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马克思(读“易中天”有感)「2」

那么咱们看三国,魏蜀吴,魏国的曹操,蜀国的刘备,东吴的孙权都不属于士族,所以他们都不代表士族的利益,咱们用马克思主义去解释,任何政权都是要有阶级基础的,也应该代表最强大的阶级的利益,这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算统一,才能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时期士族是最强大的阶级,历史的接力棒必定要传到他们的手里,司马懿就出现了。司马懿就是典型的士族。九品中正制是曹丕向士族妥协的产物,成为这一时期的很重要的一种制度,直到隋唐被废除。

易中天先生认为,历史的接力棒最终要传递给庶族阶级,也就是广大的平民老百姓。在封建王朝,分为典型的三个阶级是贵族、士族、庶族。到了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新的选才制度的产生更认证了这一点,也就是科举制。朝廷选拔人才,要从广大的平民老百姓里选,平民只要读书,就有升迁入世的机会。咱们也可以认定这一点,因为到了唐朝以后,朝代的更替就相对非常稳定了,一个朝代代替一个朝代,也就是统治者变,统治阶级不变,科举制也被延用。

以上是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当然我们要说的不止是这些,更深一步的要说,由政治深入文化,我们的文化也是由雅入俗的过程,这更源于这阶级基础的原因吧!

在春秋到秦汉,我们说是贵族阶级的时代,那我们学主流文学是什么呢?楚辞、汉赋。那后来我们到了士族统治的魏晋南北朝,我们学的是乐府、歌行等古体诗。后来我们到了隋唐,唐诗出现。后边就不用说了吧,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就是流行的文学形式变得越来越通俗,用传播学的观点说,是受众不同了,群众基础不同。追本溯源,也是由贵族阶级转变到庶族阶级的政治决定的。那我们还需要继续往下想,人们总是在回忆阳春白雪的雅致,可是却再也不复返了。

下面我们继续分析从封建而来的文明,文明必然走着一种越来越“俗”的道路。明清小说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从此封建地主阶级被推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这样的群众基础更加广阔,那么文化必定是全民式的形式,于是现代文开始盛行,现代文的传播是急速推广文化的导体,于此同时,更多的现代小说和作者涌现,这不用多说啦。

思考到现在,我们需要继续探究了,历史究竟要往哪里去?世界究竟要往哪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