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听他们讲述岗位上的故事

惊蛰时节,春暖花开,在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同时,我州各行各业迅速复工复产,助力凉山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行业的劳动者,倾听他们讲述岗位上的故事,感受平凡背后的执着与坚守。

张恒:真诚服务旅客

“9点10分到东莞的旅客可以来这边登记了......”

张恒,西昌汽车客运中心一名普通的检票员。今年,是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第5个年头了。送农民工朋友返岗“春风行动”启动以来,张恒既要负责进站秩序,还要帮助他们做好健康证明登记。

检票员的工作,看似简单轻松,其实内含多道程序。在检票中,张恒首先要看车票上的目的地、发车时间是否与正在检票的车次吻合;然后确认查看身份证,确认是不是实名乘坐;最后才是用扫描仪将车票信息扫入电脑后,完成检票。

复工复产后,张恒和同事们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他们轮班上班,一个班是6个小时。期间,要接触上千旅客。张恒说,疫情期间,一天接触那么多人,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但是,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呀。何况,旅客们都很配合工作,所有人都戴着口罩、积极接受体温检测。

3月1日起,西昌汽车客运中心21条班车线路全面恢复运行。习惯了繁忙的张恒说,家人告诉我,离客运中心不远的湿地公园里,郁金香开得正漂亮。期待着,休息日傍晚和家人一起去看一看。马重阳:做好扶贫工作

每天清晨6时30分,马重阳在手机上设置的闹钟准时响起。起床洗漱后,迎着曙光去村里,马重阳开始新一天扶贫工作。

马重阳,西昌市审计局派驻该市琅环镇小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在村里工作2年。几年间,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于2016年实现全村脱贫。

今年春天,小沟村如同其他地方一样,采取多种措施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受疫情影响,村里很多村民没有外出务工,收入收到一定影响。为了巩固脱贫成果,马重阳和同事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

记者采访的那几天,马重阳向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争取项目资金,配合村上产业扶持资金,准备新建一座标准化养猪场。养猪场建成投产后,可年出栏1200头生猪,预计年收入达20万元。

如今,琅环镇政府召开了猪场设计比选会,已经确定了设计单位。接下来的日子,办理前期报批、环保和水务等方面手续,为后续工程开工建设和项目验收争取时间,将是马重阳的工作重点。

“疫情阴霾正逐渐散去。只要努力干,小沟村的产业会壮大,村民们的生活定会蒸蒸日上。”马重阳说。

袁诗典:站好每一班岗

2003年,袁诗典从部队转业到大桥水电漫水湾供水中心,成为中心供水调度员。

记录设备状态、水位高度,作好来水分析、供水计划,对库区进行巡视,是袁诗典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每天运动步数每天接近两万步,让袁诗典的朋友感到惊讶。但对于袁诗典,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早已习以为常。

17年,天天在库区做着同样的事情,袁诗典却不觉得枯燥。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平凡但重要。大桥水库,要为冕宁县、西昌市、喜德县、德昌县的25个乡镇67个村提供农业生产保障用水,还要为渠道沿线的24家工业企业和西昌市5家自来水厂提供保障供水。漫水湾供水中心,是供水枢纽所在。何况,疫情防控期间,更要保障供水。于是,袁诗典和同事24小时轮流值守,不敢有丝毫松懈。

袁诗典的爱人在昭觉县工作,女儿涵涵今年一岁半,由父母帮着看管。换班后,躺在寝室里,和父母视频时看看女儿的笑容,是他每天最温情的时刻。

17年坚守生产一线,袁诗典觉得是自己人生的一种意义。他说,相信一定能很快战胜疫情。休假时,回家好好陪陪父母、老婆和女儿。

韩学刚:月城将会更美

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班、晚上9点后收班,开着出租车,穿梭在西昌大街小巷。1998年,从开两厢夏利开始,48岁的出租车司机韩学刚,熟悉这座城市的清晨和黑夜,也熟悉这座城市的细小变化。

疫情防控期间,韩学刚接受了一个特别任务。在上级统一安排下,他和一些同事被抽调出来,负责接送完成隔离观察人员去指定场所。一开始,家人坚决不同意,自己也有些担忧,但想到跑了20多年出租车了,接送乘客不是理所应当的职责吗?于是,韩学刚说服家人,接受了这个任务。这几天,他跑德昌、金阳、布拖、普格,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平时,出租车驾驶员就很辛苦,吃饭往往难以定时定点。疫情防控期间,很多饭店没开张,常常从早上跑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停下来吃点干粮。

让韩学刚感到高兴的是,街上人逐渐多起来了,饭馆也开始营业了,一切都在恢复正常。

老家在外地的韩学刚说,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战胜疫情后,月城将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