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废后若逃去投奔刘备,结果如何?

衰上尼的船


汉献帝这个皇帝可以说是真的可怜,跟他同年代的虽然还有一位末代皇帝刘禅,但汉献帝却要比他惨多了。起码刘禅还正儿八经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虽然面临着魏国的入侵最终灭国,但先前的日子很舒坦。汉献帝则是从当上皇帝那天起便是一个傀儡,先是董卓,又来了曹操。

好不容易熬死了曹操,结果又遇见了一个更狠的曹丕,毕竟曹操还一直有个遮羞布,不愿意登基为帝,而曹丕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逼迫汉献帝禅位。在汉献帝禅位后,为了收买人心也为了巩固政权,曹丕并没有杀死汉献帝,而是封其为山阳公。

于是有人便开始好奇,汉献帝这个时候为啥不找个机会前去投奔刘备,继续光复汉室呢?

其实这个假设很难做到,首先,曹操以及曹丕对汉献帝的看管都十分的严,汉献帝根本没有溜出去的机会。就算汉献帝溜出去了,古代交通也不方便,可没什么飞机高铁,汉献帝极大可能会在溜走的路上便被抓住,那样的话曹丕就不会很客气的对待他了,他的日子也就没有当山阳公时期清闲自在了。

其次,汉献帝心中已经没了什么继续当皇帝或者是光复汉室的想法,多年的傀儡皇帝生涯以及曾经反抗的失败早已让汉献帝心如死灰,明白汉室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再者,投奔刘备根本不是一个好的决策,虽然刘备一直以来都以汉室正统自居,动不动就打着光复汉室的名义。但实际上,刘备是比较自私的,心中也是想自己当皇帝的。就拿汉献帝衣带诏一事举例吧,刘备一开始就不敢加入,抱着一种犹豫的心态,后来煮酒论英雄后,才下定决心同谋此事。刘备若真的是正儿八经想光复汉室,那衣带诏他根本不会犹豫,便会为了汉献帝这个当时的正统而去努力。正因刘备怀揣着私心,汉献帝刚退位没多久,刘备就登基为帝了。

那汉献帝此时前去找刘备,便会出现一个很尴尬的情况,那就是刘备建立的也是汉朝政权,他是蜀汉皇帝,那汉献帝也属于汉朝皇帝,一山尚且不容二虎,一国怎么能有两个君王,所以即使汉献帝前去投奔刘备,那最大的可能也就是被刘备当成傀儡,日子还不一定有在曹丕那过得舒服,路上还要冒着极大地危险,甚至有葬身在山贼或者野兽手中亦或是饿死累死的可能,实在是很不划算。

总而言之,刘备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投奔对象,当时天下大乱,谁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汉献帝根本就是孤家寡人,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所以说山阳公倒是他最好的归属。


历史战争


这个问题问得好!先说汉献帝没有投靠刘备的原因!

1.曹丕不可能让汉献帝落到刘备手中。虽然对自己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但落到刘备手中无疑是一副“王炸”牌。刘协被“禅位”后封为山阳公,不允许出封地,并且受到曹丕的监视!但是对汉献帝来说这也是他最好的结局了,最后过的也挺自在的!

2.汉献帝不愿意去投靠刘备!汉献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不昏也不傻,不但不傻而且很聪明。他知道刘备是什么人,知道刘备安的什么心,知道刘备想要什么!当初认刘备为皇叔是想增加自己的势力。奈何曹操太强大,刘备又是一个不靠谱的滑头。逃出洛阳后最大化利用了皇叔的身份,壮大了自己的队伍。然而对汉献帝来说刘皇叔这个亲戚对自己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这一点汉献帝心里最清楚了!

再来看汉献帝去投靠刘备!

曹丕220年登基,恐怕这也是刘备心里最为高兴的一年。紧接着迫不及待的宣布曹丕弑君篡位,剩下自己这个皇叔就是唯一的正统!随后221年登基。大哥啊!这么急登基是怕汉献帝复活吗?


汉献帝在蜀地人心目中已经死了,而且是刘皇叔宣布的消息!现在突然又冒出来一个汉献帝,你是想冒充天子?还是想“打脸”刘皇叔?只要我刘备不认你这个侄子,蜀地这么大谁也不认识你啊!然后会被名正言顺的处死。

其实还有种可能,被刘备加以利用!刘协来到蜀地后刘备会“还位”于献帝,并告知天下,然而心里还装汉朝的人士会望风而来!这时候蜀汉会更加强大!但对于汉献帝来说他并不见得比在洛阳时要好,还是摆脱不了做傀儡!

