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道歉障碍”吗?

作者:丁思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生命时报》心理专栏作家。

认真道歉,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的恋人宁愿放弃一段爱情,也无法向对方开口道歉;有的家长宁愿默默用十倍的行为来补偿,也不愿意开口跟孩子说一句对不起;有的人在平时开玩笑时可以随口说出“我错了”,但在需要正式道歉的时候,却无论如何开不了口……为什么道歉这件事让我们这么有障碍呢?

对于有些道歉障碍的人来说,承认错误等于将自己放在弱者位置上,而这是很不安全的。家庭生活里,有些人可能会经历父母中的一方因为做错了事情,而被另一方拉拢其他人一起讨伐的情况,我们可能要被迫站队,一起惩罚那个做错事情的人,而那个做错事情的人,孤立无援并且内疚理亏,只能默默承受或付出巨大代价争取原谅。“犯错的一方会失去各种优势,变得弱小无助,最后拥有不好的结局。”这是一些人从小到大在生活里不断习得的概念。没有人希望自己拥有不好的结局,也没有人希望孤立无援被伤害。如果犯错意味着如此可怕的下场,无法承认错误也不是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了。

你有“道歉障碍”吗?


对于有些道歉障碍的人来说,不想要道歉是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被原谅。有的人细微的小错可以顺畅的道歉,但犯的错误越大,越难开口承认错误。设想一下,如果你非常确定,道歉后对方会发自内心的原谅你,并且充分理解你当初那样做的原因,甚至说从来不觉得你真的有错。是不是感觉承认错误要容易很多?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无法预料对方的反应。没有人喜欢自己做错事的感觉,犯的错误越大,这种做错事的感觉越会让自己难受,有时严重的做错事的感觉会让我们很矛盾,虽然很想得到救赎,但认为自己根本不配得到原谅。这时,我们会更难开口道歉了,因为我们既不相信自己可以被原谅,也不允许自己被原谅。

你有“道歉障碍”吗?


对于有些道歉障碍的人来说,承认错误时的羞耻感和不被爱的感受是无法忍受的。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分开“行为”和“品质”,这会导致在道歉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不是某个特定的行为没有做好,而是,我是一个糟糕的、拥有不好品质的人。当承认错误直指我们个人本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羞耻感和自卑会让人非常痛苦。此外,有些人从自己的成长经历里学习到,只有自己做的好、令人满意,才会得到爱,而一旦自己做的不好、令人失望,就会失去爱。那么承认错误无疑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还不如设法辩解,让自己回避那个错误的位置和可能带来的无法忍受的后果。

你有“道歉障碍”吗?


如果我们给道歉赋予了很多复杂且危险的意义,那么道歉当然无法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我们赋予的那些意义是真的吗?有没有可能我们确实做错了某些人,但我们依然是个不错的人呢?有没有可能我们犯了再大的错误,也值得被原谅呢?有没有可能哪怕我们做的不好,也可以拥有爱呢?

对于道歉障碍的你来说,你为道歉这件事赋予了什么意义呢?你愿意去质疑它们吗?


你有“道歉障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