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处环境对人的面相有影响吗?什么是自然相?什么是社会相?

一个人出生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等对人的性情、形相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山川风土颇不相同,人们世代生活其间,受到濡染感化,形相、性情诸方面也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方面的问题。


个人所处环境对人的面相有影响吗?什么是自然相?什么是社会相?


如汉《淮南子·坠形》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古代相学亦同样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如《照胆经·论风土刻应》就清楚地论述了山川风物导致不同地域之人的容貌特点,其曰:

山河的粗壮与秀丽,不到百里便有所不同。所以人的形态与心性也会受到水土的影响,因此有了厚薄轻重清浊的分别。闽地山岳清奇,人遵从其风俗骨骼清奇秀丽,所以闽人就不观察其骨形;浙地水势平缓土地薄弱,所以人从风土眉清目秀;塞外土质厚重,人随风土所以就圆脸扁鼻以御风沙,所以塞外人看相不看鼻子,西域也是如此;淮水因经常飘浮脏东西,所以太原人比较稳重谨慎;同样的宋地之人嘴型漂亮,所以不看他们的嘴型,蜀地之人眼睛漂亮,就不相其眼;鲁地之人气宇轩昂,所以不看其轩昂之气;江西之人面色好,所以不看其面色。

因此,浙人的气质稳重而不强盛,淮人则强盛不稳重,南方人气质清丽而不厚重,北方人气质厚重而不清丽。又有人说南方人如果有北方的面相则富贵有名,北方人如果是南方的面相则容易倒闭,这样的事情大多是因为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不同导致的。

个人所处环境对人的面相有影响吗?什么是自然相?什么是社会相?


《相理衡真》则进步指出山川风貌影响到人的性情声相及命运,其曰:“相貌性情,又本于山川风土形势而出,按九州水土各异,故民生长息亦殊。青州其气舒迟,其人声缓。荆扬其气標轻,其人声急。梁州其气刚勇,其人声塞。兖豫其气平静,其人声端。雍冀其气駃烈,其人声捷。徐州其气悍劲,其人声雄。”可见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快慢也许与所处的环境有关。

古代相学以天人相副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石,认为天地自然、生命形态、社会事物同源同理、同步消长,因而评判人的命运好坏,最主要的就是看处于宇宙整体结构中的人,对于自然、社会规律的对应与和谐程度,其中可与自然事物对应,合乎自然规律者,我们又把它称为自然相。通常采用的飞禽走兽相法,根据人的形相特征,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比类取相来测断其命禄,其所论之相即为自然相。《后汉书·班超传》载:

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后来,他找人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这里相者言班超之相,就是基于他的相貌合乎自然之道,可“飞而食肉”,故谓其能封侯。

《晋书·王敦传》亦载:“洗马潘滔见王敦之后就说:王敦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搌,若不噬人,亦当为人所噬。”后来他协助晋元帝建立东晋,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后又屡次出兵造反。正是才狼虎豹之相。这里班超、王敦之相即是自然相。

有自然相必然也有社会相,这种相貌与社会事物对应,合乎社会规律。如相书《水镜集》所载:初唐诗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最后结局是两人溺水而死,一人被诛,一人做了县令,裴行俭看了他们的相后说,文人最要紧的是品德修养,其次才是文才,然王勃等人浮躁浅露,故不能博大致远,唯杨炯稍深沉,略合周公礼法,所以有县令这样的小官。

个人所处环境对人的面相有影响吗?什么是自然相?什么是社会相?


这里主要从是否合乎儒家风范来谈相论命,其所论之相即为社会相。古人以龙风为尊,相学中也因之以龙凤之姿为至贵之相。《旧唐书太宗纪》载:“有书生自言善相……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上古时人们对龟极度崇拜,视之为神物,因此相学中以身有龟纹者为高贵之相。这些也是从是否合乎社会性的角度来言人命禄,故其所言者亦为社会相。所以给人论相时,可从出生环境、自然相、社会相等多方面观察,可知其一生之福祸。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