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時隔21年,說著一口地道吳儂軟語的《海上花》終於"迴歸本土"在上海上映。據說在2019年的上海電影節,侯孝賢的4K修復版《海上花》一票難求,最後的成交價格竟高達2000元。這部長達130分鐘的電影,

全片由40個長拍鏡頭組成,燈光昏暗、節奏遲緩,但民間給予《海上花》的評價卻一直居高不下——語言障礙也擋不住這部作品的美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侯孝賢本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透露一件很有趣的事,大概意思是因為復原19世紀的上海外景難度很大,所以他索性將電影版的《海上花》全部取景都安排在室內。最終這部"一章一場、一場一鏡"的《海上花》,竟拍出別樣民間風月場所的風情。這部電影大概也是李嘉欣最不"花瓶"的作品了,連侯孝賢本人也毫不掩飾對這位混血大美女的讚譽:

"我跟李嘉欣吃了一頓飯,我看她善於周旋,應對得體,我就知道她絕對不是個花瓶,果然拍片一次就過" 。


看過原著的人雖然張愛玲改編的原著說的是地地道道的蘇州話,但侯孝賢為了電影效果和後期配音也做了不少的改動。大師侯孝賢秉承著古老的東方審美原則"少則多,多則惑"這部電影的每個場景、每個鏡頭都精簡到"多一分則餘,少一點則缺"的境界

。但讀過原著的人如果看這部電影會發現,侯孝賢也許會放棄書中的對白,但一定還原了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動作甚至細微表情。這也是一種對光影的忠誠


《海上花》原著的點睛之筆沒有被拍進電影


這本奇書是由花也憐儂的一場夢開局,這夢境藉由文字表達出來竟也有了《加勒比海盜》的畫面和《盜夢空間》的意境。書中寫道,也不知道花也憐儂是如何進入到夢中,只是左右搖晃地駐足在一片之間花瓣不見水的花海之中。

"不料那花雖然枝葉扶疏,卻都是沒有根蒂的,花底下即是海水,被海水衝激起來,那花也只得隨波逐流、聽其所止。"

在一陣欣喜若狂之後,花也憐儂注意到海上花"無根浮萍"的狀態,但舉目望去,這無邊無垠的大海絕不是一般小池小糊所能比擬的。這段描寫沒有提到一句"人",也沒有任何宏觀如"世界""社會""現狀"等名詞,但隨波逐流的無邊漂泊,難免讓人聯想到當時的社會以及社會環境下身不由己的眾生相。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緊隨其後的一段描寫用極盡奢華的字眼道出了無盡的蒼涼

"若不是遇著了蝶浪蜂狂,鶯欺燕妒,就為那蚱蜢蜣螂蝦蟆螻蟻之屬,一味的披猖折辱、狼藉蹂躪。惟夭如桃、穠如李、富貴如牡丹、猶能砥柱中流,為群芳吐氣;之於菊之秀逸、梅之孤高、蘭之空山自芳、蓮之出水不染,哪裡禁得起一些委屈,早已沉淪汩沒於其間!"

文中運用了大量自造的四字成語,也將花本身的姿態和原本的命運,以及外界不可控的摧殘破壞等遭遇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開頭的最後,一句"你道這花也憐儂究竟醒了不曾?"讓人彷彿看到一部現代版的《紅樓夢》,一切都是那麼真實,卻也處處透露著虛幻縹緲的氣息。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但是《海上花》電影的開篇卻選擇用一段長達8分鐘的長拍鏡頭,將嫖客、妓女的群像做出相應的概括梳理。他們的談話內容看似閒話家常,卻也處處透露出《楚門的世界》的意味——在這個上流的腌臢圈子裡,沒有秘密也沒有隱私,有的只是無情無盡的窺視欲和說不清道不明的"第三者評論"。

除了談話內容以外,鏡頭中每個人的用品和屋子裡的陳列也十分講究,就連出場不多的"雞缸杯"也是有據可靠的"上品"。《神宗實錄》中曾有記載:

"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

即便仿品,據悉價值也等同於羊脂白玉,這家妓院的高檔程度由此可見一斑。而李嘉欣所飾演的黃翠鳳在最後淨身出戶時的"清點資產",也讓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她當年飾演的杜十娘。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一位外國學者在《無人是孤島》這本書中對《海上花》的這個鏡頭有著極高的評價:

"它當之無愧是電影編年史上密度最強然而也最輝煌的鏡頭之一;這個長鏡頭幾乎就是自成一體的一部電影——甚至是一個世界。"

所以對於一部改編電影來說,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取捨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沒看過原著的人如果直接看侯孝賢的《海上花》,根本不會對花也憐儂的夢有任何的共情和代入。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也通過趨於完美的細節處理和空間轉換以及人物刻畫,將這部"吳語文學第一傑作"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


保留時空連續性的密閉空間中,道具是人,人是道具


有一部分觀眾在第一次看《海上花》時昏昏欲睡,根本無法一次看完這部時長不算折磨人的電影。相比現在動不動就150分鐘往上飄的故事片,130分鐘的大咖雲集和敏感題材原本佔盡優勢,但結果卻是"愛它的人愛到不行,剩下的基本沒看完過"。直到今天,梁朝偉要煙、整理菸絲、點火、熄火、抽菸、沉默這一套在電影中出現無數次的連貫性動作,以及隔一會兒就會出現的飯局也讓很多觀眾不明就裡。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在瞭解這樣的拍攝手法之前,要先了解《海上花》出現的原因,以及其唯一背景——青樓真正的樣子

