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史上文采第一的明君,才华天赋不输李煜,却总被后世忽略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为大家介绍了许多经历各异的古代帝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位屡被忽视的“文学皇帝”。

此人是史上文采第一的明君,才华天赋不输李煜,却总被后世忽略

▲曹操剧照

说起汉末著名的文学人物,人们多会提及曹操及七步成诗的曹植,唯独遗漏了曹丕。像《赠白马王彪》和《洛神赋》,都是曹植青年时期的佳作,风流恣肆、词采华茂。然而因为书生气太浓又酗酒纵情,再加上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的“夜闯司马门事件”,曹植最终失宠于父,再加上爱妻崔氏逝世,曹植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

此人是史上文采第一的明君,才华天赋不输李煜,却总被后世忽略

▲陈王曹植剧照

到了后期,曹植又见罪于二兄曹丕,生活更加艰难,因此这也成了其作品风格的分水岭——前期少年得意,后期的抑郁不得志。细读曹植后期的诗不难发现,主题翻来覆去就是抒发胸中积郁,抱怨自己何等不得志,才华无处施展的苦闷等。曹植的诗歌之所以那么受后世推崇,一部分原因在于大部分文人都是不得志的,因此曹植的诗代表了他们的心声。再加上曹植在五言诗方面确实有过人才气,化用典故、形象比兴,“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令人耳目一新。

此人是史上文采第一的明君,才华天赋不输李煜,却总被后世忽略

▲三曹塑像

至于曹丕,则处于极度尴尬且毫不相称的地位。在治国功业上,曹丕的光芒完全被其父曹操所掩盖,甚至与其子曹叡(魏明帝)相比,也略逊一筹。在文学上,他又因曹植这个天才弟弟而备受忽视。然而曹丕真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皇帝吗?显然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不吝笔墨地赞扬道:“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曹丕谥号为“文皇帝”,从这一谥号不难推断出,曹丕的成就体现于“文”,而且还是非同一般的“文”。按照《谥法》中的标准:“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汉文帝刘恒的谥号之所以为“文”,主要是取“经纬天地、慈惠爱民”之意,而曹丕的“文”主要体现在“学勤好问”,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

此人是史上文采第一的明君,才华天赋不输李煜,却总被后世忽略

▲《皇朝谥法考》清代刻本

事实上,在忙碌的政务之余,曹丕难得的保持着一颗文艺之心。比如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诗《燕歌行》,便创造性地将诗从言志转向抒情;再比如《大墙上蒿行》,则是杂言体中堪称不朽的经典之作,使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更加灵活大胆,兼具散文与诗的美感。大儒王夫之曾评价这首诗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

更重要的是,除去诗歌之外,曹丕还尤其擅长书写抒情散文与文学理论文章。比如在《典论·论文》中,曹丕就鲜明地指出“文章,经国之大业......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作为一国之君,将文章提升到“经国之大业”的高度,曹丕可谓历史第一人,其文人性格亦可见一斑。

此人是史上文采第一的明君,才华天赋不输李煜,却总被后世忽略

▲魏文帝曹丕剧照

相比而言,曹丕主要以思虑深沉、善于分析见长,是那种细腻温和的文人。曹丕的许多抒情小赋写得很有生活情趣,比如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每次看到这段细腻描写,许多人估计都会满口生津——葡萄的味道本就如此。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能够细致入微地描写生活中的小事物,若是没有文人敏感而多情的心,是断然无法做到的。只可惜,曹丕终究成为了皇帝,而且还不是李煜、宋徽宗那样的亡国之君,很多人忽视了他的存在,更忘记了他的文学天赋。

参考文献:

《三国志》《文心雕龙》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