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本可让亲生儿子继位,为何非要让四阿哥登基呢?

太极星空


甄嬛的担心还是不少的,她担心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被老婆算计到断子绝孙,担心弘曕的身世有一天会曝光,担心弘曕会被兄弟相残。甄嬛作为宫斗走来的老人,对于宫里的那些手段和见不得人的事,她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了。



甄嬛在打败所有人之后,她唯一的顾忌就是四阿哥。没错,就是四阿哥。四阿哥心机比较深,这一点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甄嬛商量弘曕的事,直接说弘曕身份尴尬。

甄嬛不是听不出来,弘曕和他相比,自己是养子,养子不比亲生儿子亲,难保甄嬛有一天突然反悔,想要弘曕做皇上。四阿哥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必须要把这种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在甄嬛刚回宫的时候,四阿哥帮她出主意,让她借祺嫔立威;在涉及到皇帝脸面的事情,四阿哥牢牢地记住甄嬛说的话,保住皇帝的脸面;四阿哥这几年跟在甄嬛身边,早就学会、看透了甄嬛那几招。

在皇帝驾崩出殡的时候,四阿哥听到要立自己为新帝的时候,有点意外。对于四阿哥这种颇有城府的人来说,好不容易拿到手的东西就要好好握在手里,不能再出一点意外。只有弘曕永远不能继位,那才能永保自己的江山。


甄嬛自己说让弘曕出嗣旁支,永无继位的可能,她不会再因为弘曕动摇江山,在四阿哥看来这是识大体,但是甄嬛的私心观众都能看到:让弘曕认祖归宗。

这是甄嬛的私心之一,却也是甄嬛所担心的。万一以后有人说出来弘曕的真实身份,岂不是弘曕和她的性命保不住,而且名声也会坏掉?

手足相残是甄嬛不想看到的,弘曕一生假如被老婆算计到子孙凋零也是甄嬛不想看到的,弘曕一生被皇位、身份禁锢而不开心,也是甄嬛不想看到的。弘曕是果郡王的儿子,在甄嬛心里,弘曕的性子必然是会随果郡王的,皇位不是目标,自由才是。

基于甄嬛对弘曕未来的考量和私心,她必然不会让弘曕继承皇位的。


入行娱乐


甄嬛让四阿哥登上皇位,是有很大私心的,下面我来具体说说为什么甄嬛不让亲儿子继位,却选择了四阿哥。

一、四阿哥登位能让群臣信服

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四阿哥有勇有谋,能屈能伸,而且饱读诗书有心机,这样的四阿哥登上帝位能服众。

而甄嬛所生的六阿哥年纪尚幼,且天真烂漫没什么心机,登上皇位后少不了甄嬛操心,但有规定称后宫不得干政,甄嬛插手朝政,群臣会不服气。

二、甄嬛借此洗脱嫌疑

雍正驾崩时最后见的一个人是甄嬛,如果甄嬛真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恐怕会被猜测她是故意谋害皇帝,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四阿哥登位,甄嬛既洗脱嫌疑,又博得了一个好名声。

三、为了果郡王

果郡王去世,只留下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后来还被玉娆夫妇二人收养了,所以果郡王算是膝下无子了。

为了不让果郡王绝后,也为了让六阿哥能够名正言顺的做果郡王的儿子,弥补甄嬛没能在果郡王死前告诉他真相的遗憾,甄嬛早有让六阿哥归入果郡王一脉的打算。



所以多疑的四阿哥登上皇位,正好顺水推舟让甄嬛实现这个想法。

四、为了六阿哥的一生考虑

在甄嬛看来,六阿哥一生快乐无忧才是最大的幸福,当皇帝未必是一种幸福,她看到了后宫的斗争的惨烈,不希望自己儿子登上那冰冷的宝座,被无尽孤独包围,被后宫嫔妃整得子嗣单薄。

还担心六阿哥登上皇位后,他的身份被有心人知道,利用。


娱剧圈


其实立四阿哥为帝已成定局,甄嬛没必要再大费周章,让自己和六阿哥弘曕堕入深渊。先帝驾崩之前,早已拟好密诏,藏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甄嬛既然能知道,自有王亲重臣也知道,严加防范,别人也别想动什么手脚。为江山社稷计,为长远计,甄嬛其实与皇帝早达成共识,四阿哥就是不二人选。





对于立储之事,多疑的皇帝早就对甄嬛三番五次的试探,稍有不慎,甄嬛只怕早就丢了小命,还谈什么让六阿哥上位,能护母子周全已属不易。

想必大家对皇帝那句“白绫价贵,朕想想也就算了”那句话印象深刻吧!


