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作為一名90後的媽媽,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每次自家孩子打了別人家孩子的時候,正當我還在苦惱著該如何去教育他的時候,被打孩子的家長就會按耐不住,反過來教育我不會管教孩子。久而久之,以後只要孩子打了別人,我都會第一時間衝上去打他或者責罵他,這樣其他家長才會滿意的離開。孩子打人的事情,真的讓我很苦惱,我也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

—作者的自白

文丨獅子家族黃豔妮

版丨獅子家族Four Twos

對於打孩子這件事,相信很多家長都充滿了矛盾和內疚,育兒文章看一大堆,各路“教育家”給的心靈雞湯也喝了無數碗。

誰都知道打孩子不好,可是,面對孩子在公眾場合耍賴撒潑,過了火的調皮搗蛋,無數次地犯同樣的錯誤,氣就不打一處來,有時甚至是迫於無奈,忍不住還是會大聲責罵並動起手來。

幼兒園是孩子踏入的第一個“小社會”。

在這個“小社會”裡,孩子們學會感知世界、學會與人交往。

或許是因為孩子間小小的誤會,或許是因為他們還沒學會忍耐和表達。

但這個過程中,他們又難免遇到小矛盾和小衝突,很多時候甚至會“大打出手”……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打架在幼兒園是很常見的事,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和男孩子,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基本上都會打架。

無邊界幼兒園創始人田總這樣說過:

“每個孩子打架的背後往往都會有原因,除了瞭解打架本身的原因之外,很多時候我們會分析孩子的家庭因素、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方式等等,這都是我們需要深入瞭解的”;

想要解決孩子打人的問題,首先得先去找問題背後的原因。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孩子打架其實是家長的錯!

01

罪魁禍首是手機

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不論他是高興還是生氣,只要情緒激動了就想要去打別人,去敲打別人的背,或者把別人抱得很緊很緊。

其實他只是需要發洩自己多餘的情緒,可是卻沒有找到合適的發洩方法。

而隱藏在他多動背後的,多半是因為小時候爸爸很忙,而媽媽一下班就捧著手機,父母都不太關注孩子。

而他最初只是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不停地動來動去甚至是打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習慣。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02

是父母教會了我打人

我們班有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他一看到別人哭就會上前去抓扯他的頭髮,甚至直接打他。

為什麼會這樣呢?

經過了解才知道,因為孩子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在家裡只要他一哭,他的爺爺奶奶就會揍他,揍到他不敢哭了為止。

所以這個孩子堅定地認為,只要一哭,揍一頓就不會哭了。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03

不要站在你的角度看我

有一個孩子讓我印象深刻,因為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別的小朋友發展的慢。

所以當他想要跟別的小朋友建立關係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用手去解決問題,使勁地抱別的小朋友,或者捏一捏別的小朋友的臉,打一打別的小朋友的頭。

他所有的這些舉動,只是因為語言表達不流暢的他,只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他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孩子為什麼會反覆犯同一個錯誤?

現在知道了孩子打人的原因,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孩子們就是“不長記性”,反反覆覆的犯同一個錯誤?”

相信很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同一個錯誤時,第一次會很耐心地指出,第二次會有點小情緒,第三次也許能咬牙容忍,但是如果孩子還是不停地犯同樣的錯誤,很多家長就會忍不住出手了。

正如許多家長苦惱的那樣:“說也說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是就是不管用阿。”

難道真的是因為孩子記憶不好嗎?

還是因為教訓的不夠狠呢?

我想都不是,孩子之所以會“不知悔改”,一個很容易被家長忽視的原因就是孩子壓根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會覺得懲罰孩子的原因一目瞭然,而事實情況往往是孩子不清楚為什麼會被懲罰。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孩子只是被家長的威嚴震懾到了,關注點放在了家長的憤怒上,急於承認錯誤,而並沒有認真地思考和反省。

在下次做事之前他們只會考慮,做這件事會不會捱打?孩子忙於屈從,犯錯時更加地小心謹慎,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哪些錯誤。

犯了錯就一定要懲罰嗎?

