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跑出“穩外貿”的信心

央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隨著復工復產步伐加快,各地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增長,幫助“中國製造”走出國門,助力“穩外貿”。

各地中歐班列陸續恢復常態化運行

3月13日上午10點,一列滿載著電子產品、機械配件、日常生活用品等58標準箱、上千噸貨物的集裝箱班列從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境。今年以來通過二連浩特口岸出入境的中歐班列運量累計突破30000標準箱,同比增長超過60%。每天通過二連浩特鐵路口岸的中歐班列數量,也從疫情高峰的每天2列增長到8列左右。

國鐵集團呼和浩特局工作人員介紹,二連浩特鐵路部門加強與政府、海關、邊檢及蒙古國鐵路部門的聯繫溝通,推行“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將業務辦理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在減少接觸的同時,提高進出口業務辦理效率。工作人員說:“發貨人通過電話就能辦理裝車計劃申報,還可以查詢自己貨物的運輸流程。將過去繁瑣的報關手續改為一站式服務,實現了通關辦理最多跑一次。”

隨著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各地中歐班列陸續恢復常態化運行,開行量實現逆勢增長。各地開行的中歐班列也陸續突破整數關口。

助力外貿企業正常復工復產 跑出“穩外貿”信心

在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站滿洲里站,今年以來,經由滿洲里站開出中歐班列234列,出境中歐班列車數累計突破1萬車。為了加快中歐班列的通關效率,滿洲里站定期與俄鐵後貝加爾國境站會晤,解決中歐班列在通關中遇見的各類問題,縮短中歐班列在口岸站滯留等候時間,確保中歐班列通關時間不超過三小時。

而在新疆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進入三月,中歐班列客戶需求量不斷增加,平均每天進入庫房的集裝箱在10個以上,大多是日用百貨、服裝、小家電等。當地鐵路及貨運物流等部門固定發車頻次、前移服務關口,將以往“貨等車”變成“車等貨”,提高中歐班列的發運效率。新疆大陸橋集團副總經理南軍介紹:“以前我們接到訂單後基本上第三天才能發送,如今我們固化了發車後,基本上客戶今天上貨,最晚第二天就能實現裝運,節約了24小時。”

在復工復產關鍵時期,中歐班列如同開往“春天”的列車,暢通了國際物流通道,助力外貿企業正常復工復產,跑出了“穩外貿”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