再假设刘备利用汉献帝的号召力一统天下,这时候汉献帝也就活到头了。暴毙,汉献帝突然挂了,刘备哭的天昏地暗,伤心欲绝!然后汉献帝儿子即位,刘备为托孤大臣!天下本来就是刘备打的,没几个人会真的拥护汉献帝儿子。这时候诸葛亮站出来劝刘备称帝,刘备怒批,赵云继续劝,刘备怒,蜀国旧臣跪劝,刘备闭门不见,蜀国旧臣继续跪劝,刘备勉为其难的接受称帝。


九一王先生


这是一个完全假设性的问题,汉献帝被曹丕废除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随后就给他制造了一个封王赴任的假象,凿沉船只,将献帝彻底肉身消灭。

所以,汉献帝原本就是曹丕的掌中玩物,曹丕根本不会给他任何逃生的机会,他又如何避开监视、逃出生天去投奔刘备?

当然,如果曹丕真的放他去投奔刘备,对于刘备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自己当家做主干的好好的,突然来个领导,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家业要拱手送人,不定什么时候还有可能死于政治算计。

所以,刘备很可能会效仿当楚怀王被秦国扣押后逃回国却被守军以无法证实为由拒之城门外的把戏。更有甚至根本不允许汉献帝入境,派杀手半路截杀也未可知。

即便刘备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仁义,接纳汉献帝,献帝的价值也就是新版本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做一个傀儡而已。不用说刘备帐下的谋士如诸葛亮等不答应,就是项羽、张飞也不会允许刘备拱手让出江山。

但是三国鼎立之势已成,汉献帝的价值和意义最多也就是一个橡皮图章,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最后还得“因病暴毙”。总之,吃喝可以有,不能单位刘皇叔称帝登基。


谢金澎


泻药~又见假设~那我们就来假推~

这个问题就要讲首先,再然后了,如果没有首先就没有然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一个很关键的“首先”:汉献帝被废以后到底能不能逃出魏国?

不能,那故事到此结束。

能,那我们就可以继续展开,“然后”。

汉献帝逃了出来,见到了刘备,按照刘备的立场,汉献帝来了,无疑,刘备就会认他做主,这时刘备就变“曹操”了,问题是这个时候,汉献帝的影响力绝对不是被废前能比的了,虽然号召力依旧是在的,但对象只是汉室百姓和极少数依旧忠于汉室的臣子。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很滑稽的现象了,相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而言,这时,刘备只会徒然地增加一个领导,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孙权那边显然是不会听汉献帝的了,毕竟汉献帝在位时,孙权也是装装样子;而曹丕那边,收割人心已久,既然当得了皇帝,自然也不担心什么。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最多就是借“汉献帝”名义多获取一些依旧拥戴汉室的地方的支持和响应,实际上对刘备攻取天下而言没有太大的帮助,毕竟汉献帝一旦被废,就表示汉室不止是有名无实,就连名义上都玩完了。

认识不周,欢迎交流指教,谢谢~


众推风云榜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刘备跟曹操打了那么多年,理由是什么?光复汉室,剿灭曹贼啊。如果汉献帝逃到了刘皇叔哪里,对于老刘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天赐良机啊,如果汉献帝和刘备站到一边之后,天下归心啊,记得曹丕称帝后老刘建立的国家吗?也叫做汉啊,因为位居蜀地,所以也叫做蜀汉,取这个名字,老刘想的就是聚拢民心,现在汉献帝都送上门来了还犹豫个啥。到嘴的肥肉哪里有不要的道理,现在汉献帝到了成都,打曹操不就更加名正言顺了吗?


想当年袁术称帝,曹操也是用了剿灭反贼的名头把袁术给干掉的,当然刘备也可以用相同的手法去攻击曹操啊,如果这个时候有人与刘备为敌,那就是与汉献帝为敌,与天子为敌,那就是叛逆,大逆不道,就是反贼。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抢他的地盘了,而且被抢的人还很活该,谁让他与天子为敌。要知道那个时候大汉还是民心所向,不然曹操也不会陪汉献帝演那么多年的戏,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想当那个刺头,完全可以群起而攻之,当然,实际情况下大多就只是说说而已,嘴上奉诏而已,除非真的有什么实际好处,不然是没人干帮你忙的。


