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看出哪些问题?

儿科恩铭


人们对血常规检查并不陌生,一般情况下,有一些感冒发烧或者有一些炎症,需要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都会给开一个单子,先抽血化验,做一些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其实基本上就是检查血液的基本情况,根据血液的细胞数量以及运行状态,来检测出人体是否处于一种正常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通过一张化验单,可以检查出以下几项指标。


第一就是红细胞。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看出红细胞数量的多与少,进而看出这个人是否贫血。因为它会给出一个正常值范围,而你实际上的红细胞数量的多与少与正常值做一个比较就能够反映出这个指标是否达标。


第二就是白细胞。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出白细胞的多与少。根据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判断出是否有炎症,感染以及感染的病毒类型等等。一般情况下白细胞过多的话,说明感染比较严重。


第三就是血小板的情况。还有就是血液的血凝情况,有的人伤口非常容易愈合,有的人伤口非常不容易愈合,血常规中也能够反映出血小板的情况进而判断出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的状态。

第四就是能够检查出一些血液病情况。当然啦,这种要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人们有一些炎症重会到医院去让医生做检查,医生也是根据仪器检查出来的结果数据,然后再看一些身体表面儿的反应,结合临床经验来判断出这个人,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病理情况?判断出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的类型。


文史大世界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曾经是一位白血病患者,为什么我会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做过太多的检查,对血常规也有一定的理解

血常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检查,费用也不高,一般西医都会开,有时候自己觉得身体不舒服,也可以去医院开个便民门诊去检查,血常规有三个重要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三个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另外一个是中性粒,如果这三个指标异常偏离正常值,一定要找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我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我在犯病时,血常规没有任何异常,异常的是凝血系统的纤维蛋白原,所以医生从未往白血病这方面考虑,从而也使我拖了几乎半年,再度严重时入院血常规才提醒,从本来应该的低危拖到了高危,主任查房看见我都很惊讶,问我半年来有没有吃药,如何在没有吃任何相关药物的治疗下活了半年

所以从我的经验来告诉大家,血常规并不是万能的,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检查,如果身体有异样,一定不要忽略,不要像我抱侥幸心理,害的终究是自己啊!


抓住一只小荣荣


我们为什么要查血常规呢?

实际上,血常规可是个重要指标,他对于筛查和排除某些病因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以下几种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抽一管血,就能知道,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细菌感染,白细胞的数量就会迅速升高,中性粒细胞也会升高。

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哮喘的病人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病情急性加重,要根据医生安排上调剂量,做相应的药物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主张患者少用药,等疾病的自限期过了,症状便会缓解。

2.筛查白血病

当白细胞的数量不出现显著增加甚至减少时,很可能提示出患者有血液肿瘤,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血病。

如果确诊为白血病,这时候,就要进行相关治疗。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检查报告,去正规三甲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3.头晕胸闷看贫血

当人们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目眩的时候,进行血常规的检查,一般可以看看是否由贫血引发。血常规可以帮忙检查贫血。

如果患者确诊为贫血,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为营养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营养型贫血的患者可以通过补充肉食以及蔬菜(如黄瓜、香菇)等含铁量较高的食物进行补充。当然,医疗上也要给予补充铁剂。

4.检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数量

当人们的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现象时,通过血常规的检查,我们可以查出血小板是否减少,是否出现了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缺血等疾病。

一般情况下,对于原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可以使用某些药物,比如说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一些化疗的药物,如环璘酰胺或者是硫唑嘌呤等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减少它的血小板的一个破坏。

专家强调,患者通过血常规化验,可以很快协助医生判断身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所以在许多患病未明原因的情况下都要做血常规检查。


39健康网


不管是体检还是去医院看病,血常规几乎是必查项目,血常规化验单上有密密麻麻几十项,大多也会有箭头提示是高还是低,那么你会看血常规的化验单吗?这些指标的升高还是降低能查出哪些疾病呢?



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疾病?