侯孝賢曾透露,他產生拍攝《海上花》的衝動其實要歸功於和青樓八竿子打不著的著名歷史人物——

鄭成功。當年有人希望侯孝賢拍一部有關鄭成功的電影,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侯孝賢瞭解到鄭成功曾到過南京,而南京又讓很容易人聯想到秦淮河的風貌以及當時的文人雅士在青樓留下的風流韻事。於是在別人的推薦下,他讀了張愛玲翻譯的《海上花列傳》,瞭解那個時空之後便萌生了將其拍成電影的想法,最後付諸行動。

《海上花列傳》作者的真實境況外界一直眾說紛紜,比較權威的版本中是說他39歲英年早逝,因為仕途坎坷故而終其一生都流連於青樓,也因此他筆下的妓女嫖客的心境話語都非常生動真實。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在原著中,除了語言極盡詳細地展現出黃翠鳳的辣、張蕙貞的庸、吳雪香的憨、周雙玉的橫、陸秀寶的浪之外,每個人的動作細節也被描寫得極盡詳細。

"雙玉近前,與淑人並坐床沿。雙玉略略欠身,兩手都搭著雙玉的左右肩,教淑人把右手勾著雙玉頭顱,把左手按著雙玉心窩,臉對臉問道......"

這樣的動作描寫讓人不由得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而侯孝賢就很好地將書中的畫面進行了還原和二次加工。在《海上花》中,一位妓女的吃穿用度和自己的身份高低是掛鉤的。雖然再下等的妓女也有傭人呼之即來得"絞毛巾",但傭人的態度和妓女本身和客人說話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在這樣一幅浮世繪中,有的人不用露臉就知道她是誰,有的人張牙舞爪到最後也無法逃脫回到原點的命運。人不是人,物不是物。人就和道具一樣,沒有歸宿,只有位置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原著的"藏閃"結構,變成了《海上花》的"淡入淡出"


戛納影展期間,法國《解放報》的一篇報道這樣評價《海上花》:

其中所有事都發生在Action之前、之後,或旁邊。

不同於常規劇本的文本和潛文本,《海上花》中幾乎每一句臺詞都"言不由衷",由這些"詞不達意"的話語組成的電影,其真正含義也就隱匿在電影之外的那段時空之中。

電影中所有場景都是室內的同時,所有的"鏡內光源"也都來自煤油燈。忽明忽暗、一閃一閃,人物就像火苗一樣——命運和抉擇都搖擺不定,亮不起來的場景中,流淌著看不見摸不著卻無不處在的曖昧與沉淪。在侯孝賢的"讀後感"裡是這樣評價《海上花》和那個年代的:

一個愛情比性還刺激的年代。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結合時代背景來說,那是一個"自由戀愛"還沒被普及的年代,男性早婚仍是普遍現象。在動盪的表層之下,掩藏著這樣一群"收錢不收愛"的情色交易主。通過情節交代和歷史資料不難發現,那時候的妓女學問不低、公關能力佼佼,而且拿捏自己與客人和東家之間的分寸也十分遊刃有餘。她們是時代的產物,無關乎個人的選擇——那是一個別無選擇的年代。

所以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性愛唾手可得,愛情卻千金難求。梁朝偉扮演的王蓮生不斷在粵語和吳語中轉換說話方式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轉換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這個人物是整個電影中最糾結、最揪心也最殺人不見血的存在。他代表的是一種人,一種應運而生卻愛而不得的人。其實說白了,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對於同說粵語的小紅,他更多的是愛?還是他鄉遇故知的憐憫?還是被欲擒故縱挑起的佔有慾?他說不清,觀眾亦然。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所以"曖昧"是整個電影也是《海上花》原著的基調。不同於男女之間的欲推還就,這種"曖昧"更多的是勾勒人物、呈現情節的背後,其中原委和真意需要你自己去琢磨、去探尋。而原著開篇"留白"的夢與現實,也造成了電影"淡入淡出"的拍攝手法的選擇初衷。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像跟隨攝像機的視角進到一個又一個場景中去,看浮華之下千瘡百孔的眾生。


  • 男人的美夢,女人的噩夢;
  • 男人的溫柔鄉,女人的煉獄場;
  • 男人的理想國,女人的假天堂。

《海上花》無論原著還是電影,對是非對錯都不置一詞,但字字句句都是最原始也最生動的控訴。沒有血肉模糊也沒有老淚縱橫,僅憑一種真實和忠誠以及最大程度的還原,就讓人見識到

彼時所謂的"感情"是什麼樣子,那時的人又只能選擇怎樣的人生。

《海上花》是侯孝賢脫離家鄉社會後第一次用一種全新的形式呈現異地的故事,也是採用全新形式的一次影像實驗。電影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也證明了侯孝賢的多樣性,也鞏固了他的無可替代性。


“花也憐儂”的侯孝賢,用《海上花》挑戰了自己,也唱響了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