陶行知先生在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看到一個男孩子拿著半塊磚頭要打另外一個男同學,他馬上制止那個學生,學生立刻把磚頭放到了地上。

臨走前,他讓那個孩子十分鐘後去自己的辦公室。

過了一會兒,陶行知回來了,拿出一塊糖對男孩子說:“這塊糖是獎勵給你的。”

男孩子滿眼睛問號,不敢接,陶行知說:“這塊糖獎勵你尊重師長;我看到你要打人,制止你,你馬上就把磚頭放下了,你尊重師長。”

接著校長又拿出第二塊糖說:“這也是獎勵給你的。”

孩子仍然很迷惑,還是不敢接。

陶行知接著說:“我剛才讓你10分鐘以後到校長室,現在還不到10分鐘,這塊糖獎勵你遵守時間。”

孩子更吃驚了。

然後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塊糖說:“這塊糖還是獎勵給你的。”

孩子還是不明白,陶行知接著說:“我剛才去做了調查,你打那個男孩子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你有正義感,見義勇為;這塊糖獎勵你見義勇為。”

這時候孩子哭了說:“校長,不管怎麼說,我打人不對,我錯了。”

陶行知拿出了第四塊糖說:“你已經主動承認了錯誤,我們的談話結束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如果是你的話,在看到孩子拿磚頭要打人的時候估計就得憂心忡忡、大發雷霆了吧?

在對待孩子的錯誤時,懲罰不是最好的手段,用適當的寬容對待孩子,可能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什麼時候才是教育良機?

孩子犯錯的時候,往往是教育的良機。

其實孩子的內心也很沮喪,就像我們成人一樣,犯錯的時候,恰恰是內心最無措、最虛弱的時候。

內心的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每次的犯錯都是他們一次成長的機會,而這正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

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用他們明白的道理和接受的方法教育他們,更能使孩子牢牢地記住教訓,從而“吃一塹,長一智”。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無邊界幼兒園創始人田總說過:

“如果你的孩子犯了錯,請不要猶豫,第一時間擁抱他。”

因為擁抱孩子是給孩子力量最有效、最真切的方式。

孩子的心情沒有對錯,不要用“應該”和“不應該”去衡量孩子的情緒,犯了錯的孩子都是需要安撫和理解的,而不需要家長劈頭蓋臉的指責。

當兩個孩子發生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時,家長們往往都是先關注被打的孩子情緒,從而忽略了打人孩子的情緒;

其實當打人事件發生之後,最應該第一時間關注的是打人孩子的情緒,因為不懂如何處理事情的他,孤立無援“被逼無奈”只能選擇使用“武力”去解決。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有一次,因爭搶一本繪本,球球把帥帥給打了,我第一時間是先將兩個孩子分開,然後將球球帶到一旁,還沒等我先開口,球球就已經忍不住大哭了起來,那一刻,我沒有說話,我把球球緊緊的抱在懷裡,輕輕的拍著他後背,慢慢的讓他平復自己的情緒。

等到球球情緒穩定了之後,我拉著他的手跟他說:球球,老師理解你為什麼哭,哭並不丟人,哭出來心裡舒服了很多對不對?

球球點了點頭,我問他:你和帥帥是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嗎?

球球嘟著嘴委屈的說:我打了帥帥,因為他搶我的繪本,那是我先拿到的。

我問他:老師知道你是不想打帥帥的對不對?

球球點點頭。

我報以理解的問:只是因為帥帥他搶了你喜歡的繪本,你心裡很難受。你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處理,所以你動手打了他。對嗎?

球球緩和的說:嗯!是的。

我適時的說:那老師和你一起去找帥帥,跟他道歉好不好?

球球淚眼婆娑的搖了搖頭:我不要。

我再次將球球緊緊地抱在懷裡:老師知道道歉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老師陪著你一起去好不好?

球球遲疑了一下;

我問:球球,那你現在準備好了嗎?

球球擦了擦眼淚點頭說:準備好了!

然後和我一起去找帥帥道了歉,就在帥帥說我接受你的道歉後,球球笑了,如釋重負。

這就是無邊界處理孩子情緒的“萬能方”—先心情、後事情!發生任何事情我們只需要小心翼翼拍拍孩子後背,幫助孩子平復情緒;

把“你為什麼打人……”、“你怎麼這樣……”換成“我理解你為什麼這麼做……”、“我知道你只是想……”、“你是不是想要……”。

只有當你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了他的情緒和犯錯的原因。

孩子心情上得到了平復和舒緩,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聽得進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醒醒吧!是你教會了你的孩子打人

其實孩子犯錯並不可怕

如何幫助孩子矯正錯誤行為

才是爸爸媽媽們應該真正思考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

考驗的正是家長的耐心和智慧

孩子的心情情緒無對錯

先處理心情

後處理事情

無論在幼兒園的集體關係中

還是在家庭關係中

爸爸媽媽們都可以用這樣的角度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最後,面對孩子世界的衝突和摩擦,家長大可不必擔心。

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的打打鬧鬧、磕磕碰碰的體驗中,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學會了堅持和捨棄、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在這些矛盾的產生和解決中,孩子也獲得了成長的機會,獲得了自我成長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