让我很感动。”

“这个特殊的假期很充实”

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这个特殊的假期很多工作都只能通过网络方式来进行,但我感觉过得很充实。”为掌握学生的状态,和很多辅导员一样,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地提醒和督促学生健康打卡成了护理学院辅导员赵幸的一项常规工作。

在同学们的成绩陆续出来后,赵幸发现部分同学挂科较多,就通过qq、电话与这些学生进行了交流,督促学生利用假期认真学习专业课。其中,一位在平常看来表现不错的学生有两门挂科,这让她有些意想不到:“我觉得他可能大一还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对自己的要求不太高,学习不够努力。”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后赵幸给了他一些建议:“做好总结和学习计划,多了解下学期的课程,多向学长学姐请教,利用这个假期好好提升自己。”

除了学习外,关注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也是赵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她摸排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QQ群等推送疫情相关的官方信息,提醒大家不要看非正规渠道的消息以免引起恐慌。

“特殊时期的心理援助工作一直都在开展,疫情发生后我们就开始学习查阅与疫情相关资料,确定心理援助热线媒介,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为开通援助热线做前期准备工作。”兰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何宇涵说。在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后,兰州大学于1月30日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

“疫情容易引发学生的恐惧情绪,有人入睡困难,有人会做噩梦,也有人不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开通线上心理援助热线以来,何宇涵和同事们对大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类,主要集中在情绪波动、身体不适引发的恐慌、疫情的后续影响如就业和留学等方面。

“心理问题在一定层面比较隐形,往往容易被忽视,但疫情期间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理状态对人的免疫力提升也有好处,也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何宇涵说,针对师生的心理应激和压力,他们会采用共情理解、应对建议、发掘资源、提供信息等方式进行援助,为学生构建起一道稳固的心理防线。

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张树荣老师在接听热线

每天在线六个小时、周六日无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体专职心理咨询师已持续工作了一个月,共提供180小时时长的咨询时间段,对27名同学进行了网络心理援助。

在与同学们保持联络的同时,对大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困难、意见和建议都认真答复、记录、上报和反馈。在疫情防控中,离学生最近的辅导员们全天候QQ微信“网联不掉线”,用自己的努力付出确保学生们遇到“困难不掉队”

辅导员“守护力”,满格!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 王耀辉

主编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