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集中隔离”是什么样的?隔离生活与坊间传闻一样么?笔者“有幸”在北京市朝阳区某集中隔离点进行了五天的切身体验>>

“隔离”即“集中医学观察”,就是对曾经与传染患者、疑似传染患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采取集中隔离措施。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 ▼ ▼

120急救车专车专人送到隔离点

3月1日,傍晚时分。

突然接到了所在社区医院的电话,“因你的室友十天前乘坐的某趟返京列车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而你作为她这十天的密切接触者,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需要进行剩下五天的集中医学观察。快收拾一下,接你去集中观察点的车马上就到。”电话一挂,我的手机上就收到了电子版的医学观察通知书。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医学观察通知书

“不会吧!我这么‘幸运’!”心里暗想,多少也有一点害怕,难道我就这样被“中招”了?

算起来,从2月21日回京她已经居家隔离9天了,怎么这时候才发现,哎,看来这下不得不需要换一个地方隔离了。

我默默收拾了行李,带上了几件日常换洗衣服和电脑,就出门了。

“什么?送我去集中观察点的车居然是120!”在小区门口,一辆120救护车已经等我了。小女子这可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有这等待遇!

几位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工作人员引导我上了救护车。这让人心里多少有点紧张!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来接我的救护车

来不及多想就上了车。急救车内宽敞、整齐干净,完备的急救设施加上空气中飘着浓浓的消毒水味缓解了我一些紧张情绪。为了避免造成小区人员恐慌,坐在前排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打开鸣笛声,还隔着玻璃跟我说,”我会开的很快,你要坐稳哟!“然后真的是一路畅通地飞驰到了目的地。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乘坐120救护车前往隔离点

▼ ▼ ▼

规律的作息时间、过山车般的心情

到达集中隔离点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了。酒店的其他进出口都被封闭,旋转大门贴上了封条,人员进出只能走旁边一扇侧门。

我环顾四周,发现酒店停车场门口停着警车,且距离酒店大门十多米处的地面上,有清晰的警示标记,防止不知情人员进入。

进入酒店首先进行体温检测。每个人都离我很远,穿着看不清面容的防护服,缓步前进,没有迟疑。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像是马上要被剥洗干净推上试验台的一只小白鼠,莫名的泛起阵阵恐惧。

测完提问后,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我登记了个人基本信息,签署了集中医学隔离承诺书,领了体温计、房卡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告知书,走进了一间单独的房间。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蟹岛的工作人员在安排记者入住

我所住的房间是由酒店标间改造而成,一人一间。入住前,房间均已进行了全面的消毒,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全部配备到位,房门口还贴着记录表以备记录体温。

打开电视,手机连上WiFi,看着微信上弹出的消息,心情稍微平缓了一些。嗯,还好,并没有和世界断开联系。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隔离的房间

凌晨三点给朋友发信息求安慰,理所应当并没得到回复。“我是不是要死了!”愚蠢但是挥之不去的焦虑紧张情绪仿佛汹涌波涛下泛起的一阵阵沉渣,加上陌生环境的不适应,隔壁房间的说话声音听得更加清楚。在隔离点的第一个晚上,我失眠了。

辗转反侧,最终还是爬了起来,打开台灯,仔细阅读了告知书,得知上下午体温检测时间,一日三餐的送餐时间,以及发现这边还提供了一些心理疏导和疫情相关的中医药防治服务。“其实这里什么都有,只是换了一个地方隔离而已。管吃管喝管住,还不用洗碗,最关键是不花钱,多棒!”我这么安慰着自己,焦躁也慢慢平静了些,总算是睡着了。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集中医学观察注意事项

“早饭放门口了!”清脆嘹亮的声音由远而近。挣扎着睁开眼睛,天蒙蒙亮,抓过手机,七点十五。我裹上一件外衣,打开房门,向左右探头探脑,走廊里很安静,一个人都没有,我拿起了盒饭关上门。

早餐很丰盛,搭配合理,深得我心。顺带一提,之后的正餐也是按点送到门口,四餐一汤,味道简直棒极了,我拍照发微信给朋友:“隔离第二天,我爱上了这里的饭!”。“好好跟那的厨子切磋一下”手机那边的回复让人哭笑不得,别说厨子了,人也见不到一个。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隔离日子的四菜一汤

