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音乐类自媒体半年,我究竟赚了多少钱

还有三天就步入2020世代,我怕当天的活动太多,你会看不到我的文章;我怕当天的推文更多,我被淹没在文海里。所以今天就把公号的年终总结写掉。

1

我是从6月17号开始正式将这个公众号作为音乐垂直内容领域来做。这半年里,前三个月的更文量比较多,得益于《乐队的夏天》系列节目,我每周都可以跟大家吹吹水。从九月份以后,我的更文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到了一个月只写一篇的程度。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很苦恼。毕竟我一不是专业从事音乐的人,二也不更不是全勤做运营的,我只是在我上班、看球、玩游戏、读书、听音乐、练琴、写代码、躺着发呆等一系列日常活动与爱好之外,靠着灵光闪现来找素材,并且因为我考据癖的惯性,每一篇文章我都要查很多资料做整合之后再写。因此,在这两个月里,对于自媒体的运营基本达到了佛系的程度。

最开始,会每天看关注量和取关量,因为被取关捶胸顿足,现在可能三四天看一下关注量,掉了关注也会心平气和。当自己的懒和自己的要求逻辑自洽以后,这种无谓的焦虑就少了很多。

好了,扯了这么多,那么该聊到重点了。那就是,我究竟赚了多少钱。

实话说,真的还没有我上半天班赚得多。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看,这时候,懒是多么好的一个结果——如果我勤奋刻苦更文,还是赚不了什么钱,那不是说明我这个人很失败嘛。如果我懒,那么赚的少可以归咎于懒,而不能归咎于我写的不行。阿Q思想我玩的很6。

2

公众号是我最重视的领域,因为它的流量很私有,而且我可以在上边尽可能的完成一切我想做的排版和选材。

知乎专栏没有钱,只是我引流的地方,知乎的自荐系统和流量池还是很大的,冷门的文章也能得到一些阅读量。

头条号整体的计算方式我还比较满意,虽然广告费已经很少了。

百家号有一个我非常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它的百家指数有一个维度是活跃度,有一天不发文就会严重下降,我此刻已经下降到了200以下。这个活跃度一度成为我的焦虑点,但最终还是为了文章质量让我放弃发无聊的水文,下降就下降吧,只要不影响运营即可。

做音乐类自媒体半年,我究竟赚了多少钱

可怕的活跃表现

3

除去正常的微薄的广告报酬以外,打赏也是一笔重要来源。我还记得收到第一笔不是亲朋好友的打赏时的心情,还向这位读者发私信进行了感谢。在此之后,是不是能收到一些打赏费,够早饭加个鸡蛋,已经很温馨感人了。

唯一的一笔意外收入是在头条参加“青云计划”获奖,凭借 获得了1000元的稿费。虽然之后我认为部分文章写得更好,但却没有再获过奖。关于是否得奖,我也变得更加佛系。

我创作的三原则不会变——即:1.实事求是地创作,我不是专业音乐人,就只从音乐爱好者的角度讲述我的观点;2.内容一定有原创性,和他人不同,哪怕是信息整合类文章,也要写的更具体详尽;3.不为了博眼球写一些咋舌的奇葩观点,也不过分带入自己对音乐的主观看法。

本着这些原则,这半年我写了25篇原创文章。

系列类型有《乐队的夏天》从第四期到最后一期的点评,Pink Floyd乐队系列的前六张录音室专辑的乐评和历史资料。

其他的文章我个人最喜欢的两篇是 和 即使阅读量并不高,却是我最耗心血的两次写作。

2020年,会坚持运营下去。明年的《乐队的夏天2》肯定会接着跟大家聊他们,同时一定会把Pink Floyd系列写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