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一說到普魯士,熟悉這個名字的人就會知道。這個名字與德國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可以這麼說,是普魯士造就了我們所熟知的德國。甚至於在一百多年前,普魯士幾乎就是德國的代名詞。但普魯士卻又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德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其實如果從源頭開始講,普魯士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八世紀前後日耳曼人建立的東法蘭克王國,其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由薩克森王朝建立了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版圖甚至一度延伸至意大利亞得里亞海沿岸。

但受限於采邑制度(類似於周朝的分封制),神聖羅馬帝國的各種封建領主多如牛毛,國王、公爵、伯爵、侯爵到處都是,隨著地方勢力的逐漸加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逐漸被架空(和春秋戰國有點類似),外加羅馬教廷的不斷攪和,最後導致神聖羅馬帝國被分裂成了一堆的小國,領主間戰亂不止,皇帝寶座也被眾人哄搶,完全沒有帝國應有的樣子。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一直到公元1356年,取得軍事優勢的皇帝查理四世頒詔,確定境內七大領主世襲罔替地享有選舉帝國皇帝的權利。這場德意志的內鬥亂戰才終於告一段落。而這七位德意志大佬則被稱為"選帝侯"。其中一位是勃蘭登堡伯爵。後面就會講到勃蘭登堡伯爵將代表德意志與普魯士發生非常重要的聯繫。

這邊我們開始說說正主普魯士,原本別的國家是擁有一支軍隊,而普魯士卻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這句話正是人們對普魯士軍國主義印象的真實概括——即普魯士的確是由一支軍隊自行建立的國家。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原來中世紀歐洲在羅馬教廷的發起下,開啟了十字軍東征,妄圖征服東方,為此羅馬教廷還親自出錢,組建了被稱為"騎士團"的宗教軍隊,用來作為教廷直轄的武裝力量投入東征。這裡面就有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而其中條頓騎士團的兵員就主要來自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德意志人。

但在十字軍第三次東征失敗後,條頓騎士團由於戰事失利無法獲得財富與土地,於是逼迫羅馬教廷給予安置,恰好這時,波蘭公爵致信教皇尋求幫助討伐居住在其北方地區的"野蠻異教徒"。於是在公元1225年,羅馬教皇就將條頓騎士團打發去了遙遠的北方,並承諾將那些"野蠻異教徒"的土地送給騎士團安家。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作為戰爭老手的條頓騎士團,一到達就消滅了當地的土著。並在那裡建立了天主教共和國,採用團長負責制,定都柯尼斯堡(現在俄羅斯在歐洲的飛地:加里寧格勒)。之後不斷的吸收流民擴充實力,向東、南兩個方向發展。但在1242年和1410年條頓騎士團分別被諾夫哥羅德公國(俄國前身)和波蘭打敗。在發現東進受阻,南下遇挫,北邊是海,海的那一邊是更加貧瘠的斯堪的納維亞冰原後。普魯士再次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到了自己西面的故鄉——德意志。

1525年,騎士團團長阿爾布雷希特接受德意志新教領袖馬丁·路德的建議,拋棄騎士團與羅馬教廷的傳統聯繫,改宗新教,並將騎士團轉變為世俗化國家。由阿爾布雷希特本人擔任首任公爵,普魯士公國就此誕生。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1618年,普魯士第二代公爵阿爾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去世。由於沒有男丁繼承爵位,根據公爵生前與勃蘭登堡的協議,普魯士公爵桂冠由他的女婿,勃蘭登堡選帝侯,霍亨索倫家族的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勃蘭登堡與普魯士合而為一,新國家的首都是勃蘭登堡的柏林。

這次合併是雙贏的,阿爾布雷希特家族在絕嗣的不利情況下將普魯士完整地交給了在德意志諸侯中地位顯赫的勃蘭登堡,免於落入波蘭手中,騎士團的後人們憑藉勃蘭登堡這扇大門,正大光明地回到家鄉,而且還一下子就來到了德意志帝王爭霸戰的中心。勃蘭登堡也獲得了普魯士的廣袤領地,擁有了一片全新的戰略空間。更重要的是,從騎士團時代就流淌在普魯士人血液中的尚武精魄,從此匯入德意志民族的身軀。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公元1701年,弗里德里希三世在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加冕,稱"在普魯士的國王",改叫弗里德里希一世。自此,普魯士經過500年的努力,終於由當年的蠻荒之地升格為歐洲列強之一。普魯士也終於就此成為德意志史上的一個正經角色。而他所帶給勃蘭登堡、德意志,乃至整個歐洲與世界的,遠不止一個名字。

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即考驗了法國,更拷打了歐洲,包括普魯士在內的所有德意志人從法國的成功中明白了民族統一的重要。當拿破崙時代落幕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內散部著300多個邦、數百個騎士領地、數十個教會領地和帝國自由城市,此時的德意志人極度渴求統一,他們撇開了昏昏欲睡的盟主奧地利,放棄這個只醉心於建立奧匈帝國的盟主,選擇將希望寄託給了擁有鋼鐵意志的普魯士。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在這種強烈的民族統一意識的影響下,鐵血宰相俾斯麥率領普魯士在經歷了普麥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這三場王朝統一戰後,最終於公元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大業。普魯士王國正式轉變成為德意志帝國。

在尚武的普魯士精神的衝擊下,德意志顯得更具有攻擊性,為此也給世人帶來難以磨滅的一戰和二戰。

德意志前身今生——普魯士

經歷過兩次大戰之後,普魯士的尚武精神與傳統,早已消逝。他留給世界的,更多是戰爭,但留給德意志的,卻是對夢想的追逐。普魯士既是德意志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他的好戰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德意志帝國帶向了不可逆轉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