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冰川凍土》期刊的編輯們一定從來沒有想過,他們雜誌上的論文有一天會成為整個互聯網上討論的熱點。那篇文章成為熱點不是因為學術成就卓越,而是作者將他導師夫婦作為了課題的研究對象,大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徐中民博士的這篇雄文分為一、二兩個部分,洋洋灑灑8萬多字,“冰川凍土”這個生硬冰冷的名字,因為這篇文章裡師孃的芬芳和優美,也平添了幾分柔美和溫情。這篇文章成為互聯網的焦點之後,《冰川凍土》期刊主編請辭,副主編停職,編委會、編輯部即將整改。

筆者連夜研讀了這篇8萬字的學術大作,總覺著大家普遍低估了這篇文章的價值,它絕對不是一篇“馬屁文”那麼簡單,字裡行間透漏出了當今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弊端。如果我們僅僅把它當做一篇“馬屁文”,很可能掩埋了這篇文章真正的光華。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在這篇文章一、二兩部分裡,“師孃”兩個字總共出現了145次,“導師”出現了203次,公眾的眼睛被師孃的優美和導師的崇高光芒所吸引,卻忽略了這篇文章真正的價值,尤其是文中的幾處細節,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一、作者從導師那裡學到了什麼?

最近幾年,研究生與導師的關係屢屢成為法制新聞頭條,其頻率僅次於醫患關係。就在不久前,南郵的一位研究生因為不堪導師壓榨,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究竟怎麼了?而這篇文章裡的師生關係卻令人耳目一新,師徒情深令人豔羨。

然而整篇文章看完,卻有一個疑問在我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徐博士的導師到底教了他些什麼?在文章中我沒有看到任何導師對他學術上進行指導的片段,導師對他的教導基本上都是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的啟迪,這種啟迪隱藏在平時的言行舉止中,在茶餘飯後吞雲吐霧和酒桌上高談闊論之時。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通篇文章讀下來,他從導師那裡學到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酒量不在大小,關鍵是能控制"。徐博士清楚地記得這句話導師是什麼時候說的,由此可見這句話在當時一定帶給他醍醐灌頂般的震撼,自從聽了這句話,徐博士就再也沒有喝多過。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酒量到底有多重要?讀過研究生和做過科研的人估計都深有體會,酒量很可能決定著你研究生能不能順利畢業,科研立項能不能通過。導師關於酒量的這番妙論,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這篇文章作者的整個人生。

二、青藏鐵路研究成果為什麼沒有掛徐博士的名字?

徐博士對“導師崇高感”的論述主要基於三件事,第一件就是青藏鐵路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最終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然而令人不平的是,這一獎項並沒有掛徐博士的名字。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徐博士在文章中專門提出了這件事,並且直言不諱地抒發了羨慕之情,表示他很在意這件事,這話應該不是隨便說說的。是什麼原因導致他沒有掛上名字呢?他沒有參與相關工作?還是另有隱情?

在我們國家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幹活的時候找不到人,報獎的時候人又安排不開。報獎時寫誰的名字,順序如何排是個大學問,有時候甚至比研究成果本身還重要,它可能關係到獎項能不能申請下來。我們曾經的一個領導在申報單位的科技進步獎時,為了能拿到獎,幹活的一個都不掛,全部掛的領導的名字,當然那個項目最後成功得獎。所以,徐博士為什麼沒能上特等獎名單,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大問題。

三、師孃究竟有多美?

在文中徐博士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師孃之美,辭藻華麗,然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他卻沒有放上哪怕一張師孃的照片,這讓師孃之美更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從文中可以看出,師孃是一位江南女子,婉約柔美、風韻猶存、恪守婦道,並且對導師的弟子們關愛有加,有如春風化雨。徐博士對師孃之美的發掘,在深度上甚至超過他的導師。我讀完之後有一個庸俗的想法,徐博士到底花了多少精力研究他的師孃?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從文中的細節可以看出,徐博士與師孃交往頗多,當他犯錯誤時,師孃時常提醒他要拿鏡子照自己。一般人提醒他人照鏡子時,時常會用“撒泡尿照照自己”這樣粗鄙的言語,徐博士那位婉約的師孃,不知道會用什麼婉轉的語句讓徐博士照鏡子。

文中還列舉了唐伯虎提出的一個反面例子來映襯師孃的美,“這個老婦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生得個兒子是個賊,偷得蟠桃獻母親”。並且還提到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那麼生活中的那些反面典型都是誰?研究這個問題,對我們搞清師孃到底有多美很有幫助。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四、都江堰考察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徐博士對“導師的崇高感”的論述,選取了三個事例進行論述:青藏鐵路、流域科學計劃、都江堰考察,這三件事是導師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從文中的《導師和師孃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示》中可以看出,這三件事是逐層推進的關係,一件比一件大,青藏鐵路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那麼比這件事還大的都江堰考察,究竟有如何驚人的歷史意義?

研究“師孃優美”的科技論文背後的玄機,是馬屁文還是高級黑?

徐博士對於都江堰之行是有遺憾的,由於他不是專家組成員,擔心背上混飯吃的惡名,所以沒有參加那次考察。徐博士只是順路考察了一下三蘇祠,所以文中對於都江堰之行的歷史意義,都是他從三蘇祠的觀後感裡引申出來的。由於缺乏親身經歷,所以徐博士對都江堰之行的歷史意義的論述略顯空洞,完全看不出這次比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意義還要重大的考察的意義在哪裡。

國內學術界有一股歪風,拿著科研項目的錢,以科學考察的名義行旅遊之實。徐博士導師這次意義重大的都江堰考察,是對這種歪風無情的鞭撻,所以發掘都江堰之行的歷史意義,對於端正學風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總之,我認為徐博士的這篇雄文絕對不是一篇“馬屁文”,其背後肯定另有玄機。發掘這篇文章背後的意義,對於我們改善研究生與導師的師生關係、完善科研工作的管理、以及端正當前浮躁的學風有著重大的意義。對於這樣一篇文章,絕對不能以雜誌撤稿這樣潦草的方式結束。

徐博士的這篇文章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資助金額200萬,花費國家這麼一大筆資金才得到的科研成果,我們所有人都應該重視起來!至少我們應該知道,花200萬研究師孃,這筆錢究竟是怎麼花的?

寫在最後

本文是作者對徐中民博士發表在期刊《冰川凍土》上的學術文章的學習之作,本人對徐中民博士及其導師和師孃持中立態度,所有觀點的不同都屬於學術之爭的範疇。

參考文獻:

徐中民,《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1):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

徐中民,《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2):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