血常规报告单上看上去项目有很多,但其实临床上主要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这三大项。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看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是4-10之间,如果大于10,最常见的是体内有感染、有炎症,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在白细胞计数增高的同时,中性粒细胞比值也会增高,如果两者都高那么基本上就是有感染了,需要静脉用抗生素治疗,有些人白细胞计数特别高(比如达到30以上),那么也要排除一下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果白细胞过低,说明抵抗力低下,有的是药物引起(比如化疗药物),有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引起(如再障)。



其次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这两项都是反应体内是否贫血的指标,有一致性。如果患者有急性出血(外伤等)或慢性失血(如痔疮或月经过多),那么这两个指标就会下降,必要时需要输血治疗,对于慢性失血要找到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最后也要关注一下血小板计数,一般在100-300之间,临床上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有危险的,出血不容易止住,有些化疗患者血小板只有几十,可能会出现自发性脑出血危及生命,血小板低的患者可以输注血小板。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我是心血管楠医生,副主任医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为大家讲解医学知识,您可以关注我,如有问题可私信我,为您的健康问题排忧解难。

血常规是大家经常要检查的一个项目,面对其中20多项的内容,基本上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不知道如何进行解读。今天楠医生告诉你三步法即可解读出血常规是否有问题。

第一步,看白细胞计数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比例的增加,细菌感染程度与数值升高呈正相关,计数越高,则感染越重。

如果白细胞计数是正常的,则需要看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是否增加,如果二者升高,提示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第二步,看血红蛋白数值

血红蛋白是人体中运载氧气的载体,其临床价值远远高于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数值与贫血密切相关:低于60为重度贫血,60-90之间为中度贫血,90-120之间为轻度贫血。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血红蛋白生存不足,原料缺乏,血红蛋白破坏较多或者血红蛋白丢失严重等,发现血红蛋白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步,看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具有凝血能力的物质。当我们有伤口出血时,血小板就会被激活启动,进而帮助我们快速进行血液凝固。

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提示有出血倾向,例如低于20,颅内自发性出血风险。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提示有形成血栓风险。

总结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血常规检查结果通过三步法就可以满足对结果的解读,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疾病,其他各种各样的指标就可以忽略不看,这样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对血常规的解读,明确是否有问题。


【关注健康,关注楠医生】


心血管楠医生


先讲一个真实案例吧:一个28岁的年轻女子,因为这段时间老是乏力,精神不好,就去医院检查,医生首先给做了一个血常规、肝肾功能,这是很简单的检查。血常规结果回报后,医生都傻眼了,白细胞非常高,后来请血液内科医生会诊,建议做骨髓穿刺活检,一查,原来是白血病。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是不是白血病,血常规能提供一定的信息。


还有一个真实案例,一个54岁的男子,经常有气促,后来查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只有50g/L,非常低,属于重度贫血了,才知道贫血导致了心脏的损伤,叫做贫血性心脏病。贫血的原因是多年来的痔疮,经常便血。


这些例子都可以告诉我们,血常规是非常有用,使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检查。


血常规之所以能成为常规,的确是因为它太重要,而且操作起来又简单,所以成为了常规。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病人,如果需要抽血检查,那么血常规是必查的。


血常规能够检查以下信息:

1、有没有贫血:血常规里面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都是诊断贫血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应该有120-150g之间,如果低于120g就属于贫血了,120-90g之间是轻度贫血,90-60g之间是中度贫血,60-30g之间是重度贫血,30g以下就是极重度贫血了。

2、有没有感染:有时候我们怀疑一个病人有感染,会查血常规,就是看血常规里面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比例等等,因为存在感染、脓毒症时,白细胞计数会升高,而且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复查血常规也能了解白细胞计数的动态,判断治疗有无疗效。

3、有没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常规里面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正常值150-300,如果血小板低,原因很多,可能是血液内科的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淋巴瘤等等,也可能是一些严重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很多血液科疾病都是通过血常规来发现端倪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白血病等等。

其实还有很多信息,血常规都是能够提供的,所以血常规是非常有用的一项检查。


李鸿政医生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在临床上常用来诊断分析的数据大概有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

一:白细胞异常和哪些疾病有关系?

1.急性细菌性感染:白细胞会迅速升高,而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例如:感冒、发热、咳嗽、痢疾、阑尾炎等都会导致白细胞升高。为了更加准确的确诊是哪种疾病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

2.白血病:白细胞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注意:还需要做血涂片甚至骨髓穿刺检查、流式细胞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才能确认。

3.长期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白细胞降低。

二.血红蛋白异常和哪些疾病有关系?

贫血:血红蛋白低是贫血的表现。


三.血小板异常和哪些疾病有关系?

1.过敏性紫癜(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过敏性紫癜。

2.心脑血管疾病:血小板过多容易堵塞血管,导致脑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四.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和哪些疾病有关系?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都和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有很大的关系。

2.寄生虫:蛔虫和血吸虫病。

五.中性粒细胞异常和哪些疾病有关系?

细菌感染:细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等

六.淋巴细胞异常和哪些疾病有关系?

