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時期的生活智慧

2020年開頭很魔幻,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疫情控制住了,股市又出么蛾子。我的發小今天跟我聊天說,一天賠掉好幾萬。

昨天,看到一位網友轉發一條動態,大致是說:如果人能夠有精神生活,宅在家即使再久,也不會崩潰的。那些天天叫嚷著焦慮的人,都是沒辦法沉下心獨處的人。

乍一聽好像是這麼回事。但是仔細想,生出些“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疫情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禁足”這麼簡單。很多人的計劃都被打亂了。做實體的人血賠,且不知道還得繼續抗多久;有人好不容易從老家趕回來,上班第一天被通知裁員,復工即失業;考雅思的人整個三月考試全部取消,大學生迎來最艱難的找工作季。

很多人崩潰,並非“沒有精神生活”。實在是疫情導致的“變量”太多,方方面面壓力太大了,焦慮得不得了。

疫情這一“變量”,帶來了損失和焦慮。不如,也試著也把這看作一個悠長假期,等待一切過去。

畢竟,抱怨是沒有用的。

我正在看《被討厭的勇氣》。書的開頭,討論了佛洛依德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其中一個重要區別,前者提出了創傷學,即“過去心靈所受的傷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禍首”。後者卻支持目的論,認為“我們給過去的經歷賦予什麼樣的意義,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

抗疫情時期的生活智慧

“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書中共有5個課題組成:

第一夜

第二夜

第三夜

第四夜

第五夜

抗疫情時期的生活智慧

《被討厭的勇氣》作為“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個重要主題,在剛出版的時候就受到了眾多人的好評,這觸及到了作為群居生活的人,每日都會面臨的問題,人際關係。而喜歡和討厭作為人際關係當中存在的一對相反的人際態度,永遠給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感覺。

阿德勒心理學的想法很簡單。你現在心中所想的是:「再怎麼無條件信任他人,最後不過是遭受背叛而已。」可是,決定要不要背叛的並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課題。你只需要考慮自己要怎麼做就行了。如果想著「對方若不背叛我,我就給予同等的回報」那就完全是有擔保或有條件下的信用關係。 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基於道德上的價值觀,才提倡「無條件信任他人」。所謂的「無條件信任」,不過是為了改善人際關係、建立橫向關係的「手段」而已。

我個人感覺,其實二者並非完全矛盾。“詳細瞭解原因”,確實有助於更好地“改變現在的生活”。但是,一昧沉浸在過去、抱怨已經發生的事,是根本徒勞無功的。就像阿德勒說,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無論過去經歷了什麼,也是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

喜歡沒有辦法長久,討厭同樣也無法避免。所以人際關係的煩惱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試想一下,你在生活當中有多少行為不是在為博得他人的喜歡?在試想一下,你是否有為需要給別人帶來一些什麼樣的好印象,或維持別人對你的好評價而違心地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你是否總在為自己的長相併不是那麼美好而自卑,你是否為聽到過別人對你的一些閒言碎語而煩惱不已?

如此仔細思索起來,你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活得太累都是因為沒有具有被人討厭的勇氣呢?

那些所謂的代價不過是,失去了那些並不是喜歡真實的你的人的喜歡,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僅生活更加明媚了,你更加會吸引那些和你相同的人,留下那些看見真實的你仍舊喜歡你的人。要知道,任何人都是值得喜歡和被愛的,無論真實的你是什麼樣子。

事實仍舊是客觀的存在,儘管他人的評價也是客觀存在的一種,但也不過是出於別人的主觀世界而已。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我們無法掌控一切的客觀,卻可以改變自己主觀世界的態度。

我們沒有要去滿足任何人期待的義務,對生活,我們最應該做的是竭力自己的能力,活出自己便好,至於什麼美不美,好不好,由他人說去,由風去吧。

所以啊,既然身處無法改變的“悠長假期”,每天躺在床上瞎想,對於緩解焦慮一點用都沒有。

我前段時間也有很焦慮的時候,甚至失眠。擔心健康,擔心經濟,擔心很多瑣碎事情。那麼,分享兩個我平時用於對抗焦慮的“簡單辦法”——

1.食物能帶來巨大滿足

反正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如果對於食物都不感興趣了,那就真的容易很喪。所以即使心情不好,或者減肥的時候,我也會堅持“認真吃飯”。