可以这么说,谁拥有了汉献帝谁就拥有了战场主动权,谁就有了民心。那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是对的。因为你的背后是当今天子。天子没有错,就算有错也不关刘皇叔的事,完全可以把一切责任推给汉献帝。汉献帝能怎样?又想怎样?汉献帝有的不过就是一个天子的名头,并没有一兵一卒,无论汉献帝到了哪里,最多只会成为别人的棋子。如果连棋子都做不了那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当然我相信,刘备对汉献帝还是比曹操对汉献帝要好很多的,至少在礼节上是这样,汉献帝在刘备哪里也能得到相应的尊重,但是权利,汉献帝就不用想太多了,在蜀地,除了汉献帝自己,那个不是刘皇叔的人,至少在干掉曹操孙权之前,汉献帝与刘备的利益是一致的,汉献帝拥有民心,刘备有实力,而且大家的敌人也是一样的,他们简直就是最完美的组合。


各位小伙伴,觉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


有趣猪


献帝已经禅让帝位了 魏 理论上讲已经明正言顺了 这时刘备再称帝就如同叛逆


大卫8069


刘备必不杀献帝。若杀献帝,众诸候将群起而攻之,刘备亡的更早,那三国鼎立之势则不会产生,这一点从董卓进京,十八路反王讨伐董卓是同样道理。刘备会让位献帝,但同样只是一个傀儡。毕竟献帝才是正统。等到夺取天下,再想办法使献帝主动退位,诏告天下尊玄德上位,言已顺则名即正


冲天一笑5


献帝宅心仁厚,少帝之死给他留下了创伤,给董卓硬扶上台。温侯诛董卓后,复遭战乱,颠沛流离!……

曹操救得献帝,爱其善良。衣带诏事件属于虚无。孟德贤相,让刘协有福!

汉献帝刘协的处境,天下英雄都能予以理解。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和马超诸将吏都是忠良有情义人物,都挂念着汉献帝。

设使魏文帝受禅不善待刘协,必招天下骂声。毕竟已成内亲,差错不了。

若曹丕要将刘协推给刘备,那孙权争气也会要,更有情义。

毕竟曹,刘,孙三家在汉献帝的名义下争名夺利,争人争地,各出尽风头,还结成亲戚。国事而外,当初的汉献帝是他三家惟一公认,可提得起的主线。


手机用户61660323609l


历史没有假如,如滚滚川流不息的东逝水一去不复返。若非要出于好奇心,去做假设,也不能违背常理。

刘备


的"刘皇叔",是朝堂之上汉献帝搬出皇室家谱后所尊封。又何偿不是以此来牵制权臣曹操的意思。

刘备自称是西汉初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两人相隔数代三百年有余。也就是上世河北岀土的著名的金镂玉衣的主人。

刘胜一共生有一百二十个儿子,多得连他自己都分不清,刘备的汉室后裔之说我们权当是真的。

汉献帝幼年时为董卓拥立。后长期被曹操挟持,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汉献帝一生过的很辛苦,甚至窝囊,没有做过一天真正的皇帝。自己钟爱的伏皇后当面被曹操赐死,又被逼立曹操的几个女儿为后妃。

曹操对汉献帝看管的很严,绝无可能有逃出皇宫半步的机会。

曹操一死,儿子曹丕立刻废了汉献帝,白立为曹魏的开国皇帝一一魏文帝。古人通讯、交通久发达,传至成都,己是汉献帝被逼杀的消息。刘备率众臣戴重孝面北祭拜了几天后,才在成都正式称帝。

若按题中非假设的话,结果可能是:

一,若刘备称帝前,汉献帝到了成都。做为汉室正统仍然是汉献帝,刘备或封王,掌握实权。

二,若刘备称帝后,汉献帝来到成都,刘备己不可能让位。把汉献帝供养起来,甚至封个太上皇都有可能。(太上皇不一定非是长辈)。若刘备坚持退位,己被封赏就位的百官也不会答应的。


晚亭与落霞同晖


你说的时间应该定义在曹丕称帝后,如此时刘协投奔刘备,首先曹丕要杀他,因为投奔意味禅让是假的,刘协是被逼的,虽然事实也是被逼的,但至少有名义就够了。如果刘协逃过曹丕的屠刀,有命到刘备那,刘备会继续让他做傀儡皇帝,刘协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天天向全天下控诉曹丕的虚伪和篡逆,等到刘备大一统,再来一次禅让,只是禅让给刘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