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一個德意志人“借屍還魂”的故事

許多人都知道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建立起德意志帝國,德國這才從地理名詞變成政治名詞。其實普魯士原本與德意志人無關,是德意志人“借屍還魂”的產物,有點陳國貴族田完流亡齊國其後裔“田氏代齊”的意味。


普魯士,一個德意志人“借屍還魂”的故事

普魯士原住民即古普魯士人屬於波羅的人,與拉脫維亞、立陶宛人屬於近親。他們居住在今天波蘭的維斯瓦潟湖與庫洛尼亞潟湖周圍。

12世紀德意志人開始向東遷徙到普魯士地區,建立起定居點。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普魯士地區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但德意志移民與當地居民存在長期衝突。

1224年,信奉天主教的條頓騎士團開始在普魯士地區建立“條頓騎士團國”,首都哥尼斯堡,也就是康德誕生的那個城市。

1226年,條頓騎士團成員、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的領地也遭到普魯士原住民的襲擊,條頓騎士團開始大規模向東移民,不斷屠殺當地原住民,這似乎是美國“西進運動”的“舊版”。條頓騎士團強迫移民與當地居民採用德語並信奉基督教。

1386年,波蘭與立陶宛因為波蘭國王絕嗣而合併,開始進攻條頓騎士團國,條頓騎士團連戰皆敗。

1466年,條頓騎士團被迫臣服波蘭-立陶宛王國,但獲得普魯士的部分領地。

1525年,條頓騎士團總團長阿爾伯特宣佈改信路德宗教,把條頓騎士團國改名為普魯士公國。

1618年,普魯士公爵阿爾布雷希特·腓特烈去世,因無男嗣遂將領地給予女婿勃蘭登堡選帝侯,兩國合併改稱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1650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把首都從普魯士境內的哥尼斯堡遷到勃蘭登堡境內的柏林。

1660年,瑞典-波蘭戰爭中,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通過《奧利瓦條約》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獲得了瑞典、波蘭等國對普魯士公國主權的承認,普魯士開始脫離與波蘭的臣屬關係。

170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陷入孤立的境地,普魯士公爵腓特烈與皇帝結盟並派出援軍,獲得普魯士國王封號,從而徹底擺脫了對波蘭國王的臣屬關係。

1713年,普魯士國王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開始執政,他與兒子腓特烈二世一直管理普魯士直到1786年,普魯士已經崛起為歐洲大陸僅次於法國的陸軍強國。此後普魯士雖然在拿破崙戰爭中多次戰敗,但已經成為中歐頭號強國。

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上普魯士實力劇增,成為德語區實力最強的王國。

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這就使得普魯士在經濟上排斥了奧地利。

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開始了武力統一德意志的準備。俾斯麥主張建立將奧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

1866年,普魯士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控制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坦因兩個邦國。

1866年,普魯士擊敗奧地利,從而控制了整個“北德意志”。

1870年,普魯士擊敗法國,基本完成了國家統一。

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現代德國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