除了和工作人员的必要接触,隔离期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度过。“36度7!””36度6!“……每天的24小时被两次测温分成三段。生活变得异常规律,仿佛回到了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早晚的体温是由自己完成的,工作人员会按时间点打电话询问体温度数。如果不会使用水银体温计或不了解如何读数,工作人员也会到房间耐心地教正确看体温的方法。被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异常症状也成了日常,当然还有同事及朋友的关心。虽然那些关心一开始语气中都透着紧张,但慢慢也变得嘻嘻哈哈起来了。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测量体温

人啊,适应能力就是这么的强。灾难带来痛楚和不得已的分隔,但也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时间。小小酒店标间隔离室,就像“时间与精神的小屋”,留给我大把的空白时间和难得的自我时光。

▼ ▼ ▼

14岁姐姐抱着妹妹上网课

在这些医学隔离人员中,既有满头白发的老人,也有蹒跚学步的幼童。“我也听工作人员讲了一些隔离期间的感人故事,”正是这些正能量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工作人员如是说。

有一户家庭的母亲和父亲相继被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剩下的两个女儿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送到了这里。大女儿14岁,而小女儿只有14个月,因家中的父母亲都已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只能由14岁的姐姐照顾着14个月的妹妹。隔离期间,姐姐还坚持着网上课程,边抱着哄妹妹边上网课,却没有半句不耐烦。真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少年!

▼ ▼ ▼

我抓住每一次见面的机会,尽量和隔离点工作人员多聊一些。虽然隔着口罩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从交谈语言中总能感受到他们亲切的态度。

他们是医护人员,负责测量体温、密切观察医学隔离人员是否有发热症状等;他们是心理治疗师,对医学隔离人员进行及时心理疏导和治疗,减轻恐慌情绪;他们是生活管家,为医学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送餐、消杀衣服、接送物品;他们是清洁工,担负起保洁、清运、消毒杀菌等任务。

“不同的医学隔离人员有不同的饮食需求,我们就根据他们的要求提供不同的配餐。婴儿吃什么,我们做什么;小朋友点什么,我们做什么;少数民族朋友不吃什么,我们就不做什么。”是的,这里每一餐的营养搭配得当,菜样丰富,荤素均全,吃得开心,营养也有保障,看着手机前置摄像头里自己的双下巴,这营养是不是有点过了!

隔离点的外卖和快递并没有断。为了保障医学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并最大限度地避免病毒传播,所有的快递物品会送至指定位置,首先由公安人员进行快递物品的查验工作,再由医护人员对快递物品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后挨个送往房间。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忙碌的工作人员

▼ ▼ ▼

解除隔离前进行了咽拭子测试

起初的日子很慢,如年;规律起来日子很快,如电。

临走前一天早上,我接受了咽拭子核酸检测。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到房间,不触碰房间里的任何地方,跟我核对了姓名后解释道,“一会儿你需要张大嘴巴并发出‘啊’的声音,可能会有一点不舒服,请忍耐一下,之后可以多喝点水”。她拿着棉签动作娴熟地从我的咽部擦拭了少量分泌物,并将棉签插入试管且塞紧。

趁机,我向工作人员问了最后一个问题,疫情持续了这么多天感受如何?“就是这套隔离服真的有点热”,透过护目镜,我记住了那双笑着的眼睛。

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正是这些普通人,才让我们还能拥有自信的力量。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忙碌的工作人员

3月7日那天,我早早地收拾完东西,坐在书桌前等着解除隔离的通知。这种感觉就像是新工作等待面试,既兴奋又紧张。

大约十点左右,电话铃声响起。不出所料,我如期解除了医学隔离,社区医院的人已在楼下等我。我迅速背起包,哼着小调,蹦着跳着到了楼下,签了名,拿上解除通知书,走出酒店大门。

北京隔离日记||我所经历的五天隔离体验


△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

外面阳光明媚,一派安详,只是少了往日的喧嚣,到处可见防疫标语和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待春暖花开时,愿举国无恙

授权转载:北京科技报\\中央科技厨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