吃到健康又好吃的東西,整個人都會非常有滿足感。

現代人忙碌,習慣了速食。剛好可以趁著“悠長假期”,自己做點好吃的犒勞自己。

提到做飯,好多人就會想到傳統複雜的中國菜(如糖醋里脊、鍋包肉等),下意識覺得很頭疼。其實不用那麼麻煩的(擺手)。做很簡單的東西,也可以很好吃。

抗疫情時期的生活智慧

家裡備一點黃油,或者好的橄欖油,幾塊好肉(比較方便的是牛排、雞胸肉、鱈魚塊)。可以提前在網上買好,分裝速凍。

吃前解凍,用鹽醃製,簡單煎/烤一下。根據自己口味,用黑胡椒、七味粉等調味。有一天我突然很想吃“重口味”,加了很多單山辣椒粉煎牛排。做出來“麻辣牛肉”的感覺。雖然做法不地道,但吃得很快樂。

再者,嫌麻煩就吃“一鍋煮”好了。不用糾結於網上的菜譜,想放什麼就放什麼。我一般使用的食材有動物蛋白+植物蛋白+蔬菜。如果不減肥的人還可以增加麵條或餃子。

動物蛋白有大蝦、蝦滑、牛羊肉片、鱈魚面、雞蛋等。其中的鱈魚面,是鱈魚泥做成麵條形狀(網上有賣)。看著很像麵條,其實不含澱粉,非常適合減肥。

植物蛋白就是豆腐、豆皮、豆腐絲等。最近買了雲南建水豆腐,煎著吃,咬下去爆漿,好吃的不得了。稍微冷凍後,煮到麵湯裡,也不同於普通北豆腐做成的“凍豆腐”。口感更偏向麵筋,沒有豆腥味。

蔬菜可以多吃一點,無限量地放也沒關係。茼蒿、油麥菜、菠菜、豆芽都是我常吃的。

這樣的“一鍋煮”,快手方便。如果覺得自己用鹽和蔥姜調味太清淡,可以買醬料煮。火鍋料、關東煮湯料、冬陰功湯料、壽喜鍋醬汁等,很多選擇。出鍋前擠一點檸檬汁,口感就沒不會過於厚重了。

要是怕胖,多放蔬菜,醬料少放一點就好。

今天第一次嘗試冬陰功湯調料煮了一鍋,湯底加了半罐牛奶,放了蝦滑、大蝦和茼蒿。吃完胃裡暖暖的,有一種溫吞吞的幸福感。

2.做一個“買花”的人

抗疫情時期的生活智慧

大學的時候,我曾經認識過一個女孩子。我有一個同學當時在追她。有一次吃飯,那個男同學剛好坐我旁邊。他跟我描述這個女孩子時說:她是那種,手裡如果有200塊錢,不會去買日用品,而是去買一束花的人。

我一直記得這個比喻,覺得生動極了。

那個女孩兒真的就是這樣的人,感性浪漫。她會為一次聚會,花費一兩天時間選桌布、燭臺、訂蛋糕和買小禮物。她是心甘情願為大家準備驚喜的人。

後來畢業、出國、回國、工作、搬家,從北城到南城。雖然和女孩兒一直都在一個城市,但是慢慢就不聯繫了。但是這件“極小的插曲”,莫名地一直記得。

這些年也有過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有感情遇到波折很喪的階段。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也要學會做一個“買花”的人。

以前喜歡的博主說過:多喝水,慢走路,多做無用事。與其說,我想要踐行的是“買花”這個動作本身。不如說,希望無論處在人生什麼階段,都仍舊願意製造美、欣賞美、經營美。不被平凡的日常磨沒了稜角,給自己和身邊人帶來小的驚喜。永遠,有感知生活細節的能力。

我知道,心態的調整會很難。尤其很多人損失的真金白銀,說“歲月靜好”那是裝出來的。但是,一味執著於“已經發生了什麼”,現實就會改變嗎?

抗疫情時期的生活智慧

《悠長假期》裡,明媚開朗的山口智子對木村拓哉說——

即使,你對我說什麼心被射穿了也沒用啦。真要這麼說的話,人生到處都是機關槍。即使被機關槍掃射過無數遍,即使地雷被別人踩個不停。

你看看吧,這一片明亮的夜色。或好或歹,大家也還是努力地活著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