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三字经》片段要不要理解?应该如何教学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出现的《三字经》片段,只要求大致理解意思,不提逐字逐句理解的要求。重在熟读成诵,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实践中逐步领悟、理解。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三字经》片段要不要理解?应该如何教学

一、重在熟读成诵

《三字经》特有的语言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字经片段中生僻字多、学生朗读有一定困难。课始,可以由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在听读几遍之后,再让学生跟老师读,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读正确。其中,“性本善”前一字是后鼻音,后两个字是前鼻音,“性相近”前两字是后鼻音,后一字是前鼻音,这两组词都不容易读正确,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以便读正确。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三字经》片段要不要理解?应该如何教学

文中出现了7个“不”,可以集中出示这些词组,让学生读正确,同时进行“不”的变调规律复习: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都读第四声。

三字经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示范拍手读第一节,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着读,感受三字经的节奏。此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如: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通过这样反复读,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特殊的语言魅力。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三字经》片段要不要理解?应该如何教学

二、理解意思点到为止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比如:“习”,请学生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可能会说:习惯、习性、恶习。可以相机告诉学生,这里的“习”是习惯、习性,“恶习”是不好的习惯、习性。其他的单音节词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知道的相关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有些难理解的单音节词,教师可以直接讲解意思,比如:

苟:如果,假如。

乃:就。

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

宜:意思相近的:合适,适宜。意思相反的:不宜。

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了解了这些字词的意思之后,相信学生疏通文意就不是很难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字的意思的讲解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切忌让学生记忆,更不要当作考察内容。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三字经》片段要不要理解?应该如何教学

学有余力的班级可以请学生讲一讲,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其中,“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比较难理解,若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可以直接讲述。也可以联系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讲讲几时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读到过的故事或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总之,经典文化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诵读,知晓《三字经》语言的特殊形式,不必逐字逐句去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