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與“被人打”,你選哪個?

孩子十一個月了,開始會抓別人、打別人,要不要制止與管教?

孩子一歲多了,不高興就打我或者打奶奶,我該怎麼辦?

孩子兩歲多,總是搶別人的玩具,怎麼辦?

孩子總是被別人搶玩具,不會保護自己,別人打自己也不還手,我該怎麼引導他?

我的孩子上小學了,老師反應總是跟同學動手,罰了很多次也不管用,該怎麼處理?

我的孩子很乖很乖,最近好像總是被同學欺負,我該不該教給他還手呢?

孩子“打人”與“被人打”,你選哪個?


關於打人這個問題,再往後延伸就是校園的欺凌與霸凌。我們既不想讓孩子成為打人的主角,更不希望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與引導呢?

答案毫無疑問,從零歲開始。

我們常常觀察到,寶寶最初的“打人”其實並不具有打人的含義,而是一種表達喜歡與友好的方式。

進入到十個多月後,幾個寶寶坐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有寶寶喜歡用手去摸別人,而這個”摸“在力度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容易引發別的寶寶哭,這時候,家長就會給這個”喜歡的摸",下一個定義,叫做“打”。

與此同時,家長出於教育的目的,開始對寶寶說“別打XXX”,“不要打XXX”。各種友好相處的道理,從家長嘴裡源源不斷的流出,但似乎收效一般。

我們可以嘗試對寶寶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XXX,你輕輕地摸,對,輕輕摸”。並握住寶寶的手,在自己臉上做輕輕摸的示範。引導寶寶一個正向的行為反應。

1歲以後,寶寶進入到一段喜歡咬人與抓人的時期,尤其是親密的人,這時候,寶寶依然是沒有惡意的傷害別人,只是進入到一個條件反射的階段。他把這樣的互動當做遊戲,一咬,媽媽就“哎呀”,這個遊戲很有趣,很興奮,就激發了寶寶無限循環的興趣。

孩子“打人”與“被人打”,你選哪個?


建議此階段,媽媽可以採用沉默並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將寶寶引導到另一個更有趣的遊戲上,從而逐步減少寶寶對於咬人、抓人遊戲的興趣興奮度。這時候我想提醒家長,切勿在小時候把寶寶的打人當做好玩,甚至還開心的炫耀寶寶會打人了,這更會給寶寶一種不恰當的暗示。

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快接近兩歲時,很多寶寶會把打人作為情緒發洩的一種手段。不開心、生氣的時候就會打人,有的寶寶只打家裡親密的人,有的演變成會打其他的小朋友。這種時候,請家長耐心觀察與分析寶寶打人時的情形與情緒。如果家裡沒有打孩子的狀況下,孩子出現情緒化打人,就說明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情緒發洩途徑,例如可以畫畫,可以在憤怒的時候玩拋接的遊戲,把憤怒的情緒能量疏導完畢後,自然寶寶不會再出現打人的狀況。

而且建議家長,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之間的爭搶玩具,不需要參與過多,允許孩子之間發成衝突,允許孩子在社交過程中,逐漸自己學習處理矛盾。所以只要不發生惡性打人的狀況,不需過多參與。但如果已經對別的孩子形成傷害,就必須及時制止。

孩子“打人”與“被人打”,你選哪個?


如果,當孩子過了三歲,依然總是打人,那就說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同時他已經把打人內化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家長必須及時干預,約定好規則,如果再打人,如何承擔責任與接受處罰。

請務必在3-6歲這個年齡段,把打人的習慣處理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