病毒感染: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


血常规是我们抽血化验中最常用的一项检查,但是具体能检查出什么疾病,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系统分析。

我是孕妈萧筱,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请关注我哦!本文属于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我。

萧筱育儿经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很多病。可以作为很多疾病的辅助结果,还可以作为独立结果加上患者症状作出准确的结果。介绍几个比较常见的疾病。


一,贫血。很多女人因为生理原因特别容易出现头晕,气短的症状,很有可能就是贫血造成的,查一查血常规就能看出来是否贫血。


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高低就是反应贫血的。如果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非常低就是贫血了,如果特别低,比如血红蛋白低到了60(正常女性是115到150),就要考虑输血了。而如果是100左右正常的生活,多吃一些补铁的东西,比如动物的肝脏,红枣,枸杞,鸭血之类的含铁量比较多的就可以了。



二,感冒的原因。得了感冒很多人就需要查血常规,这是因为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高低能反应感冒是哪种类型。一般细菌性感染中性粒细胞会升高,有时会升高二到三倍,同是白细胞计数的总数会增高很多。而病毒性感冒时中性粒细胞不会变化太多,也可能会减少一部分,淋巴细胞就会升高,百分率能升到35%以上。


三,凝血。有的人有了伤口很长时间不凝,血一直慢慢渗,这是就要看看血常规里面的血小板了。血小板,英文plt,是血液中主要负责凝血的成分,正常人有了伤口一般几分钟就能凝,而血小板缺乏就困难了。正常是的是110到300.,如果是低到了60,就会凝血延长,低到了45就必须要输血小板了,并且限制活动,怕磕磕碰碰出现伤口。如果是20以内,身体就会自动的向外渗血,比如口腔部位,血会一直向外渗。

四,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这个小孩的家长可以多看看,在报告单里有个“嗜酸性粒细胞”,七八岁小孩这个如果高就很可能有了寄生虫,再加上有经常咬手指,咬衣角的行为就要考虑真的有虫了。

对于大人来说,这个高了就可能是过敏反应。有人一到冬天就咳嗽,不停的咳嗽,没有感冒,发热也会咳,做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都正常,就嗜酸性粒细胞高一点,一般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敏反应。

以上都是最常见的,还有很多,比如白血病,比如红细胞增多症,都能检查出。


国557


有些不明真像的群众,认为现在医生很简单,认为只要有检验仪器+药品说明书就可以看病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可以查什么病,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光靠仪器是不可能当医生的。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我们一项一项的来看。

首先,白细胞计数。如果白细胞计数高的话,那么可能的原因有感染和血液系统的疾病。但是是哪里的感染呢?如果是有咳嗽、咳痰,那么可能是肺炎;如果是右上腹疼痛、黄疸,那么可能是胆囊炎;如果有耳朵疼痛,外耳道流脓,那么有可能是中耳炎;如果患者白细胞、全身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淋巴瘤

如果是嗜酸性细胞增多,那么可能是有寄生虫或者是过敏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抽血者是否有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患者有贫血。但是造成贫血的原因又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再障、慢性失血、肾脏疾病,这些都可以造成贫血。

医生要通过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比如,医生如果发现患者血常规检查有贫血,那么还要询问患者的饮食、大便颜色、身上有没有出血点、小便情况等等等等。然后再进一步选择检查方式。


血小板数量可以发现患者有无血液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确诊,还有赖于医生的判断和进一步的检查


人体探索者


血常规,是广大患者耳熟能详的一项检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常规操作。大到三甲医院,小到卫生院,都可以进行检查。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是医学上最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手段,也是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的依据。



血常规为何如此重要,它能检查出什么疾病?

1、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的检查,对于判断是否有感染,为何种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常规的一个重点内容是白细胞,具体又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如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减少而淋巴细胞增多,常提示病毒感染;嗜酸细胞的增多,常用来判断一些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

2、贫血性疾病

在血常规检查中会有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数、红细胞体积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有无贫血、贫血类型(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贫血程度。这也是临床疾病原因、判断预后,决定输血与否,输血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3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其比例等,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和初步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判断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血常规中的血小板的作用是专门修补破损的血管,还负责凝血、止血、防止出血,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因此被称为人体的装修队。

血小板的数量可以反应人体的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数量过少,则表现为受伤之后伤口很难愈合,严重的只要划破了一道小口子就会一直血流不止。



5、有助白血病的诊断

如白细胞的异常升高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异常减低,都是提示白血病的可能。仅从血常规检查是很难确诊白血病的,但医生可以从中发现血常规的异常,并通过进一步检查诊断来确诊白血病,所以血常规对白血病确诊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总之,通过血常规检查,既可以初步判定一些疾病,还可以抛砖引玉提示一些疾病可能。对指导诊断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