前朝大臣议论立储之事,众说纷纭,但重臣张廷玉说:熹贵妃出身不高,且出宫修行本非善类,如立六阿哥恐惹人非议,况且主少国疑,怕将来牝鸡司晨。 皇帝说抛开生母熹贵妃,单论六阿哥,张廷玉就说:若立六阿哥,当效当年汉武帝,杀母留子。



后来皇帝就专门试探甄嬛,当时,甄嬛正在抚琴,皇帝赞道:听熹贵妃琴音当饱餐。

甄嬛:臣妾自问没有那样的好本事,皇上万万不可抬举臣妾,若哪一天听信牝鸡司晨之言,皇上会一条白绫赐死臣妾。

皇帝:白绫价贵,朕想想也就算了。

皇帝又说:朕烦心的是太子之争,四阿哥年长,六阿哥是朕心头最爱,朕也为难,说到底,朕总想起四阿哥出身来。



甄嬛先说皇帝春秋鼎盛,提议早立国本之人必然心存诅咒,又说臣妾希望国本归正,弘曕资质平庸,为长远计,四阿哥最合适。皇帝说:四阿哥并非你亲生!

甄嬛:皇上烦心的是太子人选,而非臣妾亲生。

皇帝:那朕若为四阿哥寻一个出身更高贵的养母呢?

甄嬛:只要名顺,江山后继有人,臣妾绝无异议。

皇帝:经此一事,朕已属意你为皇后。

甄嬛:臣妾不敢与纯元皇后比肩,已蒙圣恩殊荣,为臣妾之事已经物议如沸,臣妾不愿居于炭火之上,让皇上为君臣夫妻情分为难。




正因甄嬛识大体,顾大局,皇帝暂时打消了对甄嬛的疑虑。

可是随着果郡王的边关归来,还有夏刈发现果郡王“问熹贵妃安”的书信,皇帝又开始怀疑甄嬛的双生子,已经着手安排夏刈采血准备私下再滴血验亲。当然,皇帝身体状况江河日下,他心里很清楚,后事自然作了安排!

皇帝的丧礼上,恒亲王就率先发难,因为有慎郡王的全力支持,后宫又是甄嬛大权独揽,恒亲王料定甄嬛会立六阿哥弘曕。当慎郡王说请熹贵妃上位时,恒亲王立刻说:立黄口小儿,怎能服众。


慎郡王自是少不了与之争辩,甄嬛先是谦逊推让:国家大事,深宫妇人如何知晓?

接着话锋一转:先帝既让本宫掌管六宫,诸位亲王就不得不听本宫一言,先帝圣明,虽然喜爱六阿哥,却也知主少国疑,一切以国事为重,皇帝有亲笔密旨,四阿哥弘历人品贵重,历练有成,宜承继大统,先帝高瞻远瞩,早将亲笔密旨黄纸固封,贮于锦匣内,搁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诸位亲王大臣可一同前往验看。



四阿哥弘历乃甄嬛养子,甄嬛说立四阿哥尚且遭到恒亲王逼问,何况立幼小的弘曕?况且先帝生前身后,甄嬛都反复强调不愿居于炭火之上,为江山计,为长远计,四阿哥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况且四阿哥为甄嬛养子,甄嬛已是毫无异议的圣母皇太后。甄嬛假如一意孤行,立弘曕,势必祸起萧墙,牵出陈年往事事小,说不定四阿哥与六阿哥同时都不保,因为甄嬛的母家既无兵权又无政权,连个得力之人也没有,四阿哥生母卑微,朝中更无什么势力,到时候,四阿哥与六阿哥两败俱伤,渔利之人更不知是谁!



最聪明有头脑的女人莫过甄嬛!


寻桂子


《甄嬛传》里,甄嬛之所以扶四阿哥登基,而不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曕继位,根本原因就是:首先,弘曕还小,若贸然扶他登基,不仅难以服众,而且难免招来灾祸;其次,四阿哥虽非亲生,却是养在自己膝下的,他登基对自己的其他孩子没有威胁;再次,为了弘曕一生的平安喜乐,也为了果郡王考虑。


弘曕太小,难以服众,执意扶持只会招灾祸

当时的弘曕,年纪太小,虽然有少部分大臣支持他登基,但是大多数朝臣都是极力反对的。若甄嬛执意要扶持弘曕,不仅难以服众,还会造成朝局动荡。当时皇上刚刚驾崩,人心本就不稳,还要提防居心叵测之人趁机作乱。当务之急,便是稳定朝局,稳定民心,不可再横生枝节。

再者,皇上未驾崩前,有大臣曾提议过弘曕可为储君,但必须去母留子。也就是说,六阿哥登基可以,但必须赐死甄嬛。以防母强子弱,后宫干政。大部分朝臣不支持六阿哥登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担心六阿哥太小无法亲政,甄嬛掌权,干涉朝政。


四阿哥养在自己膝下,对弘曕等无太大威胁

四阿哥虽非甄嬛亲生,但早已过继到甄嬛名下,是由她亲自教养的。对于四阿哥的学识及能力,甄嬛是清楚的。她并不是未经考虑,就把四阿哥随便推出来的。由谁继位,这不仅关系到她自己,关系到朝局,关系到大清的江山,也关系到天下的百姓。甄嬛是经过长久的观察和深思熟虑,认为四阿哥是有能力继承大统的。况且当时那样的局面,扶持四阿哥,不仅能服众,且能控制局面,稳定人心。

还有一点,四阿哥毕竟是自己教养长大的,就算登基,也不会对弘曕造成太大的威胁。毕竟,四阿哥也会顾及到甄嬛与他的母子之情,甄嬛对他的教养之情。



为了弘曕的一生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果郡王

四阿哥虽本性不坏,但是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身为帝王必然会为了江山稳定,地位稳固,铲除可能对自己有威胁的手足。就算甄嬛在世时能护住弘曕,难保以后她不在了,弘曕无人看护,不能一世平安。她必须为弘曕的一生考虑,将他过继给果郡王,从此弘曕就无缘帝位了。这样,四阿哥不仅会对弘曕放下所有戒备,还会顾念甄嬛,顾念兄弟之情,对弘曕一生悉心照顾。

至于另一个方面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果郡王。对于果郡王允礼,甄嬛一直觉得自己有愧于他。如今允礼被皇上害死,他的两个侧福晋一个被毒害身亡,另一个自尽而亡。果郡王唯一的儿子,早已过继到了慎贝勒允禧名下,也就是甄嬛的妹妹玉娆的膝下。果郡王一脉,可以说是后继无人了。而六阿哥弘曕本就是果郡王的亲生儿子,无奈一直到果郡王身死,都不能相认。用这样的方式过继到他的名下,不仅名正言顺,还能保得果郡王一脉后继有人。这也可以算做,是甄嬛对允礼的补偿吧!


总而言之,无论是权衡当时的朝局,还是考虑到弘曕的一生,扶持四阿哥登基都是最好的选择。正如甄嬛所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娱记小蛇


1.皇帝是能看出甄嬛的能力的,如果她儿子当了太子,那以后成为太后的甄嬛,难保不会像武则天一样取而代之,这绝对是皇上不允许的。2是把儿子推上高位的话,盯着他的眼睛会更多,而且因为有过滴血认亲那么一出,难保以后不会有人拿出来说事,这样有可能会威胁到六阿哥的性命。3毕竟是果郡王的孩子,想让他去了果郡王一脉。4不想医疗卡的孩子辛苦,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这个想法和能力。也为了成全所有人~




12535866an




最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

新帝登基,甄嬛成为太后,多少次死里求生,多少手段和被陷害,终究成为太后。

但这新帝不是甄嬛的亲生儿子,是她的养子。这一天,甄嬛去看宜修皇后,皇后百思不得其解的问甄嬛,为何不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

甄嬛说,做皇帝未必是得意事。其实,皇帝受了多少算计,又用多少心思算了多少人!坐拥天下,也得为了天下而思量、考虑!

皇位是权利,令很多人争,可是坐上去的那个人,有时候也很委屈,也很无奈。这是事实。不光是电视剧,历史上的皇帝也是呀!

帝王有帝王的荣光,也得有敢承受这荣光背后的委屈的能力!



甄嬛的亲生儿子并非皇上亲生儿子

甄嬛的亲儿子是弘曕,弘曕是甄嬛与果郡王的孩子。所以,按理说,弘曕不应该叫皇上皇阿玛,而是伯伯。

那么,甄嬛心里能没数吗?那必须的呀,既不是皇上亲儿子,怎么能坐江山呢!

万一有朝一日,这个事情被翻出来,弘曕、果郡王王府、崔槿汐、苏培盛以及甄氏一族等一干人,将会受到什么处罚?结果不堪设想!

再者,甄嬛一路走来,不容易。她也明白弘曕的身份,不该有此想法。尤其是果郡王的性情,自然对权利也没什么想法。

甄嬛大概也有这样的意思吧,果郡王的孩子也应该随他吧!最后甄嬛让弘曕过继到了果郡王名下。总算是认祖归宗吧!



四阿哥有做皇帝的资质,再者老皇帝也是这一个意思

四阿哥虽然年幼的时候,不受皇帝喜欢,但是他努力,学得快,领悟力也高。综合来讲,还是很有资质的!

甄嬛一句,有皇后一日,三阿哥就有登基之望。四阿哥就旁敲侧击的鼓动三阿哥为十四叔求情,结果三阿哥被撤去黄带子,贬为庶人!

三阿哥被皇帝责骂,四阿哥在门口听着,宁嫔问他会不会,他说他不会。等宁嫔走了以后,甄嬛说才听他背过,怎么不会?

四阿哥说额娘谦虚,不喜欢张扬,所以耳濡目染,他也该。

皇帝试探过甄嬛,说弘曕最好。但是聪明的甄嬛,肯定觉得不妥,她既然知道华妃是怎么死的,便知道如何避其光芒!

最后,四阿哥登基,有人不信。甄嬛说皇帝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后面!所以,弘历登基也是谨遵遗诏的。

所以,非甄嬛一定要让四阿哥弘历登基,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曕,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


无心浪味仙


甄嬛传中甄嬛本可让亲生儿子六阿哥弘曕继位,为何一直都支持四阿哥弘历登基呢?

这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深谙宫中计谋

甄嬛从十六七岁入宫,到最后登上太后的位置用了十几年的十年,这十几年也是一个单纯的甄嬛变成一个心思算计、残忍的甄嬛。这十几年的时间甄嬛经历了被诬陷、杀人、囚禁等一系列宫中污秽的东西,也慢慢变成了耍手段、互相算计的人。甄嬛知道这种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多么痛苦,而且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把自己的孩子算计没有,所以甄嬛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事情。

二、稚子年幼、不担大事

雍正去世的时候,甄嬛的儿子才刚刚七岁,用现在的年龄来看,七岁的孩子刚刚上一年级,什么都不懂,那他怎么能担得起治理一个国家的重任呢。所以甄嬛不让年龄小的儿子当皇帝。当时的四阿哥已经被雍正归为甄嬛的养子了,所以只要皇帝的位置在甄嬛的儿子名下,甄嬛就是至高无上的太后。所以甄嬛会支持四阿哥登基。

三、对十七王爷果郡王的真情

在甄嬛传的电视剧中可以看出,前期甄嬛是对用雍正真心的,可是到后来甄嬛看清楚了雍正的面目,觉得雍正是个很自私的人,而且疑心、狠心。所以最后甄嬛被发落出家,好在后来遇到了真爱果郡王。果郡王为了甄嬛可以不要自己命,这也换来了甄嬛的真爱。冒险为果郡王生下了孩子。以至于果郡王被雍正害死之后冒险为果郡王报仇,慢慢的要了雍正的命。雍正死了之后,正好将果郡王的孩子归到果郡王的名下,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甄嬛对果郡王的真情。


丫丫说史


原因如下:

甄嬛活了这一辈子,看透了做皇帝的本质。皇位并没有那么好坐,坐上这个位置有许多的无可奈何和压力,成为皇帝要心系天下,没有过多的自我,还要娶一堆自己不喜欢的女人勾心斗角,不得安宁。她希望自己的亲儿子能活得开心快乐,无忧无虑,不想他承受太多。

虽然儿子明面上是皇帝的儿子,其实是甄嬛和果郡王的,果郡王被皇帝杀害没有留下子嗣,甄嬛希望亲儿子能在恰当的理由下光明正大地过继成果郡王的儿子,让果郡王这一支传承下去,绵延子嗣。她也不想自己的亲儿子去继承杀父仇人的皇位,这会让她觉得对不起果郡王。

四阿哥毕竟不是甄嬛亲生的,虽然甄嬛养育了他,但是四阿哥并没有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心中始终有隔阂。她知道四阿哥心系皇位,如果不让他登基而让自己的亲儿子登基,不仅会让四阿哥心生芥蒂,让他们兄弟反目成仇,还会让支持四阿哥的众大臣心生异心。为了皇室的和睦,更为了让四阿哥心中对她充满感激,友爱兄弟,甄嬛推四阿哥坐上皇位。

甄嬛本已是身份尊贵的皇贵妃,不管是亲儿子做皇帝还是四阿哥当皇帝,她最后都能成为皇太后,拥有无上尊贵的地位,是后宫中最有威望的女人,掌握着后宫所有人的生杀大权。自己的亲儿子能活得逍遥自在,自己也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不快哉。


冰凌无瑕


第一,在甄嬛看来当皇帝也并非外人看的那么好

皇帝虽有后宫佳丽三千,却无法随心所欲地与自己喜欢的女子相守;虽拥有无上皇权,却疑心恐惧究其一生;



何不让自己的孩子就当一个小王爷,活的逍遥自在,寻一红颜相知,乐的下半生,让自己一生的遗憾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

第二,四阿哥聪慧精明,有野心,是当皇帝的料,而自己的孩子却颇有仁慈恻隐之心,不合适当皇帝,若强行让自己的孩子当皇帝,四阿哥以后也是一个巨大隐患,倒不如直接推其为皇帝,让他记得自己的情,以后也会善待自己的孩子的,这于社稷于自己都有好处。



第三,甄嬛胆子再大,也不敢大逆不道,混了皇室血统。


一指馨阳


甄嬛本来是有机会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的,

但这又怎么样呢,当皇帝,未必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尤其是在见证了后宫的争权夺势,甚至为了权利尔虞我诈之后,

甄嬛就真的怕了,她不想自己的儿子再走这条路。

这条路即便是万人之上,可是,不知道哪天就会死于非命,

很多时候甚至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一定知道。


作为一个母亲来说,孩子平安健康就好了,相比于权贵,

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无虞。

当然,当时的情形,即便是甄嬛独揽宫中大权,

但还有其他的大臣,如果真的按照其他王爷的建议,

要立甄嬛的儿子为皇帝也不是不可以,但去母留子是古代让新皇继位的一贯做法,

这就意味着,如果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的话,

不仅仅是母子分离,更重要的是逝去生命。

这对一个死里求生的女人来说,是何其的残忍。


其实,别人不知道,甄嬛自己心里清清楚楚,亲生儿子并不是皇帝的亲儿子,

即便是再恨皇上,她对皇上应该也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情感吧 ,

皇家血统,怎么可以让外人来继承,即便是这个人是皇帝的亲弟弟的儿子,

她是一个女人,但她心中也有大义。

为了国家的江山社稷,她只有让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自己才会心安。


由此种种,四阿哥继承了皇位,而甄嬛的亲生儿子也算是认祖归宗了吧,

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清闲王爷,有什么不好。

这也